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陕西省自行车运动裁判员能力提升与发展路径研究

作者

李想

西安欧亚学院 陕西西安 710065

论文正文:

1.前言

自行车运动作为国际体育的热门项目。早在 1896 年,自行车运动就被列入首届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成为奥运会百年历史的重要见证。伴随着自行车运动在全世界的蓬勃开展,其竞技性与观赏性日益凸显,山地自行车、自由式小轮车等陆续加入奥运会“大家庭”,成为奥运会金牌大项。我国竞技自行车运动开展较晚,但发展迅速,在奥运会自行车项目上成绩突飞猛进。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竞技自行车运动在国际赛场的争金夺银,我国群众自行车运动也掀起骑行热,成为我国群众体育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种类繁多的群众自行车运动的开展,对自行车运动裁判员专业素养与业务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陕西作为自行车运动大省,自行车运动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和广泛的参与度。近年来,在“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强力推动下,社会大众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愈发强烈,陕西自行车运动迎来高速发展期,各类自行车赛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不仅带动了地方经济和旅游业的繁荣,更为提升全民体育素养、激发运动热情注入了强劲动力。

2. 陕西省自行车运动开展现状

2.1 群众基础持续扩大,“全民骑行”氛围日益形成

陕西省自行车运动群众基础深厚,据陕西省自行车运动协会数据可知,陕西省经常参与自行车运动的人数已达 350 万,覆盖老中青各个年龄层,尤其西安、宝鸡、咸阳等城市骑行文化尤为活跃。在赛事开展上,陕西省各类社会骑行俱乐部、高校自行车协会等民间组织年均开展骑行活动超 2000 场,尤其西安市环山骑行已形成潮流,“全民骑行”的社会氛围日益形成。

2.2 赛事体系日益完善,品牌效应显著提升

伴随着群众性自行车运动的火热开展,陕西省已构建“群众性比赛+区域性赛事+国际赛事”的多层级赛事体系。在本土品牌赛事建设上,沿渭河健身长廊自行车联赛、环秦岭自行车联赛、沿黄观光路自行车联赛已成全国群众性自行车运动的专属 IP,赛程通过串联地域生态景观,累计辐射数万人。在国际赛事引入上,陕西省成功承办 2024“澳瑞特杯”中国·榆林第三届沿黄观光路国际自行车赛,吸引了来自中国、韩国、俄罗斯、哥伦比亚等 11 个国家和地区的 20 支职业车队共计 112 名骑手,与700 余名业余爱好者同场竞技,有效提升了陕西省自行车运动的国际影响力。

2.3 “体育+产业”深度融合,社会经济效益凸显

自行车运动骑行里程长,赛程持久,是对外城市宣传的重要途径。陕西省借助自行车赛事开展,推进文旅联动发展,实现“体育 + 产业”的深度融合,有效促进了地方区域经济的发展。例如,陕西省汉中市通过骑行耐力赛串联秦巴山区景点,进行旅游宣传;柞水站赛事通过推出“骑游福利包”,选手可免费游览景区,赛道沿线设特产展区,形成“骑行+观光+ 消费”产业链。

2.4 政策与资源协同支持,发展动能持续增强

在“全民健身” 政策推动下,陕西省将自行车运动纳入体育产业发展规划,设立专项基金支持赛事举办与设施建设。2024 年 8 月,陕西省印发《陕西省促进户外运动产业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提出大力创办自主品牌的公路自行车、山地自行车赛事,并从赛事培育、人才培训、产业融合等维度为自行车运动发展提供政策保障,必将推动陕西省自行车运动从群众参与向专业化、产业化方向升级。

