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Teaching and Research

基于项目化教学下的高中化学教学实践探讨

作者

张敏

山西大学附属中学校 030000

引言

在当下教育改革强调核心素养培养的大环境中,高中化学教学面临着转型。传统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难以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热情,也无法有效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一名一线化学教师,在多年教学实践中深刻体会到,项目化教学以真实问题为驱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建构知识、发展能力,能够为化学课堂注入新活力。这不仅有助于教学方式的革新,更能够有效落实学科核心素养,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项目化学习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1. 教学资源不丰富

在实际教学中,教学资源不足严重制约项目化教学开展。实验设备方面,许多学校缺乏先进仪器,像涉及材料分析、物质微观结构探究的实验项目,因缺少高精度仪器而难以实施。数字化资源也存在适配性差的问题,网络上的化学教学资源多为碎片化知识点讲解,专门针对项目化教学的系统课程、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少之又少。同时,学校缺乏优质项目化教学案例库,教师在设计项目时往往只能“摸着石头过河”,耗费大量精力却难以保证项目质量。此外,学校与社会资源的联系不够紧密,化工企业、科研院所的资源难以引入课堂,使得项目内容局限于课本,缺乏真实场景支撑。

2. 教学时间、进度存在矛盾

项目化教学,从选题到成果展示的各环节耗时较长,与高中化学教学进度存在显著矛盾。教材中需学生深度参与的项目化内容,往往涉及资料收集、实验探究、方案设计等多维度任务,完整实施通常需要 10-15 课时。但高中化学教学存在既定的知识点教学任务与阶段性考试安排,教师在实际操作中难以协调固定课时用于项目化教学。为追赶教学进度,部分教师不得不压缩项目实施环节,如简化调研流程、缩短小组讨论时间或减少成果展示场次,导致学生对项目核心问题的探究停留在表面,知识融合与实践能力培养的目标难以充分落实,影响项目化教学的实效性。

二、项目化学习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路径

1. 结合教材内容合理设计项目主题

项目主题是项目化教学的核心,需紧密围绕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及教材核心知识体系,避免项目活动与教学目标脱节。同时,项目主题应源于真实情境,贴近学生生活经验或社会关注热点,以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和探究欲望,实现知识学习与应用实践的有机统一。这要求教师在选题时进行深度挖掘:一方面,需精准锚定教材章节中的核心概念、原理与关键能力要求;另一方面,需敏锐地捕捉这些知识点在现实世界中的具体体现,进而提炼项目主题,设置项目目标。

例如:围绕“物质的量”知识,该部分内容引入了新的国际基础单位,抽象性较强。教师可以与本章前序知识海水中的元素结合,提炼“配制一定浓度的氯化钠溶液”这一项目主题。这样的主题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同时实践性强,有利于学生从理解到应用的升华。进而,可确定如下目标:(1)掌握物质的量概念,明晰其与摩尔质量、阿伏加德罗常数等基本物理量间关系;(2)能够在实践应用中,运用物质的量概念解决实际问题;(3)能够积极主动参与项目,探究知识,发展合作能力和科学素养。这一目标指向了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结合,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动力。

2. 完善教学环节项目实施流程

项目化拥有清晰、规范的实施流程,能够有效解决项目活动与常规课时安排的潜在冲突,确保学生探究过程方向明确、步骤清晰、深度递进。一个结构化的流程通常包含启动、计划、探究、制作、展示、反思等核心环节,每个环节都承担着特定的学习功能,共同支撑学生知识建构、能力发展与素养提升。

以“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教学为例。结合教学内容,教师可选取学生在初中阶段已有接触,化合物种类较多的碳,设置“碳及其化合物的分类规律”项目,并将其分为“碳单质的特征”“碳的氧化物及分类规律”“碳酸盐性质和分类”等子项目内容。在项目启动阶段,教师可提出驱动性问题,活跃学生思维,如:“石墨和金刚石的物理性质有哪些不同,这样的不同是否与它们的结构特征有关?” 引发学生对物质宏观性质与微观结构的思考,明确项目探究目标。后续教学中,教师需要随时指导,引导学生设计探究方案,帮助学生规范操作、解决问题。例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借助智能手机等设备,全面收集关于石墨、金刚石物理特性的数据,制作表格。也可以借助问题引导:“化学键知识是否能够解释这些不同?”引导学生分组思考讨论,投入实验操作,通过导电实验,观察石墨和金刚石在电流通过时的表现,进而联想到碳原子间的键合方式、晶体结构的维度等知识,逐步得出最终结论。

3. 注重项目展示评价

项目成果展示和评价是项目式教学的重要组成环节,不仅能够直观呈现学生的学习效果,也能为教师提供教学反馈。这要求教师重视项目展示环节,并为学生给予针对性评价,提升学生的参与感和成就感。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首先应向学生明确项目成果展示方式。以“铁和其化合物的多样性”项目为例,教师可以选择实验图表处理数据,撰写实验报告或制作 PPT 等项目展示方式。交流环节,依次组织各组学生上台汇报成果,鼓励其他小组提问、补充,促进思维碰撞,拓宽学生的学习思路,发展其综合能力。反思评价时,教师设计包含实验操作、团队合作、创新思维等维度的评价表,组织学生自评、互评,教师再结合观察,从探究实验的逻辑性与科学性、运用理论知识对实验现象的解释能力、小组合作参与表现等进行总结评价,引导学生反思项目中的收获与不足。每次项目化教学结束后,教师都会及时总结反思,分析项目设计是否合理、学生参与度如何、教学目标达成情况等,不断优化后续教学实践。

参考文献

[1] 郁德贤 . 基于项目化教学的高中化学教学探究 [J]. 中学课程辅导 ,2025,(18):9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