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体育花样跳绳教学训练思考
姜相媛
滨州市滨城区第二实验小学
体育是一门很受小学生欢迎的学科,但是根据笔者的观察以及利用自习课 5 分钟时间所做的简单调查报告来看,大多数学生喜欢体育课是因为可以放松、缓解学习压力以及自由活动,而对于跑步、跳远等具体体育项目的学习欲望却并不高,再加上花样跳绳需要大量的练习,所以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理想。对此,教师要从“以生为本”的角度出发,结合学生学习特点对教学训练活动进行创新和优化,让学生能够真正参与到花样跳绳学习和练习当中,为学生身体素质发育带来帮助。
一、丰富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对未知事物充满探索欲望的阶段,相较于单一化的学习内容,他们更喜欢新鲜感以及多样化的游戏活动。对此,教师要勇于改革传统教学模式,通过丰富的、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可以在愉悦、轻松的氛围下学习体育知识并参与体育训练。
首先,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找朋友”的游戏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指令参与游戏,保证学生能够专注、认真做好每一个动作,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然后,教师要带领学生一起热身,通过双脚前后跳、双脚左右跳等活动唤醒学生肌肉和神经以及提升学生心率,使学生进入运动状态;再然后,教师要通过亲自示范等方式为学生介绍花样跳绳的基本动作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并通过观看视频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花样跳绳运动的魅力;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结成两人或多人小组进行尝试和训练,进一步增强学生对跳绳技巧的掌握。
二、尊重学生主体,落实分层训练理念
由于家庭生活环境以及自身身体素质等因素不同,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程度以及训练情况都存在明显差异。对此,教师需要贯彻落实“以生为本”理念,在尊重学生、遵循学生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实施分层训练,帮助学生得以更好地个性化发展。
首先,教师要通过科学的方式测量、调查、统计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以及对花样跳绳的掌握情况,以此为基础对学生进行分层。其中,身体素质较好并且花样跳绳技巧熟练的学生为 A 层,而身体素质一般并且花样跳绳技巧掌握程度较差的学生为 B 层。当然,教师也可以进行更详细的分层,或者根据男生、女生在身体素质方面存在的本质差距进行适当调整;然后,教师再结合每个层次学生的特征设计针对性训练内容,比如对于 A 层次的学生需要以小组训练为主,让学生相互配合练习花样跳绳,对于 B 层次的学生则以基础训练为主,比如引导学生完成一定组数的仰卧撑、跪卧撑、仰卧踩单车等体能训练,以此增强学生核心力量;最后,教师要随时调整学生所在的层次,根据学生的进步情况将 B 层次学生调整到 A 层,帮助每个学生掌握花样跳绳动作,同时培养学生遵守规则、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的品质。
根据实际教学结果来看,分层训练的方式可以减轻学生的训练负担,让学生能够有计划、有目标地进行练习。并且,教师还可以更准确地把握学生的练习情况并做出更具针对性的指导。当然,教师在开展分层训练以前要提前和学生说明其目的,避免学生出现自卑等不良情绪。
三、注重教学评价,培养学生学习信心
教学评价是整个教学过程以及学生训练环节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了更好地激励学生展开跳绳训练,教师需要认真观察学生的表现并做出相应的评价,以此作为反馈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循序渐进中不断提升自身花样跳绳技术。
比如,班上的小张同学性格比较内向,虽然他的学习能力比较强,可以很快掌握花样跳绳技巧,但很少主动展示自己,并且在教师邀请他展示自我时也经常出错。对此,笔者在课堂上直接表扬小张同学作出如下评价:“小张同学的动作真标准,简直跟教学视频中的小朋友一样流畅,这一点值得大家学习,因为动作标准不仅可以让跳绳运动更具观赏性,还可以避免我们受到伤害。当然,如果小张同学能多展示自己、多帮助小伙伴就更好了,加油,老师相信你能做到。”根据后续观察笔者发现小张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表现也越来越自信,并且很多同学都在他的帮助下养成了良好的运动习惯。
结束语
综上所述,花样跳绳作为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身体素质、心理健康以及思维能力发展都有关键作用。因此,作为体育教师要重视花样跳绳教学,同时结合学生学习发展特点开展多元化教学活动以及组织科学有限的训练活动,以此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并增强学生的花样跳绳练习效果,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林金龙. 小学体育花样跳绳教学训练思考[J]. 华夏教师,2022 (1):92-94.
[2] 王全江 . 小学体育花样跳绳教学训练思考 [J]. 读与写 ,2021,18(19):241.
[3] 王志刚. 如何进行小学体育花样跳绳教学[C]// 中国教育学会基础教育评价专业委员会 2021 年专题研讨会论文集 . 2021:235-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