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水稻种植技术推广和种植效益提升的有效策略
冯立娜
湖北省随州市随县农业技术推广站 431500
引言:随着我国消费市场的不断升级以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绿色、安全、优质已经成为水稻产业发展的核心导向。绿色水稻不仅能够降低农业污染,保护耕地生态条件,还能满足市场对优质水稻的需求。但是,绿色水稻种植技术推广期间受到多种因素影响,限制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对此,相关人员应积极探索提升水稻种植效益的措施和技术推广的有效途径,以解决产业发展难题,推进绿色水稻的规模化种植。
一、绿色水稻种植效益提升措施
(一)优化品种选择
品种直接影响水稻的品质和产量,实际种植期间应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以及市场需求精准选择。
优先选择抗逆性强的品种,针对不同区域的病虫害高发类型和常见自然灾害,选择具有对抗性的品质,降低使用农药的花费量,减少自然灾害的损失,保障当地农户的种植效益。
品种选择期间,避免过度盲目追求高产优质品种,而是应选择本地经过多年试种、产量稳定且抗逆性达标的品种,防止因品种不适应当地条件而影响产量和品质。
(二)加强田间管理
绿色水稻的田间管理工作可坚持生态优化原则,在降低管理成本的基础上提高水稻品质。
通过生态调控优化田间环境。可根据当地的区域条件推广“稻鸭共作”“稻渔共生”等生态种植技术,丰富田间的生物种类,利用生物效应控制田间害虫数量,生物粪便也可作为有机肥使用,减少化肥的使用量。
推进精准施肥方案。施肥工作前期,可前往种植区域测量当地的土壤情况,根据土壤内部养分调整化肥氮磷钾的配比,减少化肥浪费情况,不仅能够保证土壤养分含量达标,也能减少化肥成本[1]。
(三)调整栽培技术
积极推广轻简化的栽培技术,针对农村地区劳动力短缺的情况,可推进直播、抛秧、机插等轻简化技术。通过上述技术简化播种流程,每亩地可节约人力成本 80-100 元。
对于光热资源充足的南方地区,可推广再生稻技术,头茬稻成熟后保留稻桩,通过追肥促进稻桩萌发再生苗,实现“一种两收”。该项技术无需重复播种。每亩种植成本可降低 300 元左右,且第二季稻米品质更优,顺利达成农民增收目标。
(四)开展机械作业
机械化作为绿色水稻规模化、标准化种植的关键,能够显著降低人工成本,提高种植作业质量。
推进全流程的机械化作业,自动完成播种。浇水工作,提高育苗效率,也能保证秧苗的整齐度。收割期间采用联合收割机,并搭配使用秸秆粉碎还田装置,每亩收割时间显著缩短,且秸秆还田还能增加土壤的养分,减少秸秆焚烧造成的环境污染。
二、绿色水稻种植技术推广措施
(一)加强农民培训
农民是技术推广的核心受众,可通过多样化的培训模式,使农民成为懂技术、会操作的新型农民。
开展分层培训活动,可针对不同群体设置多样化的培训内容。对于新人重点培养基础田间管理、机械操作知识。对于有经验的农户,可组织生态种植、病虫害绿色防控等知识的培训。为保证培训工作的有效性,技术人员可深入田间进行指导,确保农民能够主动接受、了解知识。
采用田间课堂和示范基地相结合的培训方式,水稻成长的关键时期组织专家进入田间进行技术演示,在线解答农民种植期间的疑问。带领农户进入示范基地,直观了解不同品种的成长差异和技术应用效果,以提高农民使用新型技术的积极性。
(二)做好政策扶持
良好的政策扶植能够降低农民的种植风险,解决农户使用新技术的后顾之忧。可加大农业生产补贴力度,对于绿色水稻种植户设置专项补贴,减轻农户的经济负担,以切实提升绿色水稻的种植数量。
还可优化信贷和保险服务,可推出专项贷款,对种植户给予低息贷款政策,并推出绿色水稻种植保险,有效降低农户的种植风险,以逐步扩大绿色水稻种植的推广范围。
(三)强化市场宣传
市场对接不畅是影响绿色水稻种植效益的关键因素,相关人员可推广线上、线下结合的宣传渠道,提高绿色水稻产品的市场认知度。
做好绿色理念宣传工作,可通过电视、新媒体等平台宣传绿色水稻健康安全的优势条件,可在短视频平台展示水稻种植过程,提供相应的检测报告,提高消费者对绿色水稻产品的认知度和信赖感,帮助消费者直观感受绿色水稻的优良品质。
拓展线上销售渠道,可利用电商平台,采用直播、团购等方式,畅通销售渠道,为消费者提供便利条件。
线下宣传阶段,可组织农户参加农业展会,设立专门的绿色水稻展位,促进种植户与大米加工、餐饮、商超建立合作关系,不仅拓宽绿色水稻的销售途径,还能保障农户稳定的经济收益,实现绿色水稻种植的良好循环[2]。
(四)发挥品牌效益
良好的品牌效益也是提高绿色水稻产品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可积极打造公共品牌,利用地方资源优势打造特色品牌。同时,制定高标准的地方产品指标,规范产品的种植和加工流程,显著提升品牌的知名度,也能适当提高品牌的市场售价,提升农户的经济效益。
还可建立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实现水稻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全流程质量追溯。消费者可扫描产品上的二维码全程查询产品信息,增加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感,保证产品的市场效益。
总结:综上所述,绿色水稻技术推广和种植效益提升作为系统性工程,管理人员需要建立协同发展机制。在效益提升方面,通过优化品种选择、加强田间管理等工作,实现降本提质增产目标。技术推广方面,通过培育新型农民,加强政策扶持等工作,解决技术推广难题,推进绿色水稻种植技术的普及应用。促进绿色水稻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进绿色农业的转型发展,有效达成农民增收目标。
参考文献:
[1]李开旭,张守钊.绿色水稻种植技术应用及其推广路径[J].农村科学实验,2025,(06):72-74.
[2] 韩滩. 绿色 水稻种 植技 术推 广策略 的探 讨[J]. 农业 灾害研究,2025,15(03):11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