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化理念下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促进幼儿大肌肉发展的实践研究
代国丽 丁清华
石屏县幼儿园
一、明确游戏化户外体育活动促进大肌肉发展的目标
在游戏化理念指导下,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需确立与幼儿大肌肉发展相契合的目标体系,兼顾趣味性与发展性。从动作发展维度,目标应涵盖走、跑、跳、钻、爬、投掷、平衡等基本动作的提升,如提高跑步的协调性与速度、增强跳跃的爆发力与灵活性、提升平衡动作的稳定性等。从能力发展维度,注重培养幼儿在游戏中运用大肌肉完成任务的能力,如通过追逐游戏锻炼反应速度与腿部肌肉控制能力,通过搬运游戏增强上肢与躯干肌肉的力量。从情感态度维度,激发幼儿参与户外体育游戏的兴趣,培养其主动探索、勇于尝试的精神,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运动的快乐,形成积极的身体活动习惯。目标设定需分年龄段细化,小班侧重基本动作的模仿与体验,中班注重动作的协调性与准确性,大班强调动作的创造性与力量控制,确保每个阶段的目标都能贴合幼儿大肌肉发展的实际需求,避免目标模糊或超出幼儿能力范围。
二、设计促进大肌肉发展的游戏化户外体育活动
游戏化户外体育活动的设计需围绕大肌肉发展目标,结合幼儿的兴趣特点,打造丰富多样的游戏形式。在游戏主题选择上,可从幼儿熟悉的生活场景、童话情境或自然现象中提炼素材,如 “森林探险”“小动物运动会”“太空漫步” 等主题,将走、跑、跳等动作融入游戏情节,使幼儿在角色扮演中自然发展大肌肉动作。在游戏规则设计上,以简单易懂、富有挑战性为原则,如 “障碍接力赛” 中设置钻山洞(匍匐爬)、跨小河(跳跃)、过独木桥(平衡)等关卡,通过完成连贯动作锻炼全身大肌肉的协同能力;“投掷打靶” 游戏中调整靶心距离与高度,引导幼儿根据目标调整投掷力度与角度,提升上肢肌肉的控制能力。在游戏类型划分上,兼顾个体性与群体性游戏,个体游戏如 “平衡小能手” 可让幼儿独立挑战平衡木,发展腿部与核心肌肉;群体游戏如 “集体跳绳”“合作搬运” 则能在互动中促进大肌肉动作的协调与力量发展,同时培养团队协作意识。活动设计需注重动静交替,避免幼儿大肌肉过度疲劳,确保游戏过程始终保持积极的运动状态。
三、创设支持大肌肉发展的游戏化户外环境
户外环境的创设是游戏化体育活动促进幼儿大肌肉发展的重要支撑,需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活动空间与适宜的游戏材料。在空间规划上,合理划分不同功能区域,如设置奔跑区、跳跃区、攀爬区、投掷区等,每个区域的空间大小需满足幼儿大肌肉活动的幅度需求,如奔跑区需预留足够长的直线或曲线通道,攀爬区需保证垂直与水平方向的活动范围。在材料投放上,选择能激发大肌肉活动的低结构材料,如轮胎、平衡木、钻圈、拉力绳、大型积木等,这些材料可灵活组合,支持幼儿进行多样化的动作练习,如轮胎既可叠高作为攀爬障碍,又可排列成路径供幼儿跳跃通过,满足不同大肌肉动作的发展需求。环境创设需融入游戏化元素,如在地面绘制彩色跑道、脚印标记、跳格子图案等,通过视觉引导激发幼儿的运动兴趣;用卡通形象装饰攀爬架、投掷靶等设施,增强环境的趣味性与吸引力。同时,确保环境的安全性,检查材料的稳固性、地面的平整度,消除尖锐棱角与障碍物,为幼儿大肌肉活动提供安全保障,让幼儿在自由探索中放心地运用大肌肉完成游戏任务。
四、运用游戏化指导策略促进幼儿大肌肉发展
