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体能的策略研究
黄隽民
四川省仁寿县第二高级职业中学
引言
中职学生处于身体发育关键期,良好的体能不仅促进身体健康,还能增强免疫力、改善精神状态,进而提升学习专注力与课堂效率。同时,较强的身体素质有助于应对未来职业岗位中的体力需求,尤其在机械、服务、建筑等实操性强的行业中尤为重要。然而当前体育教学普遍存在教学方法单一、重技能轻体能、课程结构失衡、课时不足等问题,导致学生耐力、力量、协调性等体能指标普遍偏低。因此,系统研究提升体能的教学策略,从教学内容、方法、评价等环节进行优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中职体育教学现状及学生体能问题分析
(一)教学现状
目前,中职体育教学仍普遍采用传统模式,教师主导讲解与示范,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缺乏主动参与和实践机会。教学内容局限于田径、篮球等少数项目,项目选择缺乏多样性,难以激发学生兴趣。课程设置忽视学生个体差异,未能根据专业特点或体能基础实施分层教学。同时,体育课时被专业课程挤压,每周课时偏少,难以形成持续锻炼效应,整体教学难以系统提升学生耐力、力量与协调性等核心体能素质。
(二)学生体能问题
中职学生体能下降表现为耐力不足、力量薄弱、协调性差,影响健康与学习效率。其成因可分解为三方面:一是体育教学重技能轻体能,课程多聚焦篮球、田径等项目,忽视基础体能训练,且课时被专业课挤压,锻炼缺乏连续性;二是学生锻炼意识淡薄,课余沉迷手机、电脑,久坐不动,日常活动量严重不足;三是饮食结构失衡,高糖高脂饮食普遍,加之熬夜、作息紊乱,影响身体恢复与发育。三者相互作用,导致体能持续下滑。
二、影响中职学生体能提升的因素
(一)学生自身因素
部分学生将体育视为应试任务,缺乏主动锻炼意识;对体能价值认知不足,未能将其与未来职业所需的身体素质关联;课业压力大,课外锻炼时间被严重挤压,久坐学习成常态;饮食结构不合理,偏爱油炸、高糖食品,蔬果与蛋白质摄入不足,作息不规律,影响身体恢复与体能积累。
(二)教学因素
体育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对学生体能提升起着关键作用。一些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技能传授,忽视了学生体能的培养。教学内容的选择也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不能满足不同学生的体能需求。体育教学的评价体系也不够完善,主要以技能考核为主,对学生体能的评价不够全面。
(三)环境因素
学校的体育设施和场地条件对学生的体育锻炼有着重要影响。一些中职学校的体育设施陈旧、简陋,无法满足学生的锻炼需求。社会对中职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也影响了学校体育教学的发展。
三、提高中职学生体能的策略
(一)优化教学内容
根据中职学生的专业特点和体能需求,合理调整体育教学内容。除了传统的体育项目外,还可以增加一些与职业技能相关的体育项目,如物流专业的学生可以进行搬运、负重等力量训练,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可以进行眼保健操、颈部按摩等放松运动。还可以引入一些新兴的体育项目,如瑜伽、健身操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创新教学方法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其中,游戏教学法将跑、跳、投等基础体能训练融入趣味性游戏中,使学生在竞争与合作中提升耐力、速度与协调性,减轻锻炼的枯燥感。小组合作学习法则通过分组练习、团队任务等形式,让学生在协作中完成训练目标,既增强沟通能力,又培养集体责任感。同时,小组内的互动促使学生相互监督、鼓励,提高参与度。教师可结合专业特点设计情境化游戏,如物流专业模拟搬运接力,增强训练的实用性。多样方法的融合,使体能训练更具吸引力与实效性。
(三)加强体能训练指导
体育教师应依据学生体能差异,分层制定训练计划,针对力量、耐力、柔韧等素质进行专项提升。训练中科学调控强度与频率,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安排合理间歇,预防运动损伤。结合心率监测、体能测试等手段动态评估训练效果,及时调整方案。同时,关注学生心理状态,通过个别谈心、目标激励等方式缓解畏难情绪,增强锻炼信心。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体育的价值,培养坚持锻炼的意识和习惯,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实现身心协同发展。
(四)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应兼顾技能考核与体能测试,分项设定量化指标;融入过程性评价,关注出勤、课堂表现与进步情况;通过终结性评价检验阶段成果;同时将锻炼习惯、团队协作、意志力等纳入评分维度,细化标准,实现多维度、全过程的综合评价,提升评价的科学性与激励作用。
四、案例分析
以某中职学校为例,该校在体育教学中采用了上述提高学生体能的策略。通过优化教学内容,增加了与专业相关的体育项目和新兴体育项目,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团队合作能力。加强体能训练指导,为学生制定了个性化的训练计划,学生的体能得到了明显提升。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全面评价学生的体育学习情况,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该校学生的体能测试成绩明显提高,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也大大增强。
结论
中职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体能需多方协同推进。学校应提供必要资源保障,营造重视体能的校园氛围;教师需优化教学内容,融入专业特色项目,激发学生兴趣。通过游戏化教学、小组合作等方式创新方法,提升课堂参与度。针对个体差异,制定科学训练计划,运用心率监测、体能测试等手段动态调整训练强度,预防运动损伤。同时,加强心理引导,缓解畏难情绪,增强锻炼信心。完善评价体系,融合技能、体能、出勤、进步幅度及意志品质等多维度指标,实现全过程综合评价。唯有持续探索与实践,方能夯实学生健康基础,助力其职业发展与终身成长。
参考文献
[1] 黄冬梅 . 中职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体能的有效措施 [J]. 拳击与格斗 ,2025,(09):125-127.
[2] 王家才 . 中职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体能的策略研究 [J]. 冰雪体育创新研究 ,2025,6(05):101-103.
[3] 栾芳 . 小学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体能水平的策略 [J]. 体育风尚 ,2025,(04):14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