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工科与新文科融合发展背景下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

作者

吕欣玥

大连工业大学 辽宁大连 116034

摘要:针对当前国际国内发展形势,面向“十四五”,国家在教育领域提出了“重视交叉学科发展”的理念。在这一背景下,学校积极推进学科交叉,把信息特色融入新文科建设,让学校的新文科更具优势和特色。基于教育部提出的建设新工科的要求,分析了新时代对于融通型新工科人才的需求,并针对风景园林专业教学的特点和存在的瓶颈问题,总结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风景园林专业教学的必要性。文章分析了研究了风景园林学科在新工科和新文科背景下交叉学科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提出基于新需求的工程能力培养模式。

关键词:新文科;新工科;培养模式;风景园林;信息技术

引言

在国务院办公厅刊发的《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加速“推动学科专业建设与产业转型升级相适应。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学科专业体系”,同时要“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及新经济发展,促进学科专 业交叉融合”。在这样一个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背景下,智能科技、现代信息技术开始融入教育领域,在以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核心技术为统领的产业革命中,将会产生多种具有颠覆性的“新业态”。

1 研究背景意义

在新工科新文科背景下,探索具有工程实践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成为各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然而风景园林专业非常具有工科的性质,能够更好地在风景园林专业的人才向社会不断的输出的过程中,帮助社会自然解决相关的现存问题,实现更好的人照自然和谐相处和共存。只有高校的教育更多的基于新工科新文科教育改革背景展开实际探索,才能够更深层次的影响学生,帮助学生在风景园林这一工科专业知识学习中,获得能力的显善提升。

1.1研究现状

1.1.1新工科的含义分析

既然会出现新工科这一名词,那么就一定是基于传统的工科教育的背景来做出的定义。传统的工科主要指的是在应用科学以及技术等等方面的过程中,实现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与突破,对于相关的生产矛盾和问题进行及时的化解。然而,在新工科的发展之下,新的科学技术也得以更新,相关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对于更多的新型技术运用也越来越广泛[2]。因此,在这一发展的过程中,也就需要做出不断的创新,将传统的工科发展中所产生的现实情况和问题进行革除,对工科发展注入新的元素和活力,从而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改革趋势和方向。

1.2.1“新工科”研究现状

“新工科”教育是相对于传统工科教育而提出来的。由于“新工科”教育是一个新概念,因此其内涵正在得到进一步探索。瞿振元[3]指出我国人才培养缺乏明确标准,理科化倾向比较严重,忽视工程价值观和工程伦理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不能适应现代工程教育的要求。马陆亭[5]认为,“新工科”的“新”在于: 首先它是一门由学科交叉形成的新学科,其次是它与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形态保持一致。吴涛[4]认为,新工科内涵式发展本质要求在于教育系统对新需求响应的快速性与定位精准性。

1.3.1 交叉学科培养模式研究现状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表明,跨学科领域最有可能获得重大科研成果。因此,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的大学必然会遵循这一发展趋势,并着重于学科交叉人才的培养。学术界对此问题的研究也有很多,学科交叉人才的培养在国内外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实践。周叶中[6]指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学科交叉型研究生,培养学科交叉型研究生也是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必然规律。黄俊平[7]对北京大学的学科交叉型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了实践分析,指出要“为交叉型学科人才培养提供基础和保障的平台,为交叉型学科人才培养提供制度保障和特殊通道,还要为创新型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提供师资力量”

2 新工科背景下现代信息技术融入风景园林专业教学的意义

2017年,教育部针对本科层次的工科教育提出建设新工科的要求,并形成了“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和“北京指南”新工科建设的“三部曲”。同年,教育部还发布了《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和《关于推进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的通知》[8],希望各高校积极开展新工科的研究实践,深化工程教育改革,推进新工科的建设与发展。新工科与老工科相比,更强调学科的实用性、交叉性与综合性,新工科包含了人工智能、机器人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网络空间安全等方面,同时也涉及了包含风景园林专业在内的传统工科专业。

风景园林是规划、设计、保护、建设和管理户外自然和人工境域的学科,它需要融合工、理、农、文、管理学等不同门类的知识,交替使用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综合应用各种科学和艺术手段,具有交叉学科的特征[9]。因此,风景园林专业教学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实践性、应用性及综合性强的特点。但是,目前的风景园林专业教学存在教学目标与社会需求不匹配、数字信息技术类课程建设滞后、教学方式单一枯燥、优质教学资源不够丰富、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等诸多问题,影响了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3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现代信息技术与风景园林专业教学相融合的途径

为了适应国家对新工科人才的要求,对专业教学进行了积极改革,从新理念、新结构与新方法3个层面积极探索了在新工科背景下将现代信息技术与风景园林专业教学相融合的途径。

风景园林专业教学首先要树立新工科理念,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风景园林专业教学进行改造升级;其次要基于现代信息技术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与之相应的课程体系;最后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施混合式教学,为学生提供个性 化学习的路径,辅以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使学生具备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风景园林建设与管理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刘扬,赵晓龙,吴松涛. 新工科背景下哈工大风景园林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构想与调整[J]. 高等建筑教育,2020,29(4):8-13. DOI:10.11835/j.issn.1005-2909.2020.04.002.

[2]朱蕊蕊,陈菲,姚文飞,等,新工科背景下建筑类院校风景园林专业植物课程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创新队.城市建筑.

2020,V17:N.345 (04) : 88-93.

[3]瞿振元 . 推动高等工程教育向更高水平迈进 [J]. 高等工 程教育研究,2017 ( 1) : 12 - 16.

[4]吴涛,吴福培,包能胜,等 . 新工科内涵式发展理念的本 质溯源 [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8 ( 6) : 16 - 22,54.

[5]马陆亭 . 本科教育模式的共性要素思考 [J]. 苏州大学学 报 ( 教育科学版) ,2018 ( 4) : 6 - 7,23.

[6]周叶中 . 关于跨学科培养研究生的思考 [J]. 学位与研究 生教育,2010 ( 8) : 7 - 11.

[7]黄俊平,陈秋媛,瞿毅臻 . 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 索与实 践———以北京大学为例 [J]. 学 位 与 研 究 生 教 育,2017 ( 5) : 39 - 42.

[8]王敏,梁爽,汪洁琼.风景园林理论教学思维转向与学习路径构 建探索[J].风景园林,2019,26(S2):41-4.

[9]杨锐,王邵增,王浩,等.增设风景园林学为一级学科论证报告 [J].中国园林,2011,27(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