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评一体化教学实践研究
张婷
山东省新泰市平阳实验学校
引言
当前 2022 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 “教学评一致性” 要求,强调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与评价的协同统一,为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但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仅停留在知识的传授,教评有严格的界限,教学目标不明确、评价方式单一、评价反馈落后等问题,导致教学无法进步,现提出建议为推进教学评一体化。
一、精准设定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学评一体化概念的分析,可以发现明确的教学目标是教、学、评一体化模式实施的基础和前提,并依据学生内心活动和行为特点的结合研究来选定教学目标,也就是教学目标的制定不仅要符合学生实际的心理需求,同样也要考虑其是否符合学生年龄段的行为特点。让学生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能够通过亲身亲历、探索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帮助其重建学习信息,获得学习积极性和效率的提升。具体的实施方法,是将目标进行分解,设置小目标,例如在“小数的初步认识”中的学习中可以结合课标将目标分解为知识目标:能够掌握小数的组合并且可以正确地读写小数;能力目标:能够结合一定的场景解读小数的实际意义;素质目标:培养发掘数字与实际生活联系的能力。将目标可视化,利用一些清单的形式,让学生可以直观地明确自己的学习进程。
例如:在学习数学知识“乘法”这一章节中两位数乘以两位数时,教师要参考教学目标设定选择,设计分层化的教学目标:首先,要引导学生学会利用竖式将乘法算式进行完整转换并保证计算时的零错误;第二步是要让学生在掌握列式计算的基础上学会如何进行口算和估算,以此来保证其在生活中遇到数学问题时能够快速完成计算;而这一过程可以利用同桌间相互提出问题,互相评判来完成,以此来提高数学课堂的趣味性,最后,要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和方法间存在的必要联系,明确数学学习的意义,建立学习信心,提升其数学核心素养。
二、教学评融入课堂全过程
在课前阶段,通过小测、学情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预习情况以及学习基础,并依据此来调整教学方式、内容、目标,例如在学习乘法表内整十数相乘时,进行题目拓展,检测是否具备迁移能力,根据前测结果,对未掌握整十数乘法的学生进行课前补学。在课中阶段听取评价,通过在课堂中观察,学生是否主动举手、小组之间讨论情况如何,也可进行口头提问的方式来判断学生掌握情况,时刻捕捉学生的思维过程。在课程中还可以发放工具进行测评,使用课堂联系单、小组评价表等,进行具体的评价反馈。需要注意的是评价需要有分层处理,要设计不同的难度的任务,题型要有基础题、提升题和挑战题,
并允许学生自己选择。
在课后结算,要注重总结性评价,及时进行巩固提升。丰富作业的形式,去代替传统的计算作业,比如添加实践作业,学习测量时,给学生布置在家中测量三件物品的长度;布置反思作业,反思今日学习了什么,哪里有不足等;进行单元测试,命题需紧扣教学目标,避免超纲题,如 “平均数” 单元测试应侧重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而非复杂计算。
三、创新评价方式
在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中,评是除教学目标设定外最为关键的一环,教师和学生在及时评价的指导下能够对教与学的行为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发掘自身在教和学过程中的疏漏或不足之处,而及时评价不仅需要做好评价时机的掌控,同样也要注意评价内容及评价方式的选择。在评价过程中,老师与学生要进行充分有效的互动,这是个共同进步,共同参与的过程,在及时评价的影响下,教学效率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可利用表现型评价,通过学生课上表现考查学生应用能力;建立成长档案,收集学生作业、错题本、创意作品等,记录学生进步。
例如:在学习“认识钟表”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介绍时针、分针、秒针各自代表什么,并指出一个具体事件,如时针到 1,分针到 6 代表什么时间,并提出问题如若时针到 3,分针到 6 代表几点,在学生正确回答后询问其答案由来,而学生也会表明是自己的猜想,此时教师要及时对其猜想予以肯定,同时可以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由组内成员自由设定各指针的变化,开展组内比赛或小组间相互比赛,指导其开展多元形式的及时性评价,而及时性评价要从多方面进行考量:首先要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要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其次是评价角度多元化,可以从肢体、表情、言语等多种方式给予学习及时的信息
总结
总而言之,在数学教学中应用教学评一体化模式是对结果性教育的一种颠覆,是落实素质教育和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手段。教学评一体化能够以明确的教学目标设定帮助教师和学生发现其在教与学方向和程度上的不足,实现教学效果的提升,以保障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盖丽芳 .“教学评”一体化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实践路径 [J].天津教育 , 2025,(21): 32-34.
[2] 王路彬 . 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路径探索 [J].新智慧 , 2025,(14): 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