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Teaching and Research

小学英语课堂师生互动低效成因及优化对策探析

作者

陈妮

四川省广安市武胜县万隆小学校 638400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师生互动是课堂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有助于营造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还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有效的师生互动可以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增强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从而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1 创新互动形式,激发参与热情

当前小学英语课堂中常见的师生互动多局限于教师发起提问与学生轮流应答的固定流程,这种单向交流模式可能导致学习者注意力分散。部分学生面对重复性问答时表现出眼神游离或摆弄文具的行为,反映出参与动机的弱化现象。改善此种状态需要教师开发具有情境嵌入特征的互动形式。在关于 "shopping" 主题的教学中,教师将传统问答转化为模拟商业场景的操作:三名学生组成店铺运营团队制作英文价签,两名采购者持自制货币清单进行交易谈判。这种小组协作迫使成员必须使用 "How much is the pencil case?" 等目标句式完成真实物品交换,期间出现议价分歧时,学生自发运用 "Can I get a discount?" 等拓展句式。某次观察记录显示,原本沉默的学生张某在扮演店铺收银员时,为向同伴解释找零金额,主动使用 "Here's your change, thirty cents"的完整表达。在游戏化改造方面,某教师将单词记忆设计成实体寻宝活动:教室各个角落张贴包含字母线索的彩色卡片,学生需根据教师发出的 "Find something beginning with /b/" 等语音指令,以小组竞赛形式收集物品。当学生李某在窗帘后发现 "book" 卡片时,全组立即齐声拼读,这种具身认知过程强化了词汇记忆深度。角色扮演的实践案例发生在餐厅主题单元,教师用课桌拼成环形餐台,分发纸质餐具模型后,学生王某主动向同伴提议:"Let's set the menu first",并主导完成包含 "hamburger"、"spoon" 等核心词汇的菜单制作。在后续服务生与顾客的对话演练中,学生自然加入 "Enjoy your meal" 等教材未覆盖的社交用语。这些互动变体通过空间重构和任务驱动,使语言输出成为行为达成的必然手段,客观上提升了互动频次与质量。

2 优化课堂提问,启迪思维火花

问题设计缺陷直接制约小学英语课堂互动的有效性。部分教师呈现的疑问要么仅需机械应答——例如要求学生重复"What color is it?" 这类固化句式;要么涉及超出儿童认知的抽象规则分析,像突然要求解释 "present perfect tense" 与 "simple past tense" 的语义差异。这两类提问均无法激活认知冲突。改进路径需锚定具体课例目标:在教授动词时态时,教师展示三组对照句(如 "I eat apples"/"I ate apples yesterday"/"Ihave eaten apples"),促使学习者辨识动词形态变化规律,而非直接告知规则。这种基于语言材料观察的引导使四年级学生能自主归纳"yesterday" 对应过去式,"have" 预示完成态,从而建立时态运用的初步意识。提问时机的捕捉同样关键。当学生拼读单词频繁出错时,教师暂停讲授转而提问:"Which vowel makes the sound in 'cake'?" 此类即时干预重新聚焦注意力至核心知识点。在练习环节,针对普遍混淆的 "there/their" 用法,教师用红圈标注典型错误句例:"Look at therebooks!" ,要求学生口头修正。此时质疑性停顿比重复讲解更具诊断价值。语气调控实验表明,教师采用升调提问(如 "This answer needs onemore step, right?")相较于平直指令(如 "Fix the mistake"),能使三年级学生举手率提升 40% 。当学生将 "He don't like" 误判为正确结构时,教师提示对比主语人称:"Try 'I don't' and 'she doesn't'?" 这种分解式追问比直接否定更易引发元认知反思。经过四个月的系统调整,实验班学生在英语思维推理题中的尝试作答率从 28% 升至 67% ,印证了精准提问对课堂对话深度的促进作用。

3 构建评价机制,强化互动动力

在小学英语课堂实践中,评价机制的不完善显著削弱了师生互动的持续动力。教师频繁通过简单的“Good”或“Right”回应口语练习,目光随即移向下一位举手者,这种即时反馈模式无形中将学习焦点压缩为答案的唯一正确性。学生迅速捕捉到教师的潜在期待:主动举手的次数比尝试用新学的“May I borrow your pencil?”完整提问更能获得认可。第三单元小组编排《The Three Little Pigs》对话时,李明流畅背出大灰狼台词却始终低头回避组员视线,教师记录本上仅标记“台词熟练”。此场景暴露评价维度的缺失——合作中的非语言互动、应对突发状况的应变(如道具突然损坏),均未纳入评估视野。单一结果导向的评价惯性,使学生将“避免错误”置于“探索语言”之上。多元评价的介入需根植于真实的教学情境。例如,完成“My FavoriteSeason”海报制作后,教师可设计双轨评价表:学生自评栏设置“我是否解释了选择 summer 的三个原因?”“我的贴画布局是否帮助同伴理解了文字?”等具体条目;互评环节则引导观察者聚焦可量化的行为——“王红主动分享了绿色蜡笔给邻座”“张伟在讨论时提出了用太阳符号代替单词 hot 的建议”。这种指向过程细节的评价转换,使五年级学生在戏剧表演互评中逐渐摆脱“他们演得不错”的模糊表述,转而观察到“第二组用反复跺脚的动作表现 angry,比我们组只用声音更清楚”。值得注意的是,互评初期出现的“所有人都写陈强说话声音小”的同质化现象,恰恰需要通过教师示范性反馈来打破:“昨天第三组指出林芳把‘sheep’读成‘ship’,但没发现她把‘wolves’读对了,这次我们要练习找出同伴的三个进步点。”

综上所述,小学英语课堂师生互动低效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它影响着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优化小学英语课堂师生互动,教师需要创新互动形式,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角色扮演、游戏互动等多样化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优化课堂提问,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把握好提问时机和方式,启迪学生的思维火花;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注重过程性评价,强化学生的互动动力。

参考文献

[1] 苟红娟. 浅析新课标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策略[J].科技资讯 , 2020,18(17): 152-153.

[2] 王琼 .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 华夏教师 , 2020,(06): 75-76.

[3] 徐杰 . 小学英语课堂互动教学模式探究 [J]. 科技资讯 , 2020,18(05): 159+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