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农副产品包装设计的文化传承与创新
张一鹤 郭兰兰 吴俊贤 孟成 汪锦雯 张荔 刘肖利
合肥经济学院 安徽省合肥市 230000
引言:乡村振兴是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人才振兴在内的全面振兴。发展农副产品是乡村产业振兴,提振乡村经济的有效举措。现今市场消费环境下,产品的包装设计决定了消费者对产品的初印象,许多农副产品的包装设计缺陷导致其难以吸引消费者购买。存在设计语言陈旧、过度模仿工业产品、廉价元素堆砌等问题。以乡村文化作为切入点,设计具有文化内涵,能够体现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农副产品包装,是提高农副产品附加价值与文化认同感,刺激消费者消费的重要举措。
一、乡村振兴背景下农副产品包装设计体现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性
(一)凸显乡村特色与文化内涵,助力文化振兴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农副产品不仅是农村的经济发展支撑,也是体现农村文化,促进农村文化振兴的重要代表。农副产品凸显乡村特色,一是在于农副产品本身的地域特色,其身为地方特产的固有文化。二是通过农副产品的包装设计来凸显乡村特色,体现乡村文化内涵。乡村根植于农耕文明发展,其中蕴含着丰富的风土人情、民俗特色、手工艺等特色文化内容的传承。受到现代化工业浪潮的冲击,许多农副产品的包装设计忽视了对乡村特色、本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一味追求工业化的设计语言,让农副产品看起来状似科技产品,与乡村文化振兴相去甚远。实际上,农副产品包装是展示乡村特色和文化内涵的窗口,通过在农副产品包装设计中融入乡村特色和文化内涵,并对其做出创新改编,可以凸显产品的视觉特点,打造更具文化特征的农副产品,助力乡村文化振兴发展。
(二)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与市场竞争力
我国的地域特色显著,各地区受自然环境和历史因素的双重影响,孕育了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包括独特的人文景观和民俗风情。将当地文化融入农产品包装设计,可以赋予农产品包装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层意蕴,凸显农产品的核心价值[1]。进而提高农副产品的附加值。高质量的文化包装能够激发消费者的情感共鸣,进而刺激消费者的消费欲望,将农副产品与文化联系起来,可以为消费者提供一种情感寄托,或将其作为一种身份的象征,切实提高农副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三)促进乡村农副产品品牌与形象建设
部分品牌的包装设计与品牌定位严重脱节,导致产品概念缺乏凝聚力,品牌价值认知不足,未能通过视觉设计有效凸显产品固有的文化、品质特征[2]。品牌效应是产品在市场中投放的关键特征,为农副产品建立起具有特色的产品品牌和形象是提高消费者消费粘性,建立消费者与产品之间深度联系的关键。在包装设计中融入文化传承与创新内容,有利于打造具有特色文化内涵的农副产品品牌,一个农副产品品牌可以将多个分散的农副产品联系起来,将农副产品从初级农产品发展为区域特色品牌,进而扩大品牌与形象的市场影响力,乃至影响整个区域内乡村的经济与文化振兴发展。
二、乡村振兴背景下农副产品包装设计的文化传承与创新策略
(一)深入挖掘地域文化特色与农产品特色
农副产品包装设计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出发点是挖掘农副产品的文化内涵,包括农副产品的特色,农副产品生产土地的特色,以及当地的历史文化、自然地理风貌、民俗艺术等。地域文化特色是上述内容的集大成者,包装设计者应当深入到农副产品的源头产地,展开对当地地域文化的深度调研,了解当地的发展情况,历史沿革,并与当地农民、手工艺者等进行深入交流。将当地的特色地域文化梳理清晰,以便于从中提炼可用于农副产品包装设计的文化元素与文化内容。例如将历史文化故事转化为农副产品包装的设计性元素,将当地的自然山水转化为农副产品包装的视觉基础等。农产品的本身特色可以为包装提供生产设计元素,例如将生产过程展示在包装上,或将生产中的工艺特点在包装上标注,吸引消费者注意力。
(二)探索本土化的包装材料与包装工艺
包装设计不能局限于包装的视觉设计语言,只考虑某种包装形式下的设计内涵,而是要放宽视野,考虑包装设计的更多可能性。从材质、工艺等方面讨论如何赋予农副产品包装设计文化传承与创新理念。这一点可以从本土化的包装材料与包装工艺出发,打造区别于市场上千篇一律的纸袋、纸箱、塑封等包装之外的特色包装。包装材质可以利用农副产品产地的特色植物,例如将竹、木、藤等作为外包装使用,提高包装对消费者的吸引力,让消费者通过外包装将农副产品与自然生态、特色文化相联系。包装工艺则可以应用农副产品产地的特色民俗工艺,如竹编、木刻、扎染等。让包装与其他农副产品包装产生质感与温度上的区别,也能够赋予农副产品以民俗工艺的文化内涵。消费者在拆开包装时,也能够感受到一番特色的手工情怀与民俗风情。本土化包装材料与包装工艺的应用并不与现代化的工业设计产生冲突,应当理性看待二者结合,利用现代工业对传统材料与工艺进行创新应用。例如在天然材料表面覆膜以延长保质期,但保留天然材料的观感。或是将扎染布料与现代机绣工艺结合,使材料既具有复古质感,又能减少手工成本。
(三)坚持可持续的生态设计理念
过度包装是农副产品包装设计中应当妥善处理的问题,部分设计师会陷入文化传承与创新导致包装出现过度设计的情况。为解决这一问题,应当认识到农副产品包装设计要遵循可持续的生态设计理念,设计绿色生态化包装。绿色生态化包装设计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从前期设计到后期回收这整个流程中每时每刻以保护环境为前提,通过减少不必要的材料消耗和提高包装材料的回收循环利用率的途径,尽可能地延长包装的使用寿命[3]。
(四)将乡土文化元素转化为设计语言
文化传承与创新在农副产品包装设计上的核心体现在于如何将乡土文化元素转化为可应用的设计语言,将传承性的文化内容借助现代化的转译进行创新,使其满足现代消费者的喜好。首先,民俗文化中的图案、景观等内容可以转化为图形符号,通过组合、拼接等方式打造独特的农副产品包装设计语言。其次,乡土文化元素中的特定色彩搭配往往与传统文化相关,可以将这些特定色彩搭配应用在包装设计上,凸显包装设计的产品特性和地域情感。第三,可以在包装中设计具有地方特色的字体,例如北方地区的字体较为豪迈,南方地区的字体较为婉约等,提高包装设计的文化识别度。最后,还可以在包装的设计版式中运用叙事性的设计思路,将乡土文化故事、产品、品牌等在包装上以情境化的方式串联并展示出来,激发消费者的情感共鸣。
三、总结语
农副产品的包装设计是吸引消费者眼球的重要内容,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副产品既承担着提振乡村经济的作用,又肩负着促进乡村文化振兴发展的重要使命。因此,农副产品的包装设计应当积极融入地域特色文化元素,并利用现代化的设计语言对其进行创新转译,使其能够充分吸引消费者的关注,提高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实现乡村经济与文化的双重振兴发展。
参考文献:
[1]高雨蒙.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产品包装设计研究——以麻江蓝莓包装设计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25(2):80-82.
[2]熊洁,刘露婷,李凤玲,江雨梦.乡村振兴视角下地域文化在农产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J].上海轻工业,2025(2):84-86.
[3]杨晓芳,易忠.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农副产品包装设计创新发展对策[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1,39(6):55-59.
项目信息:2024 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名称:乡村振兴背景下农副产品包装设计的文化传承与创新,项目编号:202413616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