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Teaching and Research

从“任务单”到“思维图”:文言文分层教学策略的优化路径

作者

冯楚依

湖南省耒阳市冠湘学校 421800

文言文作为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承载着文化传承的使命,也承担着思维训练和语言感知的双重功能。然而,六年级学生在学习《学弈》一类文言文时,常受限于词句障碍、思维跳跃和抽象概念理解难等问题。传统教学方式多采用统一任务驱动,如“注释翻译—讲解中心思想—总结寓意”,导致学生在认知上出现“两极化”现象:一部分学生容易“吃不透”,另一部分则“吃不饱”。因此,探索一条兼顾差异化、可视化与结构化的教学路径成为提升文言文教学质量的关键。本文选取六年级下册《学弈》作为研究对象,聚焦于“任务单”与“思维图”在分层教学中的应用路径,同时引入地理与美术学科的结构化图示方法,旨在建构一套适用于小学高段文言文教学的优化策略。

一、文本理解与分层起点的界定

《学弈》语言凝练、结构严谨,仅百余字,却层层推进,深刻揭示了“专心致志”对学习成效的重要性。在教学设计前期,应精准识别文本的三个层次:其一,事实层,即人物、事件与行为;其二,理解层,即行为背后的态度、结果与原因;其三,价值层,即文本所蕴含的学习观、专注观。

针对这三个层次,教师应构建分层学习任务单:基础层关注文言词句的理解与文本事实的复述,如“弈秋是谁?”“二人分别表现怎样?”;理解层引导学生识别“同学异学”的学习差异,从文本中提取人物心理变化的线索;拓展层聚焦“非智力因素”对学习效果的影响,引导学生迁移反思自身的学习状态。在此基础上,教师通过“思维图”的方式进行结构化组织,为后续教学设计提供框架支撑。

二、思维图工具在分层教学中的功能转化

思维图(Thinking Map)是一种基于视觉逻辑和层级关联的认知工具,能够帮助学生将抽象语言结构转化为具象图式,特别适合用于文本结构解读与思维路径重构。在《学弈》教学中,可通过三类思维图逐步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深层结构:

1. 圈状图——文本角色与事件分析

通过圈状图可将“弈秋”“专心之人”“不专之人”及其对应行为、心理状态、结局呈现为结构关系,帮助学生理清人物逻辑。

2. 树状图——学习态度与结果关系图

在理解“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句意时,引导学生绘制“因果树图”,从“注意力分配”出发推演“学习结果”的差异机制,提升逻辑理解力。

3. 框图— 迁移价值提取图

在教学后期,以框图构建“我从学弈中学到什么”的反思模型,将“专注—学习效果—非智力因素—自我管理”等关键词归类,引导学生完成知识迁移。

思维图的应用,不仅是对文言文本结构的视觉分解,也是对学生思维表达形式的延展,它在学生差异化理解、个性化表达中起到桥梁作用。

三、跨学科路径的融通与生成

在语文学科中引入地理与美术的学科要素,并非“嫁接式”装饰,而是基于对文言文结构理解路径的共通性延展。在《学弈》的分层教学中,两者提供了关键的思维支架。

(一)借鉴地理地图构建“文本认知地图”

地理学中的“地图”是一种高度结构化的信息呈现方式,强调空间关系、路径分析与符号解读。借助这一思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学弈》中的人物、事件、关系绘制为“文本认知地图”:

“起点”:人物关系(弈秋与两名学生)

“路径”:教学过程(听讲—思维游离/ 专注)

“地形障碍”:思维干扰(心有所属,射鸟)

“终点”:学习效果不同

“坐标图例”:关键词句的解释与对应(如“惟弈秋之为听”对应“专注”)

通过地图式建构,学生能在视觉图层中构建出事件发展的逻辑路径,增强对文本的整体把握和因果分析。

(二)借助美术构图探索“情境心理”图像表达

美术学科强调构图、意象与空间感的表达。在教学中,教师可组织学生绘制情境插画,通过构图还原“学弈现场”:弈秋居中讲解,一人凝视棋盘,一人侧头望空。这种构图训练不仅帮助学生形象化文本内容,更在“角色神态”的还原中触及人物心理深层,引发对学习态度的感知共鸣。

四、课堂实施路径:生成式教学的真实案例

在一节围绕《学弈》的真实教学中,教师将班级学生分为三组,分别承担“文本地图建构者”“情境插画绘制者”“思维图整合者”的角色。教学过程以“学习态度决定学习成果”为主线,先由教师引导解读基础文言句式,再通过学生自选任务单进入分层路径。

A 组学生绘制出人物行动地图,从弈秋为中心延展出双生路径,分别标出“专心致志”与“分神思鸟”两种路线;B 组学生以场景复现为目标,还原出弈秋凝神讲解、学生各自神情分化的图画;C 组学生在整合 A、B 组成果基础上绘制“价值迁移图”,将“专注”“自律”“目标感”等关键词嵌入到文本精神路径中。

课堂最后,每组学生结合所完成图示进行讲述,体现出从“理解文本”到“表达观点”的完整链条。教师在此过程中,不断引导学生从图形中反观语言结构,从情境中反思自身学习状态。

结语

文言文教学不仅是对语言知识的传授,更是对思维方式和文化理解力的培养。从“任务单”到“思维图”的分层教学策略,借助地理与美术的结构工具,实现了文本—图示—认知之间的有效转化,为小学文言文教学提供了一条可实践、可延展的路径。在“学弈”这篇简洁而深刻的文本中,我们不仅引导学生理解人物行为的差异,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反思自身的学习态度,走向更具思维品质的语文学习之路。

参考文献

[1] 杨增勋, 王晓阳. 浅析文言文的目标分层教学[J]. 文学教育( 上),2021,(09):110-111.

[2] 刘伟 . 优化学习设计提升语文学习力——指向学习力在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学有效策略研究 [J]. 教书育人 ,2020,(25):50-51.

[3] 周必贴 . 语文课程视野下的作业分层优化设计研究 [J]. 小学生作文辅导 ( 语文园地 ),2019,(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