3. 陕西省自行车运动裁判员培养存在的问题

3.1 培训内容不完善,与实践存在脱节

现有自行车裁判员培训内容较多为竞赛规则、裁判术语等基础理论讲解,对自行车运动项目独特的技术判罚要点,如山地自行车赛道障碍判定、公路自行车集团冲刺判罚细节等深入剖析不足,导致裁判员在复杂赛事场景下,对关键技术环节判罚缺乏精准度。同时,实践考核内容多为模拟场景,与真实赛事环境差异大,难以还原赛事中的突发状况,如运动员意外摔倒引发的连锁反应、恶劣天气对比赛进程的影响等,导致裁判员在实际赛事执法时,应对突发事件经验匮乏,难以适应真实赛事节奏。

3.2 裁判培训不足,培训体系不完善

由访谈可知,陕西省针对自行车裁判员的系统性培训平均每年不足1 次,无法满足赛事数量增长对裁判员知识更新的需求。近年来,陕西省内自行车赛事数量增长迅速,但由于裁判员培训不足,导致裁判员对新规则、新技术应用滞后。在培训内容上,从三级到二级、一级裁判员的进阶培训,缺乏连贯的体系设计,存在培训内容重复或衔接不上的问题,尤其针对高级别赛事执裁技巧、赛事管理等进阶内容讲解缺乏深度,影响裁判员专业能力的持续提升。

3.3 赛事执法水平参差不齐,跨项目执法能力欠缺

陕西省自行车裁判员能力差异较大,资深裁判员具有丰富执裁经验,在赛事执法中表现稳定,但对新兴赛事形式和规则变化适应慢;年轻裁判员虽对新理念、新技术接受快,但由于临场经验不足,判罚易受主观因素干扰。其次,由于自行车运动包含公路、山地、场地、小轮车等多个项目,各项目规则与判罚标准有差异。目前,陕西省内具备跨项目执法能力的裁判员占比较少,多数裁判员仅熟悉单一项目,限制了赛事裁判资源的调配与高效利用,如在综合性自行车赛事中,常因某项目裁判员短缺,影响赛事筹备与执法公正性。

4. 陕西省自行车运动裁判员能力提升路径

4.1 完善培训内容,强化赛事实践

完善培训课程体系,涵盖基础规则更新、新技术应用(如电子裁判系统操作)等内容。邀请国际级裁判、退役专业运动员结合经典赛事案例进行深度解析。同时,建立“理论 + 实践”考核机制,每年组织不少于 2次全流程实战模拟考核,确保裁判员熟悉真实赛事节奏与应急处置流程。

4.2 完善培训体系,完善长效培养

在进行新规则、新技术学习,开展业务培训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级别裁判员,设计阶梯式课程模块。例如一级裁判员聚焦赛事管理、团队协作及争议判罚申诉处理,二级裁判员侧重多项目判罚标准对比与复杂场景决策训练等。同时,引入线上学习平台,提供规则解读视频、赛事复盘等资源,供裁判员随时学习,形成“线下集中授课 + 线上持续学习”的长效培养机制。

4.3 提升跨项执法能力,促进业务发展

在裁判执法上,安排资深裁判员与年轻裁判员组队执裁,通过现场指导、赛后复盘提升年轻裁判经验。同时,针对自行车运动小项多,项目规则与判罚标准不同的问题,组织跨项目业务学习,通过综合性赛事轮岗实践,提升裁判员的跨项执裁能力,保障赛事公正性与专业性。

参考文献:

[1]王瑾,刘素兰.我省自行车裁判员现状及对策的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03):125.

[2]杨秉龙.中国国家级以上自行车裁判员队伍的现状调研[J].中国体育科技,2006,(01):128-129.

[3]王超,赵雨后,张哲.西安市山地自行车运动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1,11(31):150-153.

[4]刘加龙,晋腾.全民健身背景下开展自行车运动的价值、挑战与优化路径[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25,33(04):57-59+228.

作者简介: 李想(1993.06—),男,毕业于西安体育学院,现任职于,讲师,研究方向:高校体育教学,社会体育

项目基金:2024 年陕西省体育局常规课题:陕西省自行车运动裁判员能力提升与发展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40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