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 “综合与实践” 领域主题式教学设计研究
魏丽婷
岷县寺沟镇中心小学
引言
开展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领域主题式教学设计研究意义重大。它有助于打破学科界限,让学生在主题情境中综合运用知识,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与实践精神;还能为教师提供新教学思路,推动小学数学教学从知识传授向素养培育转变。
一、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领域主题式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主题选择缺乏趣味性,难以激发学生兴趣
部分教师设计的主题过于传统、刻板,多围绕教材固有内容,未充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与兴趣点。比如,单纯以计算图形面积为主题开展活动,形式单调。这使得学生在接触主题时,难以产生探索欲望和积极性,无法全身心投入学习,进而影响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实践能力的提升,不利于教学效果的达成。
(二)教学目标与内容整合度不足,缺乏系统性
一些教师在设定目标时,未深入剖析教学内容各部分间的逻辑联系,导致目标零散。在教学内容组织上,也未能依据目标有序编排,各环节衔接生硬。比如,在统计主题教学中,目标未涵盖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全过程,内容呈现也碎片化,使学生难以构建完整知识体系,影响学习效果。
(三)教学方法单一,忽视学生主体性与实践性
不少教师习惯于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讲授法,课堂上多是自己在唱“独角戏”。像在开展测量主题活动时,不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测量工具,而是直接告知测量方法和结果。这使得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探索和实践的机会,难以真正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抑制了学习积极性与创造力。
二、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领域主题式教学设计策略
(一)精选趣味主题,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在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中,精选贴近学生生活且充满趣味的主题至关重要,“小小超市购物员”这一主题便十分契合。在课程开启前,教师可提前布置任务,让学生收集超市的促销海报、商品价格标签等资料带到课堂。上课伊始,教师创设情境:“同学们,咱们要举办一场模拟超市购物活动,大家来当小小购物员。”此情境迅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接着进入分组环节,每组学生分别扮演收银员、顾客等角色。教师给出一定金额的“虚拟货币”,让学生根据海报上的促销信息,规划购买商品,使花费不超过给定金额。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加减法计算商品总价,考虑促销活动进行合理选择,这锻炼了他们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购物结束后,各小组进行交流分享。有的小组兴奋地讲述自己如何巧妙组合商品,用最少的钱买到最多的东西;有的小组则反思在购物过程中计算失误导致超支的情况。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总结经验,进一步巩固数学知识。通过“小小超市购物员”这一趣味主题活动,将数学知识巧妙融入生活场景,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有效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提高了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整合教学目标与内容,构建系统化教学框架
在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中,整合教学目标与内容,构建系统化教学框架能提升教学效果,“校园植物统计与图形绘制”主题活动便是一次成功实践。
活动前,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学情,设定了系统的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上,让学生掌握统计方法,学会绘制条形统计图;过程方法目标为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合作能力;情感态度目标则是增强学生爱护校园环境的意识。
围绕目标,教师精心整合教学内容。首先,组织学生分组对校园内的植物进行观察和记录,包括植物种类、数量等信息,这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达成初步的数据收集目标。接着,回到教室,各小组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教师适时指导分类和计数方法,强化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
随后进入绘制条形统计图环节,教师详细讲解绘制步骤和要点,学生根据整理好的数据动手绘制,将抽象的数据转化为直观的图形,实现知识技能目标。最后,各小组展示统计图并分享活动感受,教师引导学生从数据中发现问题,如某种植物数量较少,进而渗透爱护环境的教育,达成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这一系统化教学框架,教学目标与内容紧密融合,学生在实践中全面提升数学素养。
(三)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强化学生主体与实践体验
在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中,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能强化学生的主体性与实践体验,“设计校园小花园”这一主题活动便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活动伊始,教师运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美丽的花园图片和视频,创设出富有吸引力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热情,让他们主动思考如何设计一个属于自己的校园小花园,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接着进入分组讨论环节,采用小组合作教学法。学生们围绕花园的形状、面积、植物种类等展开热烈讨论,在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有的小组提出用长方形作为花园的基本形状,方便计算面积;有的小组则想设计成圆形,更具美观性。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共同解决问题,实践能力得到锻炼。
随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地测量。运用实践操作教学法,学生们拿着测量工具,认真测量校园中可用于建造花园的区域尺寸,将课堂上学到的长度测量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最后,各小组根据测量数据和讨论结果,运用绘图工具绘制花园设计图,并进行展示汇报。教师组织其他小组进行评价,提出建议。通过这一系列多样化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学生们在整个活动中始终处于主动探索和实践的状态,不仅提高了数学综合能力,还增强了团队协作和创新意识。
结论
新课改下,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领域主题式教学意义重大,但存在主题趣味性不足、目标内容整合度欠佳、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为此,可通过精选如“小小超市购物员”等趣味主题贴近生活,整合目标内容构建“校园植物统计与图形绘制”系统框架,采用多样化方法开展“设计校园小花园”活动强化学生主体与实践体验,全面提升学生数学素养与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 庄惠芬 . 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表现性评价的策略 [J]. 教学与管理 , 2025,(02): 64-67.
[2] 吴小玲 . 跨学科理念下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主题式教学探索 [J]. 教育观察 , 2024,13(11): 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