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特殊教育学校生活适应课教学的分析
罗滇
元阳县特殊教育学校
特殊教育一直以来都备受社会各方面的关注,也会受到政府部门或者社会公益组织的援助,这对于特殊教育学校发展很重要。但放眼生活适应课的开展情况,却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导致特殊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效果不够理想,比如教学内容单一、教育环境封闭等问题导致学生的生活适应能力发展受到一定限制。对此,教师需要关注特殊学生的心理需求,同时充分运用、拓展全新的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更多体验生活、探索生活的机会,提高他们的生活技能并促进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一、合理利用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教材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础,是帮助学生适应生活的关键。但是,仅依靠教材虽然可以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但难以针对特殊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满足其学习发展需求。对此,为提高特殊教育工作上限,教师要合理利用多媒体资源创设情境,引入更多课外元素帮助学生感受生活以及适应社会发展。
以教学“我的家乡在这里”这一课为例,教师需要以课本内容为基础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多媒体资源中的信息。首先,教师可以打开电子地图,让学生找找自己家乡所在的大致位置,或者让学生说说自己居住地的省份、城市或县城,使学生明白自己在祖国的哪一部分以及在首都北京的哪个方向;然后,教师再通过投影仪播放一些有关家乡的视频好图片资料,比如优美的自然风光或者著名的地标建筑等等,进一步增加学生对家乡的了解和认知;最后,教师可以从具体方面引导学生讨论,比如在分享家乡的美食和习俗活动后让学生相互讨论,说一说自己喜欢家乡的哪些美食或者有哪些记忆深刻的节日习俗等等,引导学生更好的推广家乡文化,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二、结合游戏活动帮助学生适应生活
特殊学校学生可能在学习方面与普通学生有所不同,但在心理方面却没有太大差距,尤其是在面对新鲜、未知的事物时,他们都会表现出好奇心和探索欲。对此,教师可以结合游戏活动帮助特殊学生体验生活,学习一些常见且实用的生活技巧,帮助他们慢慢融入家庭生活并适应社会生活。
以教学“礼貌招待客人”这一课为例,教师就可以设计角色扮演的游戏活动组织学生学习,帮助学生了解身边的亲戚朋友并让学生了解如何礼貌接待客人。首先,教师要为学生安排好角色,或者让学生自己挑选喜欢的角色,并且,教师还要提前准备好场景的布置以及游戏互动的材料,为扮演活动顺利进行做好准备;然后,为增强表演效果,教师要精心设计游戏活动内容,比如创设一个为奶奶过生日,叔叔、伯伯、姑姑等亲戚都来庆祝的情境,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角色进行演绎,通过真实的情境体验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本上接待客人的方式,比如主动问好、请客人喝水以及品尝水果、大方分享自己的玩具等等;最后,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帮助父母一起做饭招待客人,让学生意识到自己也需要承担家庭劳动等责任,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生活体验并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生活技能。
三、基于家校共育构建开放式教育环境
特殊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既需要学校教育的专业性支持,又需要父母无微不至的关心、呵护,所以教师要从“家校共育”的角度出发,与家长共同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并合理利用社会资源构建开放式教育,通过开设家长日或者举办教育沙龙等活动,邀请家长或者社会组织到学校交流、互动,并鼓励学生参加合适的社会实践活动,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以教学“多彩家乡”这一课为例,学校可以建立与社会各界的合作关系,邀请专业人士或组织到校举办讲座、培训,为学生提供更多有关家乡文化风俗的学习资源,或者邀请表演团队到学校演出,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等等;然后,作为教师,可以通过家长会或者开设家长日等方式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向家长科普、推荐科学的家庭教育方式,或者号召家长在工作之余带领孩子到户外公园、博物馆等场所参观,亦或是找机会品尝当地的特色美食,最后和孩子一起完成一张有关家乡特色文化的小海报,以此打破传统教育模式的封闭性,帮助特殊学生更好地体验和融入社会生活。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生活适应课教学可以帮助特殊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以及适应社会,让学生能够在照顾自己的同时感受生活的美好。为促进特殊学生健康成长,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发展规律,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教学内容,降低生活适应课难度同时适当提高学生体验,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生活技能、丰富学生生活经验,帮助学生慢慢适应生活,让学生在今后可以融入社会成为独立的社会成员。
参考文献
[1] 刘丰伟. 关于特殊教育学校生活适应课教学的分析[C]// 新时期教育教学与创新研究论坛论文集. 2023:1-5.
[2] 周梅霞 . 关于构建培智教育语文教学生活化课堂的思考与实践[J]. 文渊(小学版),2023(3):400-402.
[3] 张华香. " 教学做合一" 理念在培智学校" 生活适应" 课程中的应用策略探索 [J]. 教师 ,2025(1):110-112.
[4] 苏玉梅. 培智学校生活适应网络课程的建构与实施[C]// 教育发展与科学研究论坛论文集 . 202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