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校文化建设与管理视域下全环境育人策略的创新与实践
李灿
薛城舜耕实验学校 山东省枣庄市
引言:
高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重要时期,不仅是知识获取的关键期,也是个性、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初步形成的时期。传统教育模式侧重学术成绩,忽视了文化建设与学生全面素质的结合。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学校文化被视为学生成长的关键因素。全环境育人理念强调学校内外多方环境共同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然而,目前不少高中学校在文化建设和管理实践中仍存在诸多不足,如文化活动单一、管理模式传统、师生文化认同感薄弱等问题。如何创新文化建设与管理策略,推动全环境育人,已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
、 高中学校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
高中学校文化建设是指学校在长期办学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精神风貌、价值观念及行为规范,其核心目标是通过文化的力量影响和塑造学生的思想、行为和个性。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许多高中学校已经认识到,学校文化不仅仅是校园环境的布置或文化活动的开展,更应融入到学校管理、教学以及师生的日常互动中。然而,尽管许多高中学校在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很多学校的文化建设缺乏系统的规划,文化活动单纯化,缺乏深度与创新,未能有效与学科教学、学生发展等方面结合起来。部分学校的文化建设更多注重外在的展示,而忽视了文化内涵的传递和文化对学生思想的深远影响。此外,教师的文化素养和文化认同感也成为制约学校文化建设的关键因素,许多教师未能在日常教学中充分融入学校文化,未能通过课堂教育有效传递学校文化的价值观。因此,高中学校文化建设在全环境育人中还面临着较多的挑战,需要在管理和实施策略上进行创新和调整。
二、全环境育人理念的内涵与要求
全环境育人是指学校通过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教育方式,在校内外不同环境的共同作用下,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全环境育人理念强调学校的文化建设不仅仅是校园内的软硬件建设,更要注重学校与社会、家庭等外部环境的紧密结合,形成一个立体化、全方位的教育体系。其核心要求是通过学校的课程、师生关系、社会实践等多方面的协同作用,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健康、积极的环境中成长,激发学生的创造力、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这一理念突破了传统教育的局限,将教育看作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整合学校内部的各项资源,并与外部环境形成联动,以实现教育目标的全面性和长效性。全环境育人不仅强调课堂教育的作用,更重视课外活动、社会实践、家庭教育和社区环境等各个方面的共同作用,使学生在多元化的教育氛围中全面发展,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和社会适应能力,从而为未来的社会生活和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多元环境的互动与协作,学生能够在不同情境中得到全面的锤炼和提升,逐步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为其在复杂社会环境中的成功融入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 高中学校文化建设与全环境育人结合的创新路径
为了更好地推动全环境育人策略的实施,高中学校在文化建设与管理上需要进行创新与实践。学校应加强文化建设的顶层设计,制定明确的文化发展规划。顶层设计不仅仅是校园文化活动的策划,更要从学校的整体战略出发,明确文化建设的目标和路径,确保文化活动与教学目标、学生发展需求相一致。学校可以根据地域特点、历史传统以及学生群体的特点,打造具有地方特色和时代特征的校园文化,增强文化的吸引力与认同感。
学校应注重文化活动的创新性与多样化,避免文化活动的单一化和表面化。学校可以通过信息化手段,结合数字技术和社交平台,开展线上线下结合的文化活动。这不仅能够扩大文化活动的覆盖面,还能够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升文化活动的互动性和吸引力。学校还可以通过举办文化主题月、文化讲座、文化竞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热情,使文化活动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重要载体。
学校应强化教师的文化认同感和文化素养,提升教师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教师是学校文化的践行者和传递者,教师的文化素质和教育理念直接影响到学校文化的内涵与影响力。学校可以通过定期的文化培训和教育研讨,增强教师对学校文化的认同和对全环境育人理念的理解。同时,教师应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师生互动等多种方式,把学校文化深深植入学生的心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四、高中学校文化建设与管理视域下全环境育人策略的实施实践
在实施全环境育人策略的过程中,学校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管理不仅是日常事务的组织与安排,更是文化建设和全环境育人理念得以顺利实施的保障。学校管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优化。学校管理者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理念,将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核心目标,确保学校的各项管理措施与全环境育人理念相契合。学校可以通过制定细化的管理规定和制度,推动文化建设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促进学生在校园文化氛围中健康成长,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学校还应不断加强教师团队建设,提升教师的文化素养和教育理念,使其成为文化建设的积极推动者。
学校应加强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家校合作是全环境育人策略的一个重要方面。学校可以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亲子活动等形式,增进家长对学校文化的理解与支持,促进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学校与家庭的紧密合作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无缝对接。通过家校合作,学校能够形成统一的教育方向,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和持续的支持,确保全环境育人的目标得以实现。
五、结论
总体来说,高中学校文化建设与全环境育人策略的结合,是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创新文化建设和管理策略,能够有效推动学校文化与全环境育人理念的有机结合,确保学生在丰富的文化氛围中成长,激发其创新思维、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未来,学校应进一步加强文化建设的系统性、创新性与实践性,推动教育理念的深刻变革,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人才。学校文化建设与全环境育人策略的有效结合,将为教育发展提供强大的推动力。
参考文献:
[1]吴丽.“大思政课”视域下高中班主任全面育人工作实施成效及优化路径[J].新课程,2024,(34):12-15.
[2]李艳.五育并举视域下高中生自主管理模式探究[J].教育实践与研究(C),2024,(11):16-18.DOI:10.14160/j.cnki.13-1259/g4-c.2024.11.004.
[3]李自芳,凤姝.“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性研究[J].才智,2024,(31):100-103.
[4]葛星星.“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院校文化育人构建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4,40(10):202-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