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Teaching and Research

GMG 项目课程模式下幼儿学习品质发展的实践研究

作者

董敏

宁津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附属幼儿园

引言

开展 GMG 项目课程模式下幼儿学习品质发展的实践研究,课题实验过程中选取了“小乌龟搬新家”为实验案例,从启发性提问、实践性验证、概括总结等环节安排了儿童深度学习经历,以提升儿童参与实操性学习活动时的水准和质量,进而有效提升儿童的综合素养。

一、设置问题,导学中引发互动GMG 项目

《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指出,“善于捕捉并适时利用偶发的教育契机,善于从活动中发现孩子感兴趣、值得研究的点或影响大的点”。教师开展任何一种活动都要从小切口入手,通过提炼实际操作过程中必须解决的核心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和探究从而明确 GMG 项目式教育的具体目标。

在离校期间的一次户外活动中,孩子们发现水池里的乌龟经常想从水池里爬出来,在此问题的启发下,孩子们进行了关于该个特殊现象的讨论和分享:“可能乌龟池太小了吧。”“也许是水池不好吧。”“小乌龟自己要有房子的。”等等。教师在本次研究活动的启发下引导孩子们参与到“小乌龟新房子”的研究中。本次研究活动的开展是源于孩子的无意发现和探索,在这一活动中教师只负责兴趣点的捕捉,进而生成了符合儿童探究和学习的教育活动。

GMG 项目课程模式以游戏化、多样性和创新性为导向,旨在通过有趣的任务,来促进孩子多维度学习质量的发展。研究发现,在该项目课程模式的学习环境中,孩子的积极性、专注力、耐力、想象力均有提高;教师会在课程设计中融入情境和生活探究类活动,如表演、科技实践、艺术制作,以此激发孩子学习愿望和解决问题的潜能;通过行为观察以及发展进程评价报告可以看出,参与该项目的学生,在合作能力、情绪管理、思维灵活性上的表现更好。实践证明,该教育策略有效改变了游戏学习量的关系,为后续学习的持续性打下良好基础。

进一步细化 GMG 项目,加德纳有这样的判断:“个体存在多种类型的智力,每个孩子在每种知识上的发展速度和潜力是不一样的。”由于孩子生活在不同的环境和处于不同成长阶段,所以对于孩子深度学习发展水平的培养就更需要对各个孩子具体情况予以个性化分析,即便是相同年龄的孩子他们的需求也会存在较大的差异。

教师在进行 GMG 活动时,必须根据小班幼儿学习的底层需求来对 GMG 活动内容进行设计与修改。确认“小乌龟搬新家”这一主题下每个孩子存在不同的兴趣点后,教师可以选择通过设置次级任务的方式,让其按照自己的兴趣进行组团,开展相应的 GMG 项目式教学活动。

部分儿童更关注小乌龟“住”的完整规划而非小乌龟“住”的样子以及格局等,因此,GMG 项目老师可以通过指引孩子画图纸的方式为小乌龟构建新的 GMG 项目房屋;另外一批儿童则会对小乌龟的食物问题予以关注,需要考虑设计能带来高食物获取率的 GMG 项目房屋;同时小乌龟睡眠问题也牵动幼儿的神经,幼儿则会对睡眠舒适的GMG 项目环境进行设计。这种方式的活动能够使孩子深入探究并参与学习,在后期的探究中深化和拓展孩子的学习经验,进而满足孩子学习的需求。

二、实践支持 , 拓展 GMG 项目化深度学习任务

杜威提出的“做中学”,强调儿童的学应该是真实的情境性活动,在真实情境中亲自去完成的学习项目而获得直接经验。实施 GMG 项目的教学时,教师也要对任务进行分解,明确实施步骤,便于孩子将任务学透、学深,更好地积累和运用知识,并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维果茨基研究指出“孩子在教育和智力发展上主要依靠的是他们与他人之间的交流和协作者活动。”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就要以项目化的 GMG 为基础展开教育促进学生主动活动。针对教师在小组中应该实施怎样的合作任务进行分解,并把小组的合作任务分配给学生,只有这样才能让能力不同的学生在 GMG 活动中展示出自己的才华从而实现学生真正掌握活动。

以上案例中,“研究小乌龟的生活习性”这一 GMG 课程中,可以将这一课程进行细化处理,如“小乌龟吃什么食物比较好”、“观察小乌龟的生活习性”等,然后提供给孩子一张课程任务清单让孩子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内容。通过幼儿自选实践、观察,许多孩子发现小乌龟最喜欢吃什么类别的食物,例如小虾、小型鱼类等;另外,大多数的小乌龟都更偏爱在下午的光线强度较大的时候出来活动。教师可以根据这一现象可以引导孩子为小乌龟搭建晒台及食物的区域,从而培养孩子的爱心及责任心。

当小朋友们把收集回来的石块、小鱼小虾都放进水中,观察乌龟是否进食和晒太阳时,发现它没有如愿进食或者晒太阳而感到失落,甚至产生了停止探究的想法。教师应及时给予小朋友们新奇的想法,让其能够从其他角度、用不同材料搭造乌龟的新家。

结束语

修改并完善 GMG 项目进行的环节(如项目活动次数、项目活动内容分解等),让教师能更多地发现孩子的需求变化,为孩子创造出更多的自我探索活动空间,并积极互动、指导、反思、总结,更好地培养学生深层次的思考能力,加深其独立研究的体验活动,提升其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 李季湄, 冯晓霞.《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 [M].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