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Teaching and Research

AI 技术在小学音乐创造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

曾丽华

湘阴县岭北镇茶湖潭中学 湖南 岳阳 414600

在人工智能背景下,小学音乐创造教学有了新的机遇,不仅能解放教师重复性教学工作,还能丰富音乐课堂呈现形式,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乐趣。笔者结合多年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从丰富课堂教学资源等层面提出在AI 背景下小学音乐创造教学策略。

一、丰富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创作灵感

有位教育家曾说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对事物积极而持久的认识倾向 , 兴趣可增强记忆。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入 AI 技术,能为学生在音乐教学之前搜集音乐学习资源,为正式课堂教学做好准备。AI 技术有强大的信息检索和信息整合功能,能从海量的网络资源中,筛选出适合小学生的音乐学习资源,并将这些资源进行归类整理,便于教师建立音乐教学资源库。借助 AI 技术建立音乐资源库后,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搜索关键词如“旋律”、“节奏型”和“和声”等,并筛选年级,则系统会推送出丰富的音乐教学资源。借助 AI 技术呈现的丰富音乐课堂教学资源,学生能丰富音乐知识储备,拓展音乐学习视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呈现音乐教学资源,使学生的音乐学习不局限于教材,引导其从不同角度思考音乐创造,激发其音乐创作灵感,促进学生音乐学科核心素养提升。

具体而言,教师在《猜谜谣》演唱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民歌的地域性特点,可引导学生登录 AI 在线音乐学习系统。在学生登录 AI 音乐学习系统后,教师可在系统后台为学生一键推送提前准备好的音乐教学资源,为学习演唱学习奠定基础。借助AI 在线音乐学习系统,学生能欣赏到不同地域的猜谜歌谣,并在聆听过程中,感受歌谣旋律,理解歌谣节奏特点和体会歌谣韵味。在学生聆听到四川猜谜谣时,能感受到歌谣具有活泼俏皮的特点,在聆听东北猜谜谣时,领悟其中的爽朗明快。在学生欣赏完不同区域的猜谜谣后,AI 在线学习系统还能为学生推送特色节奏型,如锣鼓节奏的X X | XX XX |,使学生对民族器乐有更加透彻的理解。在组织学生创作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回忆 AI推送的音乐学习资源,进行创意创作,如结合东北猜谜谣和四川猜谜谣旋律,创作出具有创意性的猜谜谣,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能力。

二、实现个性化创作引导,提升学生创作能力

每位学生的个性都是不同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的个性因材施教,从而创造出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当然也要为学生创造一些协作的机会,通过让他们体验共同努力后成功的喜悦,从而提升他们的创造激情。AI 技术具有强大的数据存储和数据分析功能,可以对学生平时学习过程中的数据进行收集,如学生在音乐课堂中回答问题情况、乐器练习实践情况和即兴创作内容等,在分析学生音乐学习过程数据的基础上,分析学生的音乐知识基础和音乐创作偏好等,生成个性化的音乐创作分析报告,便于教师开展个性化化音乐创作教学。同时,AI 还能在全面分析学习音乐学习情况基础上,为学生推荐音乐创作主题和风格等音乐创作元素,引导学生个性化音乐创作,并及时为学生在音乐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如旋律构建、节奏搭配等方面的问题,逐步提升学生音乐创作能力。

具体而言,教师在《小猫钓鱼》音乐创作教学中,可借助 AI 的辅助教学功能,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创作,使学生深入理解音乐内容,提升音乐创作能力。教师在创作教学之前,可登录教师 AI 在线音乐学习系统,查阅班级学生的音乐学习情况,分析学生的音乐创作基础。在分析学生音乐学习情况和分析学生音乐创作能力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借助 AI 进行创作。例如,小明能敏锐把握节奏但是在旋律创作存在欠缺,则 AI 会通过系列问题链对小明进行创作引导。首先 AI 提出:“你认为小猫在钓鱼时心情是愉快的还是悲伤的呢?可以用什么样的节奏来传递这种情绪呢?”,引导小明思考小猫钓鱼时的心情,并将这些心情与创作联系起来。在经过 AI 的引导后,小明认为可以用活泼轻快的节奏来表现小猫钓鱼时的心情。接着 AI 进行提问:“在确定活泼轻快节奏后,怎么构造旋律呢,如音阶……”,引导学生逐步进入创作状态。在小明创作过程中,AI 还会提供旋律指引和创作答疑,使其能逐步掌握旋律创作技巧,完成《小猫钓鱼》音乐创作。

三、增强教学体验,深化学生创作理解

在音乐教育学习中学生创造的机会无处不在,歌唱、欣赏、乐器、舞蹈教学均可以成为学生创造的舞台。在小学音乐创造课堂中,引入AI 技术,不仅能丰富课堂教学资源,还能为学生创设虚拟音乐实践场景,赋能音乐实践教学,使学生在沉浸式的氛围中感受音乐学科独特魅力,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借助虚拟现实技术和增强现实技术等,为学生创设不同风格音乐的实践表演情景,使学生对音乐内容有直观理解。在 AI 创设的虚拟实践情景中,学生不仅能深入理解各种音乐创作技巧,还能模拟乐器演奏,检验创作内容的实际演奏效果,逐步提升音乐实践创作能力。

具体而言,教师在《苗岭的早晨》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对苗岭人民的劳作和苗岭山间早晨有更加直观的感受,可借助虚拟现实技术,为学生营造沉浸式的音乐教学情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佩戴虚拟现实设备,为学生呈现苗岭人民山间劳作情景。在 AI 创设的虚拟情景中,学生不仅可看到苗岭山间的雾气,聆听山间的鸟鸣,感受苗岭人民的劳作喜悦,还能与苗岭人民互动,交流苗岭的生活方式和习俗文化,向其打听苗族音乐特点,为后续创作奠定基础。在直观感受苗岭同胞生活后,学生将苗岭生活融入到音乐创作中,用音乐展现出苗族文化,提升创作水平。

总之,AI 技术与小学音乐创造教学融合对提升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促进学生音乐创造能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借助 AI 技术,可实现丰富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创作和为学生创设音乐实践情景,促进学生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发展。

参考文献

[1] 高媛媛. 信息技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应用[J]. 琴童,2025,(08):134-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