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Teaching and Research

解民间故事密码,育终身阅读能力

作者

彭红英

武汉市黄陂区前川街第五小学 430200

【背景与目标】

统编教材构建的“精读 - 略读 - 课外阅读”三位一体体系,旨在推动阅读策略的学习迁移。整本书阅读作为拓展型学习任务群的关键一环,对培养学生终身阅读能力意义重大。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快乐读书吧”推荐中外民间故事,其中《中国民间故事》既能让学生亲近传统文化,又能助力其掌握同类书籍阅读方法。然而,五年级学生虽喜爱情节曲折的民间故事,却常因故事独立性强、时代感远而出现阅读随意、理解浮浅等问题。鉴于此,本次阅读活动以“师生同书共读,同学共进”为理念,目标是引导学生将课内阅读策略有效迁移至整本书阅读,提升自主阅读能力,在深度分享中深化理解,收获阅读乐趣。

【实践过程】

一、方法回顾:携手打造“阅读工具箱”,开启共读之旅

记得九月的那天,彭老师捧着和学生一模一样的《中国民间故事》,笑着对学生们说:“从今天起我们要拿着同一本书,开启一段冒险。要想读懂这些传唱千年的故事,你们积累了哪些阅读方法?”由此引发学生头脑风暴,共同梳理出预测、提问、批注、画情节图、思维导图、对比阅读、抓关键词句、连词成句、带问题读、集中注意力读和人物关系图、故事模式提炼等阅读策略。

当讲到“对比阅读”时,彭老师出示两幅并排的画面:一边是织布机的梭子来回穿梭,另一边是石匠挥舞铁锤。“看,《牛郎织女》和《孟姜女》都在讲反抗,但一个是柔韧如丝线的坚持,另一个却是坚硬如岩石的抗争。”孩子们的眼睛亮了起来,仿佛第一次看清这些古老故事里跳动的脉搏。最让人惊喜的是制定阅读计划那天。

彭老师率先把自己的计划表投影在大屏幕上:“彭老师打算每天午休读两章,周末整理笔记……”底下顿时窃窃私语一片。直到看见彭老师认真写下“可能会被《白蛇传》吓到睡不着”的备注,教室里爆发出哄笑。原来大人也会害怕故事里的妖怪呀!

二、方法实践:聚焦“练兵场”,深挖故事精髓

在学生按计划自主阅读期间,彭老师选定《木兰从军》作为“方法练兵场”,开展师生同步精读与深度互动,示范阅读策略的迁移应用。

周四的阅读课上,彭老师抱着《中国民间故事》走进教室时,发现孩子们的眼睛亮闪闪的——前一天布置的《木兰从军》,不少人已经在课间热烈讨论了。

“老师,木兰明明是女儿身,怎么能在军营里藏那么多年?”课代表小林一开口就抛来问题。彭老师笑着翻开自己的书:“这个问题彭老师也在想呢,你们看彭老师批注里画了个小问号——‘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这里的‘十二’会不会是虚指?说不定正是这种急迫感,让木兰来不及犹豫才下定决心。”说着,彭老师把书页转向大家,上面歪歪扭扭的批注和孩子们本子上的字迹竟有些相似。

小琪突然举手:“彭老师觉得木兰特别聪明!她肯定提前观察过士兵怎么走路说话,不然早就被发现了。”这个想法让教室里炸开了锅,有人说“她肯定力气很大”,有人说“她作战太勇猛,大家没空怀疑别的”。彭老师趁机加入讨论:“你们注意到‘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这句吗?北方的寒风里,木兰裹着冰冷的铠甲,会不会偷偷想家?但她没退缩,这股韧劲真让人佩服。”

后来师生对比《梁祝化蝶》时,小齐突然站起来:“老师,祝英台女扮男装是为了读书,木兰是为了替父从军,她们都在跟当时的规矩对着干!”这个发现让大家都愣住了,接着纷纷点头。彭老师赶紧追问:“那她们的愿望有什么一样的地方?”孩子们七嘴八舌地总结:“都想做自己想做的事!”“都希望被平等对待!”看着他们眼里的光,彭老师知道,那些藏在故事里的文化密码,正在悄悄被解开。在和谐温馨的氛围中,师生共同提炼民间故事中寄托的朴素美好愿望如孝义、勤劳、善良、忠勇、自由等。

在此环节中,彭老师以“共读者”身份深度参与,通过真实示范、情感分享与平等探讨,激发学生探究热情与深度思考,实现“共读”促“共研”,“共研”达“共进”。

三、方法成果:共享“悦读盛宴”,滋养精神家园

十二月初的教室焕然一新,墙上挂满孩子们创作的连环画:有的给田螺姑娘加上了珍珠项链,有的让牛郎披着星星斗篷。这场期待已久的读书分享会,成了全民参与的狂欢节。

朵朵穿着自制的汉服表演《木兰辞》,当她念到“愿驰千里足”时,台下不少孩子跟着轻声吟诵。小宇团队改编的《田螺姑娘》现代版特别受欢迎——打工仔代替了农夫,外卖箱变成了盛放螺蛳的金盆,逗得同学们前仰后合的同时,又让人眼眶发热。

这场“悦读宴”不仅是阅读方法(梳理、表达、创造)的综合运用与内化,更是师生基于共同阅读体验的情感共鸣与精神共享,生动诠释了“愉悦分享”的真谛,将“共读共进”推向情感与精神层面的升华。

【实践反思】

本次《中国民间故事》整本书阅读活动,紧紧围绕“师生同书共读,同学共进”的理念展开,取得了显著成效。在这个活动中,学生们走进民间故事,感悟传统文化。从引导学生制订阅读计划,梳理阅读方法,读喜欢的篇目,绘制情节图,画连环画,演一演喜欢的角色,孩子们兴致盎然,欢喜不已!在整个活动中彭老师引导学生尝试运用“快乐读书吧”小贴士提到的阅读方法,引导学生有效运用学过的阅读策略和方法努力体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在读书活动中学生讲故事这一环节中,运用课内的学习方法,进行创造性的复述故事。学生在讲、演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到“读经典,品智慧,强素养”这一目标的落实。

此次实践也引发了彭老师更深层的思考:如何更系统地记录下“共读共进”过程中闪现的思维火花与情感瞬间?如何将这种平等、互动、共生的学习共同体模式更深入地融入日常教学?未来,彭老师将继续以“法”为犁,在“同书共读”的沃土中深耕细作,努力收获“同学共进”的累累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