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Teaching and Research

基于趣味绘画活动的幼儿国学素养培养路径

作者

刘娜

陕西省兴平市秦岭幼儿园

国学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道德素养、人文精神和审美情趣。教师在幼儿园组织多种趣味活动,能满足幼儿在“玩中学、学中乐”的心理需求,还能通过诵读、故事赏析和绘画的方式来对幼儿进行国学素养的渗透,真正实现了文化传承与艺术教育的有效结合,进而促进幼儿教学的良好发展。

一、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主题,借助绘画开展诵读

教师筛选优秀的传统文化,对幼儿进行行为引导和品性塑造,同时结合幼儿的心理需求,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趣味绘画主题活动,这样能丰富幼儿的绘画学习内容。教师带领幼儿通过绘画开展诵读活动,增强了幼儿学习的趣味性和参与感,这样能让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实现教学效果的提升。

例如,在进行“春晓”“咏鹅”“悯农”等古诗诵读时,教师借助多媒体讲解古诗的内容,并与幼儿的生活联系起来,带领幼儿通过“听一听、想一想、画一画”的方式使幼儿理解诗意、表达情感。针对“春晓”这首古诗,教师先播放鸟鸣、风雨的声音,让幼儿结合声音来展开想象,然后自主进行绘画,同时教师对其进行逐步引导,让幼儿想象画面,然后通过画笔将自身想法表达出来,使幼儿在充满意境的氛围中自主地进行绘画,还能激发了幼儿的绘画热情。在进行“咏鹅”这首古诗教学时,教师带领幼儿模仿“鹅”的一些动作,然后通过情景剧的演绎来了解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幼儿边进行绘画创作边进行诗句的哼唱,这样能培养幼儿的绘画兴趣,幼儿也能理解诗句的含义,进而提升了幼儿的文学素养。在进行“悯农”这一首诗教学时,教师可以播放农民辛苦劳作的画面,让幼儿能明确粮食来之不易,同时创作“珍惜粮食”的作品,从而丰富了幼儿绘画的内容,幼儿也能够在生活中自觉地珍惜粮食。教师通过绘画的方式向他人传递珍惜粮食的美好品德,使幼儿在绘画中感悟传统文化的魅力,还能增强幼儿对国学文化的热爱与尊重。

二、创设国学故事赏析情境,组织幼儿自主绘画

教师在课堂中通过创设国学赏析情境,能让幼儿置身于情境之中,展开丰富的想象,并通过绘画的方式来表达自身的情感,幼儿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同时幼儿在对自身的作品进行讲解时,能够实现与其他幼儿的有效互动,从而提升了语言表达能力。教师通过幼儿的绘画作品感知幼儿的心理需求,同时对于幼儿渗透勤劳、谦让、诚实等传统美德的思想,从而能实现国学教育的情感内化与行为引导。

例如,在进行“礼仪”教育时,教师将教室布置成一个具有仿古风格的“家庭会议”厅,同时摆放一些道具,营造出浓厚的文化氛围,接着教师对幼儿进行“孔融让梨”故事的讲解,让幼儿在故事的感染下,思考孔融当时的心里同时孔融让梨的画面绘制出来,这样幼儿能对传统美德有更进一步的认知,同时在绘画创作的过程中能做到有感而画,对于幼儿进行良好品质的塑造,实现了国学教育的情感共鸣与行为引导。

三、建立幼儿园国学绘画资源库,共享优质案例

教师在幼儿园对幼儿进行绘画教学时,为提升幼儿持续绘画的热情,可以创建幼儿绘画资源库,对于幼儿的作品进行归类,能将国学绘画的作品进行整理与收集,同时通过网络平台向家长展示,让家长在欣赏幼儿学习成果的同时,才能实现家校共育的效果,提升了文化教育的“辐射力与影响力”。幼儿家长带领幼儿在家中也能积极地学习国学知识,这样能形成“家园文化的国学教育”特色,从而推动传统文化教育走向常态化、系统化。

例如,教师可以开展“国学素养”画展,结合“二十四节气”主题,带领幼儿进行国学知识的学习之后进行绘画创作,让幼儿在校园中观察不同节气树叶和花草的变化,然后进行绘画作品的创作。幼儿完成绘画作品后,教师组织他们在班级里开展作品评比活动,评选出部分优秀作品举办绘画展览,并邀请班级幼儿的家长来园参观。对于参展的一些作品,教师还邀请幼儿讲述背后的创作灵感或所关联的国学故事,从而锻炼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还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将优秀作品数字化并配以简短的文字。同时教师对同一幼儿不同阶段的绘画作品进行收集和记录,设置幼儿绘画创作史,这样能使幼儿及时回顾自身的绘画经历,还能够对自身的绘画作品进行分析,了解不足之处后进行优化与提升,从而能丰富幼儿的学习体验,提升幼儿绘画的热情。

综上所述,教师将国学教育融入幼儿园绘画教学之中,创设符合幼儿心理需求的教学活动,能增强幼儿的文化认同感与民族自豪感,还能激发幼儿对国学知识学习的兴趣,幼儿的审美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也能得到提升,为今后的学习和良好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杨楠 . 幼儿园趣味国画教学策略探究 [J]. 青少年书法 ,2023,(19):52-54.

[2] 龚晓珍 . 新形势下幼儿园趣味美术鉴赏活动教学探讨 [J]. 成才之路 ,2022,(24):105-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