“镜”观其变
钱梦霞
江阴市夏港中学
摘要:本文以日常生活中镜子为载体,采用启发式教学、实物展示、亲身参与和亲手制作等方法,让学生成为主体实践者,培养学生自省自律的优良品格,从而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关键词:镜子;自省自律;心理教育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3)-46-
作为“世界上最难的两件事”之一“把自己的思想装进别人的脑袋”,这是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一直需要探究的课题,也是对“教育本质”的诠释。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我们应该在学生们的学习成长过程中做好引领、警示和启迪,并将这种教育行为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行为中,方能延续教育,使之更为受益,在此,我选择了生活中随处可见的镜子,作为了教育的载体。
一、玻璃镜:分毫毕现,知不足,立规矩,正衣冠
很多院校会在进入教学楼处设置仪容镜,意在让学生整理仪容仪表,保持一个良好的面貌,这本身是一个很好的措施,只是由于入校时匆忙,人数众多无序,容易被学生忽视,那么我们可以由此更进一步,在班级中也设置一面仪容镜。
其一,每日晨读之前,让每一位学生在班级仪容镜前,检查整理一遍仪容仪表,每日轮流安排值日生在旁协助检查,及时指出不足,让学生养成良好整洁的卫生习惯。
其二,形成一种班级公约,约定在完成上面的正衣冠前后,值日生与学生进行问好与致谢。
其三,在结束一天的学校生活后,排队进行离校镜前检查,“吾日三问吾身”,自身的仪容仪表是否依然整洁?自己的物品是否整理妥当?今日的任务是否记录与如何安排?
上述三项起初之时,无可避免的会有学生不愿意参与或者消极敷衍,因此需要我们教师较为费时费心的参与、监督以及鼓励,尤其是“其二”与“其三”,在这两项步骤进行时,需要我们向学生做出明确的解释和示范,让“感谢”这种行为能从学生的“扭捏、不好意思、难为情”和“尴尬”“无所谓”等的消极情绪中,演变成真心实意的感谢,让学生们明白当接受他人善意的帮助时,我们可以也应该落落大方的向他人表达我们的感激之情;同时教育学生自问自答自省.仪容仪表是否依然整洁,是对不整洁处的反省。物品是否整理,是对无序散漫的反省。今日任务是否记录与安排,是对无计划无规划的反省。当这三问三省成为一种思维习惯时,自省的种子开始生根发芽了。
二、铜镜:由外而内,遵规矩,正仪态
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和发展,我们清楚的认识到,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不应该只是知识文化水平的提升,应该是德智体美劳的全面综合发展,所以我们要“模糊”教育的镜子。当前面自省的习惯培养起来后,我们的下一步就是为同学们准备“铜镜”。
首先,我们可以在教室内设置一面铜镜(不局限于材质,效果与铜镜类似即可),铜镜的镜像只能看清大致的人物形象,然后为同学们布置两个新任务。
任务一:依然还是最初的步骤,只是把镜子换成现在的铜镜,可能开始会觉得不便利,从清晰成像的玻璃镜,到模糊的铜镜,反馈受限,因此我们不要求学生们马上改变,但鼓励他们多进行尝试。
这是对自省的进一步发展,从依赖外部鞭策向自身内部的重要一步,当学生们完全习惯于铜镜模糊的镜像,却依然能完成任务,那么证明他们对自己的自省已经完成了依靠外物的阶段,自律已经成了他们新的品格。
任务二:这是一项漫长的任务,我们引导每一位学生带着一个问题在铜镜前驻足,那就是“你在铜镜里看到了谁?”,这里的需要我们老师做引导,镜子里的“谁”,是在问一个身份,是对自己的肯定,能骄傲的说出自己的名字,也是对班级体的荣誉感,能骄傲的说出自己的班级;同时也是在问,模糊的镜中人将来会是谁?他会是医生、警察、旅行家还是探索者等等?
铜镜里的镜像是一个模糊的人影,是还未具象的形象,所以它有着许许多多的可能性,那么如何将这个模糊的形象去定义它,去丰富它,则是我们应该启发学生们去思考的。
三、纸镜:从心所欲不逾矩,正人君子
经过自省自律的培养,对自我和未来的认知,接下来就是我们如何激发学生们的自勉,这里借鉴“座右铭”的作用,推荐学生们制作自己的纸镜。
准备材料:
细竹棒、木棒、铁丝或其他易于制作框架的材料;彩纸、绢布等制作镜面的资料;胶水胶带等固定材料
制作时间:
利用班会、手工课或活动课等时间进行
制作步骤及注意点:
1.先由学生自行设计纸镜子的形状,不做强制规定。
2.根据设计款式,选定适宜制作该镜子的材料,例如,方形适宜使用木棒,圆形适宜使用铁丝等。
3.现场制作,可采取单人制作,也可组建团队合作制作。
4.完成纸镜后,由本人在纸镜上写下内容,内容题材不限。
5.鼓励学生像他人展示及介绍自己的纸镜及内容。
以上即为纸镜制作活动的大致内容,在活动期间,我们制定的规则应该越少越好,越少的要求,越能减少对他们的限制,充分发挥学生们的创意,制作他们喜欢的镜子样式;自由组队或者独立完成的过程,也能让他们了解到自身与团队的优势与局限,两者分别对制作带来的不同影响,如此,在以后的学习和活动过程中能做出更合理的决策。
最为重要的则是最后两个环节,对于纸镜内容的选择,不一定要现场就书写,告诫学生们纸镜的内容犹如他们的座右铭一样,应该是他们深思熟虑后的郑重其事,是他们对过去、现在、未来的总结、劝勉或展望,如周总理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他求学阶段以及后期为中国革命解放事业的真实写照,只有认真对待了自己,方能使这面“纸镜”映照出以后生活中的不足,成为自己的规矩。
四、窥镜:窥镜而自视,犹有不足
(一)自省自律教育应持之以恒。在班级管理中,对学生进行自行自律教育,这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教育过程。需要缴税长期地、系统地、有层次地进行下去。
(二)班级管理工作应对症下药:教育应当以人为本,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教育是不可能成功的。因此面对学生在自省自律教育过程中出现的种种现象和问题,教师都应当找到问题的根源,分析现象和成因,找到恰当的方法因材施教。
须知纸镜非止境,纸镜无止尽,我们会遇到性格各异的学生们,时代与社会也同样日新月异,飞速发展,所以,我们也同样需要为自己制作新的镜子,为新时代的教育奋进。
参考文献
[1]高素菊.改变才是力量——读《百年大变局:世界与中国》有感[J].湖北政协,2021,(05)
[2]王庆男.大数据时代学前教育专业改革路径研究——以音乐课程为例[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