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情感投入在初中班主任德育中的应用

作者

罗柳华

福建省福安六中 福建宁德 355009

摘要:情感投入是一种情感教育策略,将其融入德育工作中,能帮助学生理解与转化德育知识,进而使他们在生活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基于此,文章从作用和策略两方面,对情感投入在初中班主任德育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期望能为广大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高效开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情感投入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对学生人格塑造和全面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作用。班主任作为班级的教育者,不仅应加强对班级的管理,还应加强对班级学生的思想教育。传统德育工作侧重于理论灌输,忽视了情感因素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情感投入能深入学生内心世界,激发其情感共鸣,从而显著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施成效。

一、情感投入在初中德育工作中应用的作用

(一)有利于学生道德内化

在传统道德规则教育中,教师采取提出要求、批评教育等方法,只能帮助学生暂时规范个人言行。而在德育工作中运用情感投入策略,能发挥情感的感染作用,引导学生理解道德知识及其价值,进而日后在生活中积极践行,达到了道德内化的理想目标[1]。

(二)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心理韧性

心理韧性是指个体面临压力和困难时,能积极应对、自我调节,并从中获得成长的能力。在德育工作中运用情感投入策略,班主任会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给予充分的情感关怀,这就为学生提供强大心理支持,对学生心理韧性的增强起到了积极作用[2]。例如,当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并否定自己时,班主任通过耐心倾听与适当引导、鼓励,就可以帮助他们摆脱不良情绪,并重新树立自信,增强其抗挫能力。

(三)有助于增强德育实施效果

德育工作的实施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一些难题,如德育实施过于统一、理论化等,这就阻碍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而采取情感投入方法,班主任会观察班级中每个学生,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给予不同的情感支持。同时,情感引导中采取理论结合实践的引导方式,增强了学生的理解与接受效果。所以,情感投入具有突破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施困境的功效,有助于德育实施成效的提升。

二、情感投入在初中班主任德育中应用的策略

(一)创新情感投入方式

1.运用故事方法

据调查,班级中部分学生对父母、老师和社会的付出习以为常,缺乏感恩意识。为了改变这一现状,班主任可以利用故事法实施感恩教育。

首先,引入故事。班主任给学生讲述《九色鹿》的故事。故事中,九色鹿在十分危急的情况下救了落水的人,被救之人却为了一点蝇头小利背叛了九色鹿。在讲完故事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有的学生表示:“被救之人没有感恩九色鹿,反而恩将仇报,真是太可恨了。”还有的学生表示:“对于帮助我们的每一个人,我们都要感恩,不能像故事中被救之人那样。”这个故事,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认识到感恩的重要性,形成感恩意识。其次,分享故事。在接下来的一周内,班主任可以设置课前五分钟的分享故事的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真实的感恩故事,也可以分享自己收集的感恩故事。有的学生分享了路边一个乞丐被一个陌生人救助的故事,引发了其他同学对陌生人善意的回忆,不少学生表示以前自己没有重视这份关爱,以后要多关注并感恩;还有的学生分享了“乌鸦反哺”的故事,并由此联想到自己的父母,感受到父母养育自己的不易......通过分享和倾听故事,学生的情感被调动,这就实现他们对感恩的理解和认同。最后,践行感恩。在利用故事实施感恩教育后,班主任就需要引导学生将感恩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如鼓励学生每天回到家后,坚持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主动和父母一起准备饭菜,帮助父母照顾爷爷奶奶等;给帮助自己的人写一封感谢信,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与同学相处的过程中,只要他人帮助了自己,就及时道谢......

2.角色演绎法

当前,班级中部分学生出现了诚信问题,如抄作业、考试作弊、对家长不说实话等。若这一问题无法得到解决,必然阻碍他们未来的成长与发展。对此,班主任应注意诚信教育。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角色演绎方式能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加深学生对诚信的理解。

首先,班主任确定“诚信就在身边”的角色扮演活动主题。接着,设定一个作业情境:学生A因贪玩没有做作业,第二天教师检查作业时,他试图通过说谎来躲避老师的检查。然后,通过对班级内学生的合理分组,让学生在课下进行分组排练,并在下次班会课上进行依次表演。而在各组表演结束后,班主任组织学生围绕以下几个问题讨论:你认为学生A的做法可行吗?如果你是学生A,你会如何应对老师的检查呢?在讨论中,每个学生都说出自己的观点,如有的学生说自己会主动向教师承认错误,并用最快时间补写并提交作业;还有的学生说不可以欺骗老师,否则就是去了做人的基本诚信等。最后,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诚信的内涵和价值。同时,补充一些因诚信而获得好的发展机遇、不诚信遭受挫折的案例,让学生更积极在生活中践行诚信品质。

(二)选择情感投入时机

在德育工作中运用情感投入策略时,班主任选好时机,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学生矛盾冲突发生后

例如,班级中学生B与学生C因一本故事书发生矛盾后,两人的情绪都非常激动且关系紧张。这时,班主任应及时介入,先安抚两人的基础上,再分别与两人沟通,并在沟通中引导两人重点进行换位思考,以此让两人认识到自己做的不好的地方,从而共同去化解矛盾。在这个案例中,班主任选准学生发生矛盾后的情感投入时机,就可以培养学生情绪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友善包容品质,取得理想的德育效果。

2.面临重大抉择时

例如,在选择社团活动时,很多学生不知道如何选择。这时,班主任应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分享经验和见解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每种社团活动的优点、前景、要求等,便于学生结合自身情况来选择最合适的社团,并坚持参与社团活动。

(三)加强家校合作

班主任利用情感投入策略开展德育工作时,要想去的理想效果,还应加强与家长之间的合作。首先,班主任应利用微信、线下家长会等方式,引导家长认识到情感投入在德育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继续利用线上方式向家长分享情感投入的案例,鼓励家长去学习并在教育孩子时运用。其次,家长定期将自己情感投入式教育的成果反馈给教师,便于教师给予分析与指导,提高家长个性化情感投入式教育的能力。最后,家长和班主任建立合作关系,双方不断发现学生存在的品德、心理等问题,共同制订与实施情感投入式教育,持续增强班主任德育实施成效。

结束语:

综上所述,情感投入在班主任德育工作中的运用意义重大。因此,班主任应在积极在德育工作中运用这种情感性兼具柔性的教育手段,以不断增强班主任德育工作开展效果。

参考文献:

[1]邓德坚.立德树人理念下的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策略探究[J].中小学班主任.2020,(9):52-53.

[2]张静.立德树人理念下的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策略[J].吉林教育.2020, (36).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