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大连公共空间适老化改造研究

作者

吕欣玥

大连工业大学 辽宁大连 116034

引言

随着大连市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公共空间适老化改造成为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促进城市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本研究分析了大连市公共空间在老龄化背景下的主要问题,包括老年人出行不便、活动空间不足、无障碍设施缺失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质量和社交活动参与度,迫切需要得到有效的解决。旨在探讨大连市公共空间适老化改造的现状、策略及成效,构建城市公共空间适老化改造标准体系,为相关领域的实践与研究提供参考。

一、研究概况

(一)研究目的

人口老龄化问题正席卷全球,中国也身处其中。伴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持续发展与进步,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趋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8亿,占总人口的19.8%。预计“十四五”时期,我国将从轻度老龄化进入到中度老龄化。老龄化不是问题,不适应才是需要解决的难题。因此,加强城市公共空间适老化改造的相关研究成为必要。

(二)研究意义

1.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在公共空间中的活动需求日益增加。适老化改造旨在通过优化公共空间的设计和功能布局,确保老年人能够便捷、安全地参与各类活动,从而提升其生活质量。[2]

2.促进老年人社交活动

适老化改造不仅关注物理空间的优化,还注重社交环境的营造。通过增设休闲娱乐设施、组织社区活动等方式,为老年人提供交流和互动的平台,促进其社交活动。

3.提高公共空间的安全性

在公共空间内设置明显的标识和指示牌,确保老年人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找到安全出口或求助点,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三、研究重点

(一)研究对象

1.老年人群体

研究将重点关注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和行为特征,了解他们在公共空间中的实际需求[5]。这包括老年人的行走能力、视觉听觉等感官能力、社交需求、休闲娱乐需求等。

一是增加活动空间,完善配套设施。二是优化道路通行。三是无障碍设计内容有所增加。四是对植物科学的种植。五是指示牌、灯饰等设计。

(二)如何解决大连市公共空间适老化配置问题

1.构建城市公共空间适老化改造标准体系

以人为本,以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和行为特点为出发点,确保改造后的公共空间能够满足老年人的实际需求,才能构建城市公共空间适老化改造标准体系。设置清晰的 LOGO 系统和导视系统,帮助长者很容易找到自己的目的地。

2.提升城市公共空间适老化改造社会参与度

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明确适老化改造的目标、任务、资金支持和激励措施,为社会参与提供政策保障。

四、研究对策及建议

(一)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是一种基于已有文献进行系统分析的研究方法,旨在通过查阅、整理、分析和归纳相关文献资料,来探讨某一特定领域或问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发展趋势以及存在的问题等。

2.实地调研法

实地调研法是指调研人员亲自到目标地区或现场,通过直接观察、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第一手资料和数据,以深入了解实际情况、明确研究问题的现状,从而获取相关研究课题的直接证据和科学依据。

3.数据分析法

建立数字管理平台,对城市公共空间进行实时监测,提升综合管理能力;更新数字化服务设施,克服老年“数字鸿沟”,更加人性化地为老年人提供高品质体验,同时慢慢促进老年人融入信息化社会。

(二)系统架构

(三)研究成果

针对上述现存适老化设计理论方法研究的分析,借助于扎根理论,对老年人的生理、认知、心理等需求进行了研究,构建了一个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和人本设计观念的适老化设计方法模型,以帮助跨学科设计团队将老年人需求置于设计的核心位置,在设计问题的研究和解决方案的探索之间实现不断转换。老年人的需求是由其社会实践活动、地域文化语境、适应性认知操作行为、产品的物理属性和文化意义等要素共同作用形成的。适老化产品依托于结构、功能、技术、美学和经济性的集成,通过老年人的使用操作在直觉认知上形成了实用性、社会性、文化性三个层面的意义,中国传统和当代文化在塑造老年人需求方面发挥着驱动作用。

(四)资政建议

1.明确改造目标与原则

以老年人需求为核心,旨在创造一个安全、舒适、便利的公共环境,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坚持“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的原则,确保改造过程充分考虑老年人的意见和需求,实现改造成果的普惠共享[8]。

2.加大资金投入与政策支持

政府应加大对公共空间适老化改造的财政投入,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无障碍设施、辅助设施等建设。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如税收减免、贷款贴息等,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适老化改造项目,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

3.细化设计方案与实施策略

在新建或改造公共空间时,应充分考虑老年人的身体特点和需求,如增设坡道、扶手、电梯等无障碍设施,优化空间布局,提高使用便利性。针对不同老旧小区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改造方案,确保改造措施切实可行、有效。采用“菜单式”项目改造,提供多样化的改造选项,让居民根据自身需求选择适合的改造项目,提高改造的针对性和满意度。

4.创新改造模式与引入市场机制

探索公私合作模式(PPP),引入社会资本参与适老化改造项目的建设和运营,提高项目的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通过市场化手段,鼓励企业开发适老化产品和服务,满足老年人的多样化需求。

5.加强宣传与公众参与

通过媒体、社区宣传栏等多种渠道,加强适老化改造的公益宣传,提高公众对适老化改造的认识和关注度。增强公众参与度,鼓励居民积极参与适老化改造的决策和实施过程,如通过召开居民会议、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收集意见和建议,确保改造措施更加贴近居民需求。

五、结论

本研究基于适老化设计理论方法研究, 构建了一个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和人本设计观念的适老化设计方法模型。 对大连人口老龄化社区进行全面调查与分析,构建城市公共空间适老化改造标准体系。公共空间适老化改造不仅提升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还带来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通过改善老旧小区的居住环境,提高了居民的满意度和幸福感;同时,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改造项目,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就业的增加。此外,改造后的公共空间也成为社区居民交流互动的重要场所,促进了社区和谐与稳定。

六、参考文献

[1]张海翱,何亚欣.老旧社区适老化改造研究——以上海江川路街道片区为例[J].当代建筑,2022,(10):51-54.

[2]王怡.浅谈老龄化背景下居住区公共空间设计策略[J].鞋类工艺与设计,2021,(17):97-99.

[3]张展志,郑绍江,吴鹏军,等.基于城市既有住宅适老化改造的调查与分析——以成都地区为例[J].中国住宅设施,2023,(08):195-198.

[4]刘魁峰.居住区老年人户外交往空间设计策略研究[D].天津大学,2014.

[5]陈雯昳.苏州历史街区公共空间适老性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2015.

[6]段晓.城镇街旁绿地的规划设计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1.

[7]肖蒙.基于循证设计理念的适老性景观研究[D].东南大学,2020.DOI:10.27014/d.cnki.gdnau.2020.003206.

[8]李凡.公众参与视角下兰州市老旧小区公共空间改造设计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22.DOI:10.27205/d.cnki.gltec.2022.000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