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背景下技工建筑类专业“双师型” 教师培养模式实践
伍培源
重庆能源工业技师学院
一、明确技工建筑类专业 “双师型” 教师的培养目标
产教融合背景下,技工建筑类专业 “双师型” 教师的培养需确立清晰且贴合行业发展与教学需求的目标。从专业技能维度,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建筑专业理论知识,同时熟练掌握建筑施工技术、工程测量、建筑材料检测、施工组织管理等实际操作技能,能精准把握建筑行业的最新技术和工艺,如装配式建筑技术、BIM 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等,确保在教学中向学生传授前沿实用的技能。从教学能力维度,教师应掌握技工教育的规律和方法,能根据建筑类专业的教学特点,设计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案,有效组织实践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同时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能与企业技术人员协作开展教学工作。从职业素养维度,培养教师具备严谨的工作态度、高度的责任心和创新精神,熟悉建筑行业的职业道德规范和安全准则,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职业素养的渗透,使培养出的学生能快速适应建筑行业的岗位要求。
二、探索技工建筑类专业 “双师型” 教师的培养途径
为培养符合要求的 “双师型” 教师,需构建多元化的培养途径,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建立校企合作培养机制是核心,学校与建筑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安排教师定期到企业参与实际工程项目,如施工现场管理、技术研发、工程监理等工作,让教师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积累实践经验,提升专业技能。开展系统化的培训课程,包括建筑行业新技术、教学方法、职业教育政策等内容,邀请企业技术专家、职教领域专家进行授课,通过专题讲座、案例分析、实操训练等形式,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教学理念。鼓励教师参与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获取与建筑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如一级建造师、造价工程师、监理工程师等,以证书获取倒逼教师提升实践能力。此外,组织教师参与行业学术交流活动和技能竞赛,如建筑行业研讨会、教师技能大赛等,促进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与技能比拼,激发教师提升自身素质的积极性。
三、构建技工建筑类专业 “双师型” 教师培养的保障机制
完善的保障机制是 “双师型” 教师培养模式有效实施的关键。在制度保障方面,学校应制定 “双师型” 教师培养的中长期规划和相关管理制度,明确教师参与企业实践、培训进修的要求和激励措施,如将企业实践经历与职称评聘、绩效考核挂钩,保障教师参与培养的积极性。在资源保障方面,学校需加大对 “双师型” 教师培养的资金投入,用于教师企业实践补贴、培训费用、实训基地建设等,同时整合校企资源,共建实训基地,为教师提供先进的实训设备和真实的实践场景,如与建筑企业共建 BIM 实训中心、装配式建筑实训基地等。在组织保障方面,成立专门的 “双师型” 教师培养管理机构,负责统筹协调校企合作、培训安排、考核评价等工作,加强学校与企业、政府部门的沟通协作,形成多方联动的培养格局,确保培养工作有序推进。
四、建立技工建筑类专业 “双师型” 教师培养的质量评价体系
科学的质量评价体系能有效检验 “双师型” 教师的培养效果,为培养工作的优化提供依据。评价内容应涵盖多个方面,包括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如实际操作能力、对新技术的掌握程度;教学能力,如教学方案设计的合理性、实践教学的效果;企业实践表现,如在企业项目中承担的工作任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的反馈情况,如学生对教师教学的满意度、学生技能水平的提升程度等。评价方式应多元化,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通过教师培训记录、企业实践日志、教学反思等材料进行评估;终结性评价可通过技能考核、教学成果展示、企业技术人员评价等方式进行。评价主体包括学校教学管理部门、企业导师、学生等,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全面性。评价结果的运用应注重激励与改进,对表现优秀的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存在不足的教师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推动 “双师型” 教师队伍持续成长。
五、提出技工建筑类专业 “双师型” 教师培养的优化策略
为进一步提升 “双师型” 教师培养模式的实效性,需结合实际情况不断优化策略。深化校企合作的深度与广度,推动校企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资源、共同参与教学评价,使企业真正参与到教师培养的全过程,确保培养内容与行业需求高度契合。加强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系统性,根据教师的不同层次和需求,设置差异化的培训课程,如针对青年教师侧重基础技能和教学方法培训,针对骨干教师侧重新技术和科研能力提升,同时建立培训效果跟踪机制,确保培训内容能有效转化为教师的实际能力。搭建教师交流与成长平台,定期组织校际间、校企间的 “双师型” 教师交流活动,分享培养经验和教学成果,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共同进步。此外,政府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完善 “双师型” 教师的认定标准和激励政策,为技工院校“双师型” 教师培养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六、总结
产教融合为技工建筑类专业 “双师型” 教师培养提供了重要契机,构建科学的培养模式对提升教师队伍质量、促进技工教育与产业发展对接具有重要意义。明确培养目标为教师成长指明方向,确保培养的教师具备专业技能、教学能力和职业素养;探索多元培养途径,能为教师提供实践与学习的机会,提升综合能力;构建保障机制是培养工作顺利开展的支撑,为教师培养提供制度、资源和组织保障;建立质量评价体系可有效检验培养效果,推动培养工作不断优化;提出优化策略能进一步增强培养模式的实效性,适应行业发展需求。通过各方协同努力,不断完善 “双师型” 教师培养模式,将打造出一支既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实践操作的教师队伍,为技工建筑类专业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人才,助力建筑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 . 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 [Z]. 2017.
[2] 人社部 . 技工教育 “十四五” 规划 [Z]. 2021.
[3]王健.产教融合背景下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12):56-60.
[4] 刘春生,徐长发 . 职业教育学 [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