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教育融入初中音乐教学的实施路径
陈晨
南县立达中学 湖南省 益阳市 413200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审美教育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创造力和情感表达具有独特的作用。然而,如何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有效融入审美教育,仍是教育者需要探讨的问题。为此,音乐教师需要结合新课改理念,找寻到有效的融合方法。本文旨在探讨审美教育融入初中音乐教学的实施路径,以期为音乐教育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审美教育;初中音乐教学;实施路径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3)-46-
审美教育是一种通过艺术手段,引导学生认识美、体验美、创造美的教育过程。它以培养学生审美素养为核心,提升学生对美的感知、欣赏和创造能力。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审美教育具有以下重要性:首先,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通过审美教育,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音乐的美,提高审美素养。其次,培养学生的情感智慧。通过审美教育,学生可以学会如何表达和调控自己的情感,提高情感智慧。最后,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一、注重学生情感的调动
每一首音乐歌曲都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以及独特的内涵,在音乐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时,教师应当注重学生情感的调动,通过带领学生深度研究歌曲,帮助学生感受到音乐中所蕴含的独特情感。除此之外,在调动学生的情感时,音乐教师必须要积极地与学生互动交流,让学生更加主动的进行歌曲学习,促进审美教育和音乐教学的融合。
比如,音乐教师在进行七年级音乐上册的歌曲《歌唱祖国》的教学时,首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歌曲播放给学生,并为学生展示关于《歌唱祖国》的音乐视频。在播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跟唱,并在播放结束后邀请学生说说自己的心得感受。如,学生1:“我感觉歌曲十分的激情澎湃”学生2:“我认为歌曲的旋律十分明快雄壮。”在学生交流讨论结束后,教师可以夸赞学生的看法,并为学生普及《歌唱祖国》这首歌曲的创作背景,提升学生对歌曲的认知理解。为此,教师可以到互联网中搜寻歌曲的创作背景,并利用PPT课件直观地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明白歌曲中的爱国之情。随后,当学生大致掌握歌曲的创作背景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演唱《歌唱祖国》这首歌曲,并邀请学生仔细聆听,用手拍桌子等方式感受歌曲的节奏。当学生理解歌曲的节奏感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演唱,生日感受歌曲。除此之外,音乐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播放伴奏,带领学生进行大合唱,通过合唱,让学生体会到歌曲中蕴含的情感。在课程行将结束时,音乐教师可以为学生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抗战时期的艰难困苦以及建国以来的蓬勃发展,让学生体会的祖国由落后到繁荣昌盛的变化。在普及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找一些其他关于爱国情怀的歌曲在课堂上进行播放,引导学生体会到歌曲中包含的爱国之情。教师通过注重学生情感的调动,不仅能加强学生对歌曲的掌握,还能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促进审美教育和音乐教学的融合。
二、提升鉴赏教学的实效
音乐作为初中时期的重点艺术学科,将音乐教学与审美教育融合对学生的音乐水平以及艺术素养的提升帮助极大。音乐鉴赏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促进音乐教学与审美教育的有效融合。为此,音乐教师通过合理的方法提升鉴赏教学的实效,以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与欣赏能力。
以七年级音乐上册《樱花》的歌曲鉴赏教学为例,音乐教师首先可以询问学生:“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见到过樱花吗,能否用语言描绘出樱花的美?”学生在稍加思索后,回答教师的问题。学生1:“樱花十分美丽。”学生2:“樱花绚烂而鲜艳。”随后,教师可以借助提问引出本课的教学知识,并从互联网中搜寻关于樱花的图片、视频等等。在搜寻到相关的素材后,教师可以将素材展示到音乐课堂上,并在展示的过程中播放《樱花》这首歌曲。通过图片与音频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体会到歌曲所描绘的樱花之美。在播放结束后,学生纷纷对樱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此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深入地学习歌曲,并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美妙。通过带领学生欣赏视频、图片以及音乐,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被充分调动,提升鉴赏教学的有效性。随后,音乐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为学生布置创作任务,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比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画一幅关于樱花开放的图画,并且为图画填词创作一首歌曲。在创作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深入的理解到樱花之美,感受到《樱花》这首歌曲 中,作者对樱花的赞美与欣赏之情。学生创作完毕后,教师还可将学生的作品展示到课堂上,并对学生的创作一一点评。教师通过提升鉴赏教学的实效,能够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水平。
三、开展多元化的教学评价
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为了更好地融入审美教育,教师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还要关注学生的审美素养、情感智慧等方面的发展。为此,音乐教师需要对教学评价内容以及评价主体进行改良,以多元化的评价内容与主体促进审美教育与音乐教学的有效融合。
比如,音乐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时,首先对评价主体进行优化。以往的评价过程中,都是由教师对学生进行总结性评价,学生无法参与到教学评价中,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幅下降。为此,音乐教师注重发挥学生的评价主体性,开展学生互评与学生自评。首先是学生互相评价,简单来说就是其他学生对学生进行评价。评价的依据包括学生在课堂音乐学习时的投入程度、演唱歌曲时的表现、回答问题时的积极程度等等,通过学生互评,让学生发现他人的优点。其次是学生自评。学生自评的依据包括学生对音乐的掌握度、音乐创作时的灵感、赏析音乐的能力等,让学生对自己的音乐水平获得大致的了解。另外,教师还会对教学评价内容进行优化,评价内容更注重学生审美能力以及艺术素养,确保学生能够更好的发展成长。
总而言之,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有效融入审美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培养他们的情感智慧和激发创新精神。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注重学生情感的调动、提升鉴赏教学的实效、开展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三方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深入接触音乐,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促进审美教育在初中音乐教学的融入。
参考文献
[1]刘轶敏. 审美教育融入初中音乐教学的实施路径 [J].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3, (14): 122-124.
[2]刘岩. 初中音乐教育中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对策 [J]. 文科爱好者, 2023, (02): 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