教师的游戏化指导对户外体育活动中幼儿大肌肉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需兼顾游戏的自主性与动作的发展性。在游戏导入环节,采用情境创设、故事讲述或问题引导等方式,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如 “今天我们要变成小青蛙,去池塘里捉害虫,看看谁跳得又远又稳”,通过角色暗示引导幼儿主动运用腿部大肌肉完成跳跃动作。在游戏过程中,教师以观察者与支持者的身份参与,关注幼儿大肌肉动作的表现,当幼儿动作出现偏差时,不直接纠正,而是通过游戏化语言进行提示,如 “小猴子爬树时要是手脚配合好,会爬得更快哦”,引导幼儿自主调整动作;当幼儿遇到困难时,提供适度帮助,如在平衡游戏中用 “彩虹桥有点晃,我们张开手臂像小鸟一样保持平衡吧” 的提示,帮助幼儿掌握核心肌肉的控制方法。在游戏互动中,教师可参与幼儿的游戏,通过示范、竞赛等方式激发幼儿的运动潜能,如与幼儿比赛 “谁的沙包投得远”,在互动中潜移默化地示范投掷动作的发力技巧。指导策略需避免过度干预,尊重幼儿的游戏节奏与动作尝试,让幼儿在自主探索中积累大肌肉动作的经验,发展动作的协调性与力量。
五、构建游戏化户外体育活动促进大肌肉发展的评估体系
科学的评估体系能有效检验游戏化户外体育活动对幼儿大肌肉发展的促进效果,为活动优化提供依据。评估内容应聚焦大肌肉动作的发展水平,包括基本动作的协调性、力量、速度、平衡能力等,如评估幼儿跑步时步伐的均匀性、跳跃时落地的稳定性、投掷时动作的连贯性等。评估方式需采用过程性评估与发展性评估相结合,过程性评估通过教师的日常观察记录,收集幼儿在游戏中运用大肌肉的典型表现,如 “幼儿能连续跳过 30 厘米宽的障碍”“在攀爬游戏中能自主调整手脚用力方式” 等;发展性评估通过定期对比幼儿不同阶段的动作表现,追踪大肌肉发展的进步轨迹。评估主体以教师为主,同时鼓励幼儿参与自评与互评,如通过 “我是小裁判” 游戏让幼儿观察同伴的动作,用简单的语言描述 “他跳得很高”“他跑得很快”,在评估中加深对动作发展的理解。评估结果的运用需注重激励性,肯定幼儿的进步,针对发展不足的方面调整游戏活动设计,如针对平衡能力较弱的幼儿,增加 “走钢丝”“过小桥” 等游戏,使评估真正服务于幼儿大肌肉的持续发展。
六、总结
游戏化理念下的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为幼儿大肌肉发展提供了充满乐趣与挑战的平台。明确目标为活动开展指明方向,确保游戏与大肌肉发展需求紧密结合;设计丰富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在兴趣驱动下主动运用大肌肉;创设适宜的户外环境,为动作发展提供空间与材料支持;运用游戏化指导策略,引导幼儿自主提升动作水平;构建科学的评估体系,动态追踪发展效果。这五个环节相互协同,形成了促进幼儿大肌肉发展的完整实践路径。在实践中,需始终坚持以幼儿为中心,尊重其游戏意愿与动作发展节奏,让幼儿在户外体育游戏中不仅能发展大肌肉动作的协调性、力量与灵活性,还能体验运动的快乐,形成终身受益的运动习惯。未来,还需不断探索游戏化与大肌肉发展的深度融合模式,使户外体育活动真正成为幼儿身体发展的 “助推器”,助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 幼儿体育游戏活动开展策略研讨. 李婉莉. 名师在线,2024(26)
[2] 浅谈开展幼儿体育游戏活动的有效方法 . 戴清燕 . 学苑教育 ,2021(33)
[3] 组织游戏活动,实现快乐教学——浅谈幼儿体育游戏化教学.苏雅芬 . 当代家庭教育 ,20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