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核磁共振胆胰管成像作用于胆道梗阻疾病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

姜庆1 陈吉妍2

1.白城中心医院核磁科吉林白城137000;2.白城中医院影像中心吉林白城1370003

胆道梗阻疾病治疗前需确定梗阻部位和病变性质,以保证治疗的针对性,临床诊断中多使用影像学检查技术,如 CT、B 超等,常规 CT 检查容易漏检微小病灶,B 超检查个人影响因素较多,核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是以核磁共振成像为基础,运用静态水成像原理,将胆胰管系统直观显示的一种成像技术[1],检查无创无痛,能将梗阻部位清晰且完整的显示出来,对疾病定位、定性诊断有积极作用。此次研究将以多层螺旋 CT(MSCT)为对照,分析MRCP 在胆道梗阻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以下是详细内容。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以95 例胆道梗阻疾病患者为分析对象(收治时间:2024 年 1 月至 2025 年 5月),包括 53 例男性和 42 例女性,年龄 25\~75( 55.05±6.37 )岁,全部接受MRCP 和MSCT 检查,并经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或手术病理检查定性定位。

1.2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诊断结果明确;(2)对检查项目知情且积极配合;(3)影像学资料完善且真实。

排除标准:(1)保守治疗的患者;(2)对造影剂过敏的患者;(3)合并血液系统疾病的患者。

1.3 方法

MSCT 检查如下:检测仪器为 16 排 CT 机,层厚、管电流、管电压、准直器宽度分别设置为 5mm 、160mAs、120kV、 16mm×0.75mm ,5mm 为横断位重建间隔。检查前空腹 6\~8h,扫描前 0.5h 充盈胃肠道,并以 3ml/s 速度注射优维显 100ml ,运用自动示踪技术进行动脉期增强扫描,延迟 20s,进行门脉期增强扫描。通过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技术,重建CT 图像。

MRCP 检查如下:检查前禁食水,静坐,稳定呼吸,先平扫,确定扫描范围为 320mm×320mm~480mm×480mm 之间,设置层厚和矩阵分别为5.0~8.0mm 、 256×512 ,实施多方位扫描(矢状位、轴位以及冠状位),应用 T1WI、T2WI 和脂肪饱和序列。上传数据至工作站,进行三维影像重建,展开多方位旋转观察,显示出胆总管、肝内胆管以及肝内等部分,对梗阻位置、周边情况进行观察。常规扫描后,进行增强扫描,确定扫描范围为 280mm×280mm~480mm ×480mm 之间,设置层厚和矩阵分别为 30.0~60.0mm 、 256×512 ,先以 3ml/s速度进肘静脉注射钆喷酸葡胺 0.1mmol/L ,再用 20ml0.9% 生理盐水冲洗注射局部,重复扫描三到四次,运用 LAVA-XV 序列完成多期扫描(动脉期、门动脉期和平衡期),完成冠状位成像,应用 HASTE 重T2WI 序列。

两项检查完成后,均有两名经验丰富的影像科医师阅片,给出最终诊断结果。

1.4 分析指标

对比两种检查方法对胆道梗阻疾病定位、定性的诊断准确率。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8.0 版统计学软件分析文中数据,计量资料( )行 t 检验,计数资料[n (% )]行 x2 检验, P<0.05 表示对比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定位结果

如表1 所示,MRCP 定位准确率高于MSCT, P<0.05,

表1 定位结果[n (%) )]

2.2 定性结果如表2 所示,MRCP 定性准确率高于MSCT, P<0.05 。

表2 定性结果[n( (% )]

3 讨论

胆道梗阻疾病和胆管狭窄、肿胀等因素有关,胆道梗阻后,可致胆汁阻塞,胆汁无法外排,肠道中滋生大量细菌,引发胆管感染,甚至导致肝脏坏死等严重性情况发生 ,需及时诊断和治疗。临床诊断胆道梗阻疾病方法较多,MSCT 和MRCP 均比较常用,MSCT 薄层扫描、多期动态增强和三维重建结合,能判断梗阻部位和程度,因此常被用于胆道梗阻疾病诊断中。此次研究以 ERCP 或手术病理检查为诊断金标准,对比MSCT 和MRCP 的诊断结果,数据显示,MRCP 在胆道梗阻疾病诊断中的定位、定性准确率高于 MSCT( P<0.05, ),表明胆道梗阻疾病诊断中,MRCP 应用价值较高,分析原因在于,MRCP 运用水成像原理,能促进形成靶器官、邻近组织之间的信号差异减小,为医师对病变部位、范围以及形态方面的判断提供更全面更准确的信息,定位比较准确[3]。胆道梗阻疾病中良性病变者,病程较长,且胆管扩张程度轻,以胆总管结石为例,其肝内胆管增宽不明显,多合并肝内胆管炎[4],小胆管出现不可逆性的增厚和狭窄以及闭塞,主支管壁硬直,因此肝内胆管为枯树枝形态,而恶性病变者,其梗阻端以上存在胆管扩张情况,不存在慢性炎症引起的纤维化特征 ,且肝内胆管表现出迂回扩张,即软藤征。MRCP 能联合多种成像方法将胆道全貌清晰显示出来,从多方位多角度观察,避免疾病漏诊,可全面观察胆树结构、梗阻近远端形态 ,提高疾病诊断准确率。但 MRCP 在疾病定性诊断中还存在一定提升空间,主要是因部分恶性病变缺乏典型表现,易误诊为良性病变,但该检查适应证广,无创无痛,对技术操作无依赖性,整体应用价值较高。

综上所述,胆道梗阻疾病诊断中 MRCP 检查整体应用价值较高,值得采用。

参考文献

[1]任宏艳.核磁共振胆胰管成像对胆道梗阻疾病的诊断价值[J].甘肃科 技,2023,39(3):95-97,100.

[2]胡安宝,张晓妍,胡冠博.CT 胆管成像与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在鉴别良恶性胆道梗阻中的诊断价值[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5,9(3):171-173.

[3]高波,袁军.MRI 联合 MRCP 在胆道梗阻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肝胆胰外科杂志,2024,36(2):85-89.

[4]王巧润.多层螺旋 CT 联合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检查在胆道梗阻性疾病鉴别诊断中的效能[J].中国民康医学,2024,36(12):124-126.

[5]冯巍,王兆清.多层螺旋 CT 联合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检查诊断胆道梗阻性疾病的研究[J].肝脏,2025,30(3):391-394.

[6]杨毅,韩鸿宇,陈欢,等.磁共振胰胆管成像与弥散加权成像联合 CT 增强扫描对恶性胆道梗阻的诊断价值[J].分子影像学杂志,2022,45(6):833-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