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Teaching and Research

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作者

陈汝嫣

罗定市泷水中学 527229

一、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内涵

(一)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对评价的要求

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在知识,能力,态度与价值观等各方面的综合素质,是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和终身学习的基本素养,不仅仅是学科知识的掌握,而是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1]。评价体系应结合核心素养的特点,从多方面对学生的认识水平、思维品质、问题解决能力及情感态度进行评价。应打破传统的以结果为导向的评价模式,注重过程性和发展性,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表现和成长,帮助学生全面成长,实现教育目标。教师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的敏锐观察力、分析推理能力、批判质疑精神等,引导学生在多角度思维的碰撞中提升认知水平。

(二)课堂教学评价的多元化内涵

课堂教学评价的多元化的内涵是体现在其内容、方式及评价主体的多样化。不仅要注重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还要评价学生的思想过程、学习态度、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等各方面。评价的方式要包含口头表达、书面测验、项目展示、课堂观察等多种形式,能适应不同的学习情况与不同学生的特征,不拘泥于一种方式,做到因材施教。评价的主体不仅有教师,还有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评、家长评价等多个角度,从各个方面对学生的各方面做出评价。多元化评价可以更好地反应学生的真实水平,并且可以做到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因人而异的个性化发展,同时也可以帮助教师及时对教学效果作出调整,保证教学评价有效、科学。

二、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具体构建

(一)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创建,第一步是形成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要紧密联系数学核心素养的各个方面,比如知识掌握情况、技能应用情况、数学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表达能力,还有情感态度等等这些部分。指标的设计要具体明确,这样方便教师进行观察并且执行,又要顾及到不同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性,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能让整个评价体系能充分地展现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能力水平,做到整体性又针对性。而且这个指标体系还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调整性,以便随时适应教学活动内容的变化以及学生成长发展等各方面的改变,从而保证其能够保持科学性且有效的评价标准。

例如,初中数学人教版《三角形的内角与外角》中,首先从知识理解上来看,评价学生是否能够准确理解三角形内角与外角的概念以及它的性质。其次从技能运用上来看,评价学生能否灵活应用所学到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再次从数学思维上来讲,要关注学生的推理过程是否有一定的逻辑性和严密性。另外也要关注学生解决问题时是否富有创新,表达是否正确、有条理;最后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合作交流情况,用这样的具体、多方面的评价标准来看到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情况。

(二)设计多样化评价工具

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具体建构之中,设计多种评价工具颇为重要。评价工具应该包含笔试,口述,课堂观察、学习档案、项目作品等多种类型,以适应不同方面、不同维度的评价需求。不同的评价工具可以全方位捕捉到学生的知识掌握、思维过程、创新能力以及合作表现等方面的情况,避免单一的评价方式所造成的局限。而且还要关注工具的科学性与实用性,要使得教师方便操作,并且学生愿意参与。在丰富多样化的评价工具之下,促使评价内容更加多元化,进而实现对学生的综合素养进行全面的测量和反馈,推动教学质量的改善。

例如,在初中数学人教版《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这一节课中,教师可以用书面测试的方法检测学生对幂的乘方以及积的乘方运算法则的掌握情况。可以对学生的课堂教学情况进行课堂观察,了解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用到的方法及思维的过程;通过口头提问以及分组讨论的方式来检验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表达能力以及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的能力。利用学习日志引导学生去回顾自己在本堂课当中的学习过程,锻炼自身的自我调控能力。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布置相关的项目型任务,比如编撰运算规律的总结或者制作一节小的教学视频,以此来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发挥创新精神。各种各样的评价工具有助于对学生各个方面的表现进行捕捉,在此过程中能够推动核心素养的发展。

(三)注重过程性评价的实施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应当重视过程性评价的落实,它看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思维发展以及学习方法。特别重视对学生的探究活动、课堂参与度、问题解决情况和合作交流状况等进行动态记录,借助过程性评价,教师能及时把握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其认识上的改变,找到他们的思维盲区和能力缺陷,有针对性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手段,促使学生不断发展。而且,过程性评价有益于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意识及反思能力,激发学生投身于学习进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思维品质,从而完成由知识堆砌向技能提升的转换。

例如,初中数学人教版《分式的加法与减法》中,老师课堂观察,注意学生分式通分、分母统一时的思维过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时记录学生出现的困惑以及思考过程。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环节,关注学生表达推理过程是否清晰、逻辑严密。学习日志或者反思报告,让学生自己总结学习收获与存在的问题。这样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认知情况,不断调整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不同需要提供不同的指导,促使学生数学思维逐步加深,学生核心素养也得到提高。

结论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是推动数学教育转型升级的关键保障,建立科学,全面多元的评价体系。可以全面地、真实地展现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业成绩,更好地推动教师开展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以后要更多地加强对教师发展的重视,丰富评价方式,完善评价标准,加强评价结果运用。让评价融入课堂,落实到教学中去,从而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时代好少年。

参考文献

[1] 李利 . 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研究 [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4(6):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