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Teaching and Research

基于大单元理念的高中美术 “绘画·雕塑”模块深度学习策略研究

作者

李荣

四川省乐至县吴仲良中学

一、大单元理念下“绘画·雕塑”模块深度学习的价值 四、深度学习实施的保障机制

基于大单元理念的高中美术“绘画·雕塑”模块深度学习具有多维度价值,既呼应核心素养培育要求,又契合艺术学习的本质规律。从知识整合角度,大单元理念打破 “绘画” 与 “雕塑” 的孤立教学,通过主题性单元设计(如 “空间表达”“情感叙事”)将两者的共性要素(如造型规律、材料特性、形式语言)与差异特征(如二维平面与三维空间的表现逻辑)进行整合,使学生在对比与关联中构建系统的造型知识体系,避免传统单课教学中 “碎片化技能训练” 导致的认知局限,理解艺术形式与表达主题的深层关联。

二、大单元理念下深度学习的实施原则

基于大单元理念的高中美术“绘画·雕塑”模块深度学习需遵循主题性、整合性、探究性与进阶性原则,确保单元设计的科学性与有效性。主题性原则要求单元围绕具有文化内涵或艺术价值的核心主题展开,如 “生命的形态”“空间的叙事”,使“绘画·雕塑”的学习始终紧扣主题线索,避免单元内容沦为技能的堆砌,让学生在主题探究中理解艺术创作的意义与方向。整合性原则强调单元内容的多维关联,既整合 “绘画” 与 “雕塑” 的造型知识,又融合艺术史论、跨学科知识(如物理中的空间透视、历史中的时代背景),同时关联创作实践与理论分析,如在单元中结合技法训练开展艺术家创作理念的研讨,使学生在知识、技能、理论的相互支撑中实现深度学习。

三、“绘画·雕塑” 模块深度学习的策略

基于大单元理念的高中美术“绘画·雕塑”模块深度学习策略需从主题建构、认知整合、实践深化三个维度展开,形成完整的学习链条。主题建构环节需确立具有探究价值的单元主题,主题需兼具文化厚度与学生相关性,如 “传统纹饰的现代表达”“社会生活的视觉叙事”,并围绕主题提炼核心问题(如 “传统图案如何在当代绘画与雕塑中转化”),设计子问题链分解探究任务,使单元学习目标明确且具有探究空间,引导学生聚焦主题开展持续学习。认知整合策略注重知识与思维的系统建构,通过 “对比分析 — 关联迁移” 的方式整合绘画与雕塑知识,如分析同一主题在两种形式中的表现差异(如 “宗教题材绘画的平面叙事与雕塑的空间沉浸”),归纳造型语言的共性规律;结合艺术史论梳理单元主题的发展脉络,如追溯 “抽象造型” 在现代绘画与雕塑中的演变,帮助学生建立 “历史语境 — 形式语言 — 创作观念” 的认知关联,避免技法学习的历史与文化脱节。实践深化策略强调从技能训练到创作表达的进阶,单元内设置分层实践任务:基础层聚焦材料与技法的体验(如不同绘画媒介的质感表现、雕塑材料的塑形练习);进阶层侧重形式语言的探索(如用绘画语言转化雕塑的空间感);综合层要求完成主题性创作(如用绘画与雕塑结合的方式回应单元主题),同时融入持续反思环节,如通过创作日志记录构思过程、技法尝试与改进方向,在实践与反思的循环中深化对艺术创作的理解,实现从 “技法掌握” 到 “个性化表达” 的跨越。

基于大单元理念的高中美术“绘画·雕塑”模块深度学习实施需构建 “资源支撑 — 教师素养 — 评价引导” 的保障机制,为深度学习提供持续支持。资源支撑机制是基础,需建设适配大单元的立体化资源体系,包括文本资源(主题相关的艺术史书籍、评论文章)、图像资源(经典绘画与雕塑作品高清图库、创作过程影像)、材料资源(多样化的绘画工具与雕塑材料)、数字化资源(虚拟美术馆中的主题展览、艺术家创作访谈视频),如围绕 “空间表达” 单元建立包含不同时期作品、技法解析、跨学科资料的资源包,为深度学习提供内容支撑。教师素养机制是核心,要求美术教师具备大单元设计能力与深度学习引导能力,如能提炼单元主题的核心素养目标、设计阶梯式问题链、引导学生进行艺术探究,学校可通过专题培训(如大单元课程设计研修、核心素养理念解读)、教研活动(如单元教学案例研讨)、校外交流(如参观主题艺术展、与艺术家座谈)等方式提升教师能力,鼓励教师结合自身专业特长创新单元实施路径。

五、实施中的现存问题

基于大单元理念的高中美术“绘画·雕塑”模块深度学习在实施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针对性提出优化策略以提升实效。现存问题主要包括:一是单元主题空泛,部分单元设计的主题缺乏艺术针对性,如“美的表达” 过于宽泛,难以有效整合“绘画·雕塑”的具体内容,导致学习目标模糊;二是技能与理念脱节,单元中虽包含理论分析,但未与创作实践形成关联,如分析完艺术家的创作理念后,学生仍沿用习惯性技法,未能将理念转化为创作改进;三是探究深度不足,问题链设计停留在表面,如仅提问 “这幅画用了什么颜色”,未引导学生思考 “颜色如何服务主题表达”,导致探究流于形式;四是评价侧重结果,仍以最终作品作为主要评价依据,对学生在单元中的探究过程、思维变化关注不足,难以反映深度学习的真实效果。

六、结论

基于大单元理念的高中美术“绘画·雕塑”模块深度学习,是核心素养导向下艺术教育的重要实践路径,其价值在于通过主题整合、探究深化与素养融合,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造型知识体系,形成兼具技能与人文的艺术素养。在实践中,需遵循主题性、整合性、探究性与进阶性原则,通过主题建构、认知整合、实践深化的策略推进,并依托资源支撑、教师素养、评价引导的保障机制确保效果。尽管存在主题空泛、评价片面等问题,但通过细化主题、衔接理念与实践、深化问题链、完善过程性评价等策略,可逐步提升深度学习的实效。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尹少淳.美术核心素养与美术教学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