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幼儿园本土文化开发的探索与实践
张莉
襄阳市襄州区张湾街道中心幼儿园
本土文化指的是在某一民族、某一区域范围内,以传统文化为核心通过当地习惯与思维方式整合的发展型文化形态,具有独特性、民族性、纯粹性与时代性等特点,主要包括本地区的人文气息、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地理环境等资源。为培养幼儿学习兴趣以及促进幼儿文化认同感的养成,教师需要充分挖掘本土文化中蕴含的教育价值,结合幼儿学习发展规律对其进行优化、创新,时期融入到各大领域教学活动以及幼儿户外游戏当中,让幼儿在本土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和思想品质。
一、结合游戏活动渗透本土文化,提升幼儿社交能力
游戏一直都是幼儿教育的主要开展形式,由于幼儿天真活泼、思维活跃,所以游戏活动往往能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对此,教师可以将本土文化融入到游戏活动当中,让整个教学过程变得更加愉快、轻松,使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得到语言、跑、跳等能力的提升,同时有效发展他们的社交能力。
比如,教师可以开展“说家乡话,做家乡人”的角色扮演游戏活动,将幼儿喜欢的本土儿歌、歌谣和习俗活动结合到一起,以传统节日为契机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尽情感受浓厚的本土文化氛围。为保证游戏活动顺利进行,教师要注意以下三点: ① 合理安排幼儿将要扮演的角色,并为每个幼儿安排对应的游戏任务,促使幼儿积极参与到游戏活动当中。 ② 在游戏活动开始前,教师要做好家乡话教学活动,并通过绘本或者多媒体视频等方式介绍游戏活动内容,让幼儿知道接下来要做什么以及怎样做。 ③ 教师要利用问题引导幼儿思考,与幼儿进行互动,比如让幼儿说说“吃饭了吗”用家乡话怎么表达,或者让幼儿说说当地有哪些神话传说以及春节等重要传统节日有哪些喜欢的习俗活动等等。
二、结合艺术活动渗透本土文化,提升幼儿审美能力
本土文化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当地人文风貌的体现。为激活幼儿智慧潜能,提升幼儿创造力,教师可以将本土文化融合到艺术类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亲自体验和感受本土文化的具体表现,在既要动脑又要动手的过程中提升幼儿审美能力。
比如,教师可以根据当地的“汉绣”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有关刺绣的艺术领域教学活动,借助幼儿园丰富的资源引导幼儿发挥自身想象,用彩线制作一件件精美的、富有创造力的艺术品。首先,教师要利用多媒体和绘本向幼儿介绍“汉绣”,从起源、历史发展、精美图案、文化内涵等方面展开讲解,带领幼儿一起探索汉绣的魅力以及欣赏汉绣的美;然后,教师需要结合问题让幼儿确定刺绣主题,比如让幼儿说说自己喜欢的花草等植物以及或者各种小动物,引导幼儿将想要创作的作品先画出来,而后再根据图案进行制作;最后,教师要对幼儿的作品进行点评,并将其分享到班级群当中,让家长了解自己孩子在幼儿园的良好表现。当然,该活动需要以欣赏为主,如果幼儿具备基本的创作能力,那么教师可以考虑让幼儿独自完成整个刺绣的创作过程,并且要强调安全问题,避免幼儿受到刺绣针等工具的伤害。
三、适当组织户外实践活动,拓展幼儿生活视野
幼儿教育需要幼儿园教师以及幼儿家长的共同参与,而本土文化的渗透也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关注。因此,教师要积极落实“家园共育”政策,引导并号召家长带领幼儿体验本土文化,以此拓展幼儿的生活视野,帮助幼儿更科学、更全面地了解当地的文化风俗。
比如,教师可以在节假日来临之际设计探索本土文化的户外活动,并通过家长会或者班级群通知等方式向各位家长说明本次活动的任务和目的,让家长能够带领孩子到公园、博物馆、艺术展览馆等场所参观、游玩,使幼儿受到本土文化的熏陶,同时让本土文化在幼儿心中留下深刻烙印,成为幼儿童年生活美好回忆的一部分。当然,考虑到家长工作繁忙等因素,教师可以让幼儿分批次进行户外活动,比如分别在端午节和中秋节两个阶段进行,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幼儿了解更多当地的文化习俗,还可以增加幼儿对社会生活的了解,从而有效培养幼儿热爱生活、热爱传统文化的良好品质。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教学活动中融入本土文化具有促使幼儿形成良好个性以及引导幼儿感受中华传统美德等重要作用。因此,在新时期教育背景下,教师在创新领域活动以及布置户外活动场景时要注重对本土文化的开发和应用,构建具有地区生活化气息的幼儿活动环境,有效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促使幼儿积极参与自主学习、探索,互动交流和文化欣赏,让幼儿在本土文化的熏陶下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以及真、善、美的传统文化精神,进一步实现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根本目标。
参考文献
[1] 杨运兰. 幼儿园本土文化开发的探索与实践[J]. 江西教育,2025(20):76-77.
[2] 王司静 . 幼儿园本土文化园本课程开发的个案研究 [D]. 海南 :海南师范大学 ,2024.
[3] 迟艳杰 . 生态观视域下本土文化资源在幼儿园艺术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J].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24,32(1):143-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