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Teaching and Research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学校管理面临的困境与对策

作者

拉马王富

螺髻山镇特补小学

一、新课标背景下小学学校管理理念更新困境

新课标强调核心素养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创新思维,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然而,当前部分小学学校管理理念仍较为滞后,难以适应新课标要求。一方面,部分管理者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过于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将升学率作为衡量学校教育质量的主要标准,忽视了学生在品德、艺术、体育等方面素养的培养,未能将核心素养培育理念全面融入学校管理的各个环节。另一方面,学校管理决策过程中,缺乏民主参与意识,教师、学生及家长的意见和建议难以得到充分重视,无法形成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学校管理的良好氛围,制约了学校管理创新和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此外,部分学校管理层对新课标改革的理解仅停留在表面,未能深入领会其背后的教育哲学和育人目标,导致在实际管理工作中,仍然沿用旧有的管理框架和模式,无法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与新课标相契合的发展环境和支持体系。

二、新课标下小学课程实施与管理的难题

新课标对课程结构、内容和实施方式都提出了新的变革要求。在课程结构方面,强调学科融合与跨学科主题学习,要求学校打破传统学科壁垒,整合课程资源。但在实际操作中,小学普遍存在课程整合能力不足的问题,教师对跨学科教学的理解和实践经验有限,难以设计出科学合理的跨学科课程方案。在课程内容上,新课标增加了大量贴近生活、注重实践的内容,但部分学校的课程资源开发滞后,缺乏与新课标相匹配的校本教材、实践活动素材等,影响了课程实施效果。此外,在课程实施方式上,新课标倡导探究式、合作式学习,但部分教师仍习惯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教学方法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课程管理也未能有效引导和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导致课程改革难以落到实处。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学校在推进课程改革过程中,存在盲目跟风现象,没有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机械地照搬其他学校的课程模式,使得课程实施效果大打折扣,反而加重了教师和学生的负担。

三、小学师资队伍建设与新课标要求的差距

新课标实施对小学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小学师资队伍建设存在诸多问题,难以满足新课标需求。其一,教师培训体系不完善,培训内容与新课标衔接不紧密,培训方式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导致教师对新课标理念和要求的理解不够深入,在教学实践中难以准确把握和落实。其二,教师的跨学科教学能力不足,多数教师长期专注于单一学科教学,知识结构较为单一,缺乏跨学科知识整合和教学的能力,难以适应新课标下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教学要求。其三,教师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有待提高,在教学过程中习惯于遵循传统教学模式,缺乏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方式的探索与实践,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同时,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新课标也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出了新要求,但当前小学教师队伍中,仍有不少教师对新技术的掌握和运用不够熟练,不能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深度融合,限制了教学效果的提升和教学创新的开展。

四、小学教育评价体系与新课标理念的不适应

传统的小学教育评价体系以考试成绩为主要评价指标,侧重于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考核,这种评价方式与新课标倡导的多元评价理念严重不符。在学生评价方面,缺乏对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全面评价,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表现。在教师评价方面,评价标准单一,主要以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升学率来衡量教师的教学水平,没有充分考虑教师在课程开发、教学创新、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等方面的努力和成果。此外,学校评价体系也未能充分体现新课标要求,缺乏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综合评价,难以引导学校全面落实新课标理念,实现教育教学的高质量发展。例如,在学生作业评价上,传统评价方式多以对错判定成绩,而忽略了学生在作业过程中展现出的思维过程、创新想法以及解决问题的独特路径,无法有效激励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创造力培养。

五、新课标背景下家校协同管理的困境

新课标强调家校协同育人,要求家庭和学校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但在实际工作中,家校协同管理存在诸多问题。一方面,家长对新课标的认识不足,缺乏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过于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忽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学校教育理念存在分歧,难以与学校形成有效的教育合力。另一方面,学校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渠道不够畅通,沟通方式单一,多以家长会、微信群通知等传统方式为主,缺乏深入的交流和互动。此外,学校在指导家长开展家庭教育方面缺乏系统性和专业性,未能为家长提供足够的家庭教育指导和支持,导致家校协同育人效果不佳。另外,随着社会发展,家庭结构日益多样化,一些特殊家庭(如单亲家庭、留守儿童家庭等)在教育参与上存在困难,学校尚未建立起针对不同家庭类型的个性化协同机制,进一步削弱了家校协同育人的整体效能。

总结​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学校管理面临着理念、课程、师资、评价及家校协同等多方面的困境。这些困境制约了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为应对这些挑战,小学学校需从更新管理理念入手,树立以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导向的管理观念;优化课程管理,加强课程资源开发和整合,创新课程实施方式;加强师资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跨学科教学能力;完善教育评价体系,构建多元评价机制;强化家校协同,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提高家长对新课标的认识和家庭教育能力。只有通过多方面的努力和改革,才能有效提升小学学校管理效能,推动小学教育在新课标背景下实现高质量发展,培养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在未来的发展中,小学学校还应持续关注教育动态,不断调整和优化管理策略,以更好地适应教育改革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S].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 王成。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教育管理的创新路径 [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23 (15):4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