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Teaching and Research

小学数学课程设置与教学资源的整合

作者

徐虹

昆山开发区石予小学 215300

摘要:随着新课改深入开展,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要立足课改要求,从教学目标要求出发,创新小学数学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效。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需要小学数学教师意识到教学资源开发的重要性,能够合理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不断扩充学习素材,辅助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利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程设置;教学资源;整合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3)-46-

引言

数学作为义务教育体系的重要课程之一,对于培养学生基础数学技能,强化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随着新课改进程的持续深化,为确保教学质效,教师应当调整思路,对小学数学教学开展总结,探索教学方法的创新路径,强化对教学资源的深度整合,以全面促进数学教学质效提升。

一、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资源的思路

(一)形成科学资源观念

小学数学教学目标主要特征是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知识应用以及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明确自身教育任务,即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但小学生普遍都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小学数学课堂中相关问题解决以及数学知识灵活应用都无法脱离具体问题情境,而在构建数学情境中无法脱离数学资源,如果把数学问题情境当成一个建筑,则学习资源便是基础建材,是建筑中的砖瓦。小学数学资源开发利用效果会影响小学数学教育质量。结合调查分析,部分小学数学教师依然对资源开发存在某种误解,只看到了数学教材这种单一教学资源,忽略了其他形式资源。为此需要小学数学教师深入认识了解小学数学资源,形成科学资源观,指导合理开发小学数学资源,认识到在我们周边分布着各种数学资源,需要教师形成发现资源的眼睛,能够准确认识和开发。此外,小学数学教师还应该明确凡是能够帮助实现预期教学目标的学习资源都能够应用到数学课堂当中,摆脱单一课本限制,利用多样的信息、社会以及自然资源,不断提升教学水平。总而言之,形成科学的资源观也是促进教师充分利用小学数学资源的基础保障。

(二)加强实践和理论联系

世界上任何活动都无法脱离基础知识理论的指导,小学数学教师想要不断深化资源利用意识,需要熟练掌握基础理论知识。通过学习资源开发各项理论知识,能够帮助教师解除部分资源利用的错误认识,帮助小学数学教师形成科学认识,能够充分利用自身理论基础指导资源开发实践,发挥出小学数学资源教学价值。因此,需要教师深入学习相关理论知识,提升专业发展意识,积极学习相关知识理论,除了需要对当前进修学习机会保持严谨、认真的态度之外,还需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不断丰富充实自身,自觉查找相关材料、书籍,提升专业素养,丰富专业知识积累。

二、小学数学课程设置与教学资源的整合策略

(一)运用生活化教学,深度整合教学资源

小学数学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具有密切关联,在生活化教学理念引导下,教师可有效突破僵化的数学教学方式的束缚,更加灵活多变地利用各类生活化元素,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做到活学活用,不断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例如,在“小数点的位置”这一知识点教学中,教师可围绕课堂教学目标,结合学生日常接触较多的货币开展教学,引导学生把握不同货币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了解小数点的不同位置可对数值大小产生决定性影响,从而降低这一知识点的学习理解难度。在生活化教学模式实施中,教师应做好高效的课堂导入,及时观察学生表现,让原本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堂教学氛围更加生动有趣。

(二)引入语文文本,建构趣味教学资源

语文知识作为立足于传统民族语言文化的基础学科,更是人们日常生活最常见的工具和手段之一,数学概念的定义、数学问题的描述以及数学知识的讲解都离不开语文知识。考虑到语文学科知识在数学教与学过程中的广泛应用现状,笔者在建构、整合数学教学资源时,首先以语文学科为切入点,引入语文文本为学生提供了趣味故事描述、挖掘数学要素的创意教学资源体系。

(三)整合学科资源

在我国教育制度不断改革的背景下,以及新课程理念作用下,初中数学教材的内容更具有综合性、弹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拥有较多能够支配的因素,逐渐使初中数学教学更具有空间性和自由性。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较为广泛,学生可以积极活动的学习平台。教师必须提高自身课程资源有效整合的能力,从而可以开发出更具有创新性、现实意义、挑战难度较高的学习内容。针对教材资源进行分类梳理,主要包含以下四种类型。

(四)导入信息资源,建构信息化课堂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提出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产物逐渐成为教育事业的新型辅助资源,多媒体设备、信息化课堂、视频影音等陆续走进课堂,成为丰富和扩展课堂教学内容和呈现形式的有效载体,毫无疑问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小学数学教学整体资源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落实多维度教学资源整合的重要环节;因此,将信息资源涵盖到资源体系中,并围绕其进行了针对性探索。

(五)落实对学生资源的全面开发

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其参与效果、反馈意见将直接影响课堂走向与教学进度,因此教师应动态跟踪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过程,针对学生存在的思维误区、提出的创新观点与思路等进行及时纠正、引导,以数学内容为关键载体进行知识的深层次渗透,实现对学生数学思维与实践能力的动态培育。此外,教师还需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引入信息化教育资源、智慧教育手段,配合“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应用,借此实现课堂教学形式、学生角色认知的有效创新,在此过程中逐步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转变为对数学知识的探索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及发展。

结束语

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时需要密切联系学生现实状况,结合学生实际,立足于教学情境,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扩展开发全新资源,在资源开发时还需要发挥出教材的作用,在对教材资源进行处理开发时应该坚持创新、尊重、充分利用的基础原则。教师在对各种资源进行开发时需要细致观察身边的资源,用心挖掘,通过精心设计为学生提供更多惊喜。

参考文献

[1]魏秀华.浅谈小学数学课程设置与教学资源的整合策略[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0(8):26.

[2]郭德芳.基于小学数学课程设置与教学资源的整合研究[J].福建茶叶2020(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