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Teaching and Research

拓展训练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作者

冯晓云

德化一中鹏翔分校

一、拓展训练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实践意义

拓展训练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具有多维度的实践意义。从身体素质提升角度来看,拓展训练包含大量需要跑、跳、攀爬、平衡等动作的项目,能全面锻炼学生的力量、耐力、柔韧性和协调性,弥补传统体育教学中单一技能训练的不足,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均衡发展。从心理素质培养角度而言,拓展训练中的挑战类项目能让学生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增强自信心和抗压能力,如完成高空断桥、信任背摔等项目时,学生需要突破心理障碍,这种体验能有效提升其心理韧性。同时,拓展训练多以团队形式开展,学生在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需学会沟通、协作、包容,培养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这对初中生的社会性发展至关重要。此外,拓展训练能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改变传统体育教学中 “教师教、学生练” 的枯燥模式,让学生在趣味挑战中感受运动的快乐,形成终身锻炼的意识。

二、当前初中体育教学中拓展训练应用存在的问题

当前拓展训练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仍面临诸多挑战。一是对拓展训练的认知存在偏差,部分教师将其等同于简单的游戏活动,忽视其教育价值,仅在课余时间偶尔开展,未能与体育教学目标有机结合,导致拓展训练流于形式;二是内容选择不合理,部分学校引入的拓展项目难度过高或与学生年龄特点不符,超出初中生的能力范围,不仅无法达到教学效果,还可能引发学生的畏难情绪;三是实施缺乏系统性,拓展训练在体育课程中的课时占比不稳定,教学计划随意性大,缺乏与传统体育内容的衔接,难以形成持续的教学效果;四是安全保障机制不完善,部分学校对拓展训练的安全风险评估不足,缺乏专业的器材和场地,教师的安全防护技能欠缺,存在安全隐患;五是评价机制单一,仍以体能测试成绩为主要评价标准,忽视对学生在拓展训练中表现出的团队协作、意志品质等方面的评价,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发展。

三、初中体育教学中拓展训练的内容选择与适配策略

科学选择拓展训练内容是确保其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有效应用的基础。内容选择需符合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兼顾安全性、趣味性和教育性,避免引入高风险或过于复杂的项目。在基础阶段,可选择低难度的团队协作项目,如 “盲人摸象”“有轨电车”“解手链” 等,重点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意识;随着学生适应能力的提升,逐步引入具有一定挑战的项目,如 “毕业墙”“定向越野”“搭桥过河” 等,锻炼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拓展训练内容应与体育教学目标相契合,如将耐力训练与 “野外徒步” 项目结合,将协调性训练与 “两人三足接力” 项目结合,实现技能训练与拓展体验的有机融合。此外,内容选择需考虑学校的场地和器材条件,优先选择无需复杂设备、可利用校园自然环境开展的项目,如利用操场、树林、空地等场地设计拓展活动,降低实施难度。

四、拓展训练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实施路径

拓展训练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实施需构建系统化的路径,确保教学有序高效开展。在课程设置上,应将拓展训练纳入体育课程体系,合理分配课时,如每学期安排 8-10 课时的拓展训练,与田径、球类等传统项目形成互补;同时,结合学期教学目标制定拓展训练计划,明确各阶段的训练重点,如初一侧重团队协作,初二侧重心理素质,初三侧重综合能力提升。在教学组织上,采用 “讲解 — 示范 — 分组实践 — 总结反思” 的流程,教师先明确项目规则和安全注意事项,进行动作示范,再将学生分成 4-6 人的小组开展训练,过程中注重观察学生的表现,适时给予指导;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分享感受,引导其总结经验,将体验转化为认知。在资源整合上,充分利用校园环境资源,如将教学楼、操场、绿化带等改造为拓展训练场地;联合社会机构,邀请专业拓展教练进行指导,弥补学校师资不足的问题,提升教学专业性。

五、拓展训练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安全保障与评价机制

安全保障与科学评价是拓展训练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持续推进的重要支撑。在安全保障方面,需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课前对场地、器材进行全面检查,确保符合安全标准;对学生进行充分的安全教育,明确项目中的禁忌行为和自我保护方法;教师需掌握应急处理技能,配备急救箱,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防范安全风险。在评价机制构建上,应突破传统的体能评价框架,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内容涵盖身体素质提升(如项目完成中的体能表现)、心理素质发展(如面对挑战的态度)、团队协作能力(如与同伴的配合程度)等维度;评价主体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的方式,教师通过观察记录学生的表现,学生通过反思报告总结自身进步,同伴间通过互评促进共同成长;评价方式以过程性评价为主,结合项目完成情况、课堂表现等动态记录学生的发展,避免单一结果性评价,全面反映学生在拓展训练中的综合收获。

六、结论

拓展训练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为初中体育教学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其在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团队意识和心理韧性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当前应用中存在的认知偏差、内容不适、实施无序等问题,需要通过科学选择内容、优化实施路径、提升教师能力、完善安全保障和评价机制等策略加以解决。未来初中体育教学中,应进一步探索拓展训练与传统体育项目的融合模式,在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拓展训练的育人价值,推动体育教学从 “育体”向 “育全人” 转变,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 毛振明. 学校体育学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3] 王健 . 拓展训练与学校体育课程融合的理论与实践 [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21(05).

[4] 季浏.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 [M].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