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困境与统筹策略
高娟
滨城区第二实验小学
根据笔者对班上学生的观察以及对学生进行的问卷星调查结果来看,学生的心理发展情况并不理想,由于家庭教育存在的差异等因素,学生普遍存在自卑、性格冲动、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由此可见,心理健康教育还存在明显挑战,作为教师以及班主任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① 学生很少主动在心理健康方面寻求帮助,教师难以及时发现学生遇到的问题以及作出针对性指导。 ② 学校资源有限,难以从多个角度有效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③ 学生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难以形成教育合力。
一、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教学活动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体,学生在学校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在课堂学习中度过。对于心理健康教育而言,很多学校都开始组建专门的心理咨询室并且安排专业的心理辅导老师,这对学生心理发展有很大帮助。但是,对于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而言,要结合自身工作机会以及学生学习情况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比如在学科教学当中融合德育教育思想,在讲解课文或者学生进行游戏活动时落实心理健康教育。
首先,作为教师应当积极参与学校开展的培训工作,并且通过互联网等途径多了解一些有关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以及健康教育方面的内容,并在学校指导下以年级小组为单位共同设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或者心理咨询技巧等内容,以此提升自身教学素养;然后,教师可以参加或组织心理健康教师沙龙等活动,在教学工作之余针对学科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展开讨论、合作,总结、整理出更适合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提升整体教育质量;最后,教师要结合学生特点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比如通过儿歌或者趣味游戏引导学生关注与德育教育相关的内容等。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避免心理健康教育出现德育化和学科化的情况,而是要挖掘教材和德育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元素,从而取得更好的效果。
二、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
班会是解决学生问题的重要途径,为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可以通过开展主题班会的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有效培养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应对压力能力以及自我认知能力。
根据笔者对自身教学过程的反思发现,班会大多与德育教育相关,比如将学生品德和心理健康混为一谈,这导致心理健康教育难以取得有效发展。对此,教师要结合具体情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或者寻找合适的时间开展为主题班会活动,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发展目标当中。首先,教师需要依托学校的资源引入心理测试调查、学生情绪变化观察与统计等多元化检测手段,比如借助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搭建心理健康监测体系,更准确的捕捉学生心理状态的变化趋势;然后,教师要结合具体数据设计并开展主题班会,比如,根据检测发现班上多数学生在一周内的情绪波动比较大,那么教师就可以开展“学做情绪的主人”的主题活动,带领学生会议愤怒等情绪的原因,并结合角色扮演游戏等方式创设情境,让学生明白突发情绪可能造成的后果,以此从科学得劲角度帮助学生认识愤怒、悲伤等情绪同时让学生能够正确处理各种各样的情绪,从而保持心理健康。
三、探索科学的家校共育路径
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相较于社会环节,学校和家庭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可操作性更强,所以教师应当以学校规划为导向探索并建立良好的家校共育机制,联同学生家长共同为学生打造一个和谐、稳定的成长环境。首先,教师要明确家校共育的具体落实路径,比如通过家长会或者电话等线上方式进行联系,分享一些科学的家庭教育案例并协助家长与学生建立更加紧密的交流活动;然后,教师还要多鼓励家长多带孩子到公园或者其他娱乐场所参观、游玩,并多与孩子进行游戏互动,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积极、自信的心态,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学习生活中遇到的挑战和困难,进一步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代背景下学生的学习发展和心理健康教育有着密切联系,对于正处于身心发展关键阶段的小学生来说更为重要。因此,作为小学教师尤其是班主任以及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要积极营造良好的班级环境和班级文化,将心理健康辅导渗透到日常教学活动以及班会当中,同时通过开展以及亲子活动等方式建立家校共育机制,和家长一起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育出具有良好心理素质以及社会责任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五好学生”。
参考文献
[1] 普布次仁. 新时代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困境与统筹策略[C]// 第三届基础教育教学方法研究论坛论文集. 2024:1-4.
[2] 王威威 . 新时代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困境与统筹策略解析 [J].新教师 ,2024(1):11-12.
[3] 蒋葛刘 .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J]. 求知导刊 ,2021(50):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