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Teaching and Research

高中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与实践探究

作者

蔡船付

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市第一高级中学

前言

在传统高中数学教学中,由于受应试教育思想及升学压力影响,大部分教师在教学时以提高学生学业成绩为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畏难心理,不仅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提升,还会忽略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因此,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师就需要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上,可以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数学成为学生解决难题的重要工具。

一、目前高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形式单一

在现如今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时仍然以灌输式方法为主,学生在学习时处于被动状态,很难参与到知识探究中,这就会导致学生形成短暂性记忆,长此以往很容易失去兴趣,难以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积极性。同时,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如果没有激发学生数学思维与创造能力,那么学生就很难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

(二)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缺少联系

高中数学知识抽象且复杂,学生在学习时往往很难理解。而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并没有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建立联系,学生只是为了考试而学习,很难产生持续学习的动力与热情,不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难以提高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二、高中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一)巧用数形结合思维增强数学运算能力

数学并不仅是公式与符号的运算,更是空间思维的训练。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巧用数学结合思维,不仅可以降低数学知识的抽象性,还可以帮助学生明确问题结构,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度理解,增强学生对问题的解决能力。以《集合》为例,教师就需要巧用数形结合思想增强学生运算能力,帮助学生深度掌握集合知识。在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集合,如交集、并集、补集等,让学生通过图形的方式直观地了解集合之间的关系。例如,在进行交集运算讲解时,教师就可以利用 PPT 展示两个集合的交点及共同元素,学生通过这种形象化的图形理解集合运算的本质,能够更加清晰地进行计算。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深度掌握数学知识内容,还可以增强数学教学的直观性,有助于提高学生运算能力。

(二)利用教学情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教学情境,可以通过生活元素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与实践性。数学教学情境的构建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应用数学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能力,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以《向量运算》为例,教师就需要结合实际生活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在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创设以下情景:如果你是船长,在不同的风速与方向下,怎样通过向量计算实际航行方向。接下来,教师就可以进行基本知识讲解,如向量定义、运算方法等。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还可以利用课上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真正在课堂上落实了核心素养教学理念。

(三)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自主性与积极性,还可以让学生互相分享学习思路,在交流中不断改进自己在学习中的不足,既可以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又能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能力,促进学生综合发展。以《复数的运算》为例,教师就可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学习自主性。在教学时,教师就需要随机将学生分为多个小组,并为不同小组设计复数的加法、乘法或者复数的几何意义等问题。小组成员需要根据习题进行任务分配并共同讨论,研究解决问题的不同方式,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复数规则的理解,还可以让学生自然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这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重要方式。在进行习题研究后,每个小组就需要派代表进行分型,包括解题思路、合作中遇到的问题等。通过这种方式展开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会怎样高效合作,还可以增强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中数学教育不仅需要注重教材知识的传授,更需要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这样才能为学生更高层次数学知识学习与未来生活发展奠定扎实基础。在进行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过程中,教师就需要通过多样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数学思维,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通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可以让学生对数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科学思维,对学生未来的数学之路探索具有重要帮助,也能更好地提升学生实践与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 邢丽影. 高中数学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 课堂内外( 高中版 ),2025,(15):126-127.

[2] 巴金梅 . 高中数学解题教学中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策略研究 [J]. 高考 ,2025,(09):9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