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康小娟
临汾市第五中学校 山西 临汾 041000
摘要: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化,是连接宏观教育理念、培养目标与具体教育教学实践的中间环节。明确学生应具备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引领课程改革和育人模式变革。将核心素养有效、准确的渗透到各学段各学科的工作当中去是当今教育工作者肩负的伟大使命。高中阶段核心素养的培养对老师的要求是不仅要让学生学到体育知识与技能,更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体育的兴趣与体育精神,形成一种综合的体育能力。
关键词:高中生;体育与健康课程;核心素养;培养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3)-46-
1 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新的课程改革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地提高为目标,力图构建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有机结合的课程结构,融合与学生身心发展密切相关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关注学生健康意识和良好生活方式的形成。新课改要求在提高学生文化成绩的同时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同时也要求教师改变教学方式,确立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辅助学生学习。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通过体育学科学习使学生能掌握与形成的终身体育锻炼所需的全面必备的体育情感与品格,运动能力与习惯,健康知识与行为。中学生体育教学中对加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有重大意义,通过体育教学不仅可以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还可以使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形成团队协作、互帮互助的能力,有助于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达到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培养核心素养的目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确定体育学科课程标准、体育学科知识体系、体育学科质量评价标准的依据和导向。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形成以结构化的学科知识与技能体系为重要基础和载体。
2 培养高中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方法
2.1 对体育教师队伍的培训
体育教学过程可以看作是教与学,教师、学生与课内容的生产关系,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着劳动者的角色——学生即劳动对象,劳动资料便是教师的专业素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因此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这一生产力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课改的实行,学校定期对体育教师进行培训,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使得教师能获得更专业的理论知识从而传授给学生,在教学方法上利用现代化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体育学科的兴趣,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2.2 教师教学中加强德育教育
在教学中,立德树人,培养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强调体育教学与各类文化知识的整合性,是学生跨学科综合能力、知识、能力和态度的综合。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
德育,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意志、提升学生的体育素养,更加能培养学生听指挥、守纪律、共合作的良好习惯。体育教师要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意志和品德教育的渗透,首先教师要做好学生表率,在上体育课中规范着装,言行一致、关爱学生、注重语言艺术,精神饱满地投入到每一节体育课堂之中。
2.3 加强对学生运动习惯的教育和培养
在日常的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运动习惯。一方面,给学生讲解和普及日常锻炼的好处,比如:每天坚持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增强自身的体质,而且对于文化课程的学习也有很好地帮助,因为体育锻炼可以活跃大脑皮层,增强大脑的记忆力,从而使得学生重视养成自身的运动习惯;另一方面,教师应该加强引导,定时开展相应的课外体育活动,以此促使学生形成体育锻炼得好习惯。体育老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他们喜欢的体育活动,帮助他们重新树立体育的目标是身体素质提高的理念,掌握自主锻炼的科学方法。体育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和端正体育态度,培养学生的自主锻炼的能力,使学生了解体育的价值。使学生了解人体身心健康和身体运动的科学知识,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2.4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体育教学中应关注学生能否适应当今与未来的发展,适应社会、终身学习、成功生活、个人发展。在高中的教育阶段,高中生们正处于叛逆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当中,他们的身心发展会发生一些急剧的变化。因此,有人说高中是学生们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它不仅关系着他们以后的发展,也决定着他们人品性格的养成。那么,为了保证高中生的健康发展,教师就要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让他们通过锻炼具备吃苦耐劳的乐观精神,避免心理问题以及消极情绪的出现。通过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使学生的身心能够健康成长,从而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2.5加强对学生体育健康知识的教育
体育健康知识的掌握能够使得学生在日常的体育活动和体育锻炼过程中,感受到体育活动带来的诸多益处,最终形成良好稳定的体育核心素养。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体育教学时,应该重点讲解关于如何健康、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比如在课前应当做好热身,以避免运动过程中出现扭伤和摔伤等现象。
2.6 创新体育教学方式,培养核心素养
对于教学工作来说,创新体育教学方式,寓教于乐,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自由选择感兴趣的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创新的精神。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可以教师可以适当加入体育游戏体育竞赛,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提高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通过体育游戏和竞赛还能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
3 总结与建议
综上所述,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的形成与教师的教学离不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知识,更应该注意培养和教育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体育运动习惯、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加强健康知识等,这样就能够使学生形成一定的体育核心素养。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提高自身核心素养的意识。
参考文献
[1]席云峰.小议《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和方法[J].运动,2018(10):99-100
[2]于素梅,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基本思路与多元途径[J].教师博览,2017(2):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