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探生活元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刘颖
咸宁市咸安区官埠中学 437000
引言
数学是抽象性较强的学科,初中阶段学生往往对数学学习有一定程度的畏难情绪,对此,在具体教学环节,教师要确保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在生活中有很多数学元素。教学环节要把生活元素融入其中,降低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同时让数学变得更加具有实用性和趣味性,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和调动,积极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升其问题解决能力和思维能力,为其全面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1 生活元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优势
1.1 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往往更加关注理论知识的传授,教学内容相对来说比较枯燥乏味,不能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兴趣。而生活元素的融入可以使数学教学更具有趣味性和时效性,让学生可以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针对多种数学知识进行有效接触和充分感受,更深刻理解数学知识和生活的内在联系,以此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认知。例如,在针对一元二次方程等相关内容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融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生活情境的创设中,使其对各类知识进行有效理解。例如,让学生思考商店销售一批服装,每一件的售价是 150 元,可以获利 25% ,这种服装每一件的成本价是多少?通过这个问题,可以使学生的兴趣得到激发,进一步探究相关问题和生活案例,使学生感到数学的实用性,从而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和学习兴趣,降低知识学习的抽象性。
1.2 降低知识学习的抽象性
数学知识往往具有比较强的抽象性,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方面面临较大的难度。通过生活元素的有效融入,可以使数学教学更形象直观,让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成为具体的生活情境,使学生更深刻理解相关知识,有效掌握各项内容,从而为其学习效果优化提供有利条件。例如,在针对函数等相关内容进行教学时,可以根据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如手机话费和通话时间的关系以及汽车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等等。在生活实际案例的导向下,使学生更直观立体地理解函数的基本性质和概念,以此使知识的抽象性得到降低。
1.3 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在生活元素和数学教学融入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也可以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例如,在针对统计与概率等相关内容进行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调查自己班级的学生兴趣爱好、体重、身高等数据,然后通过统计知识来分析和整理相关数据,得出相关结论。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得到显著增强。
2 生活元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2.1 充分结合时机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想确保生活元素得到充分利用,教师可以在生活情境创设方面切实创新,让学生可以沉浸式地体验相关数学知识,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选择学生比较熟悉的实践案例,将其融入教学情境中,使学生在熟悉情境中对数学知识进行学习和有效掌握。例如,在针对旋转等相关内容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创设此类生活情境,让学生思考生活中遇到过哪些旋转现象,如电风扇的扇叶转动、钟表的指针转动等相关内容。通过旋转现象,让学生了解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这样的教育情境,使学生可以感受到旋转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案例,以此激发学习兴趣,获得沉浸式体验。
2.2 选取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作为例题或习题
在数学教学环节,充分做好例题和习题的教学也十分重要。教师可以选择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作为例题和习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自身所学的知识,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选取例题和习题的时候,要注意问题的实用性和针对性,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例如,在针对相似三角形的相关内容进行教学时,可以选择这样的例题:小明想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在旗杆旁树立一根高 1.5 米的竹竿,测得竹竿的影长为 1 米,旗杆影长为 6 米,求出旗杆的具体高度。通过这个问题的有效设计和生活实际进行有效联系,让学生运用相似三角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此提升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2.3 积极组织生活活动强化实践应用
在生活元素融入的过程中,教师也应积极组织和有效推动实践活动。通过实践导向,使学生更深刻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内在联系,提升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在组织和设计生活实践活动时,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确保活动顺利开展。例如,在学习统计与概率等内容后,可以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结合学生的兴趣,让他们自主选择相关话题,如居民的环保意识、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等,然后设计相应的调查问卷,收集和整理相关数据,并用统计学知识进行总结分析。之后撰写相应的调查报告。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有效联系,从而提升实践能力,并为其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体系提供能力条件。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高度关注生活元素的有效融入,充分体现生活元素的价值和应用优势,降低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环节需要在情境创设、例题习题的选取以及生活实践活动的组织方面有效优化。通过多种途径,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从而为数学教学质量提升提供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 张子红 . 生活元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J]. 数学学习与研究 , 2020(12): 89-90.
[2] 李以明 . 初中数学教学中生活情境创设的策略探讨 [J]. 基础教育参考 , 2021(5): 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