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核心素养框架下教师支架对幼儿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作用探讨

作者

张静敏

福建省漳州市长泰区第四实验幼儿园 363900

引言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已成为幼儿教育的重要目标。在这一背景下,教师支架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辅助策略,逐渐受到关注。它不仅能为幼儿提供必要的学习支持,还能有效促进他们在数学问题解决能力方面的发展。本文以期为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具体策略。

一、核心素养框架下的教师支架概述

1 核心素养的内涵

1.1 核心素养的定义与重要性

根据各国教育理念的不同,核心素养的具体内涵也有所差异。但普遍认为,核心素养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特征:首先,它是一种综合性素养,涵盖了知识、技能和情感等多方面的内容;其次,核心素养强调实践性和应用性,旨在培养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核心素养具有可持续发展性,能够支持学生在未来不断学习和成长。因此,培育核心素养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是儿童全面发展的基础。

1.2 核心素养与数学教育的关系

在数学教育中,核心素养的培养尤为重要。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不仅与其他学科密切相关,还能有效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数学学习,幼儿不仅仅在于掌握数与量的概念,更在于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其自信心与合作精神。核心素养框架下的数学教育倡导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与实践,使学习过程更具灵活性和针对性,从而促进幼儿在数学领域的发展。

2 教师支架的理论基础

支架理论起源于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强调了社会互动对认知发展的重要性。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的概念,指出学生在他人(通常是教师或更有经验的同学)的指导下可以达到更高的学习水平,超出他们独立时的能力范围。随后,支架理论在教育心理学和教学法领域得到了广泛关注与应用。随着教育研究的深入,支架理论的内涵不断丰富发展,从最初的简单提示和指导,逐渐演化为多元化的支架形式和策略,这些策略不仅限于教师的直接干预,还包括同伴支持和自主学习工具的使用。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支架可以通过多种形式体现。其中,认知支架是指通过提供问题解决的步骤、策略或思维框架来帮助学生理解复杂概念;情感支架则通过鼓励、支持和积极的反馈来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与动机;社会支持支架则重视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通过小组活动、同伴评估等形式,增强学生的社会互动能力。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需求,灵活运用不同类型的支架,以最大限度地促进幼儿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师支架在幼儿数学问题解决中的应用

1 支架类型分析

1.1 认知支架

认知支架侧重于帮助幼儿在理解和解决具体数学问题时提供必要的思维工具和策略。教师可以通过引导性问题、图示和示范等方式帮助孩子在面对复杂问题时理清思路。例如,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思维导图或者概念图,帮助幼儿梳理知识结构,理清数学问题的逻辑关系。通过分步指导和直接反馈,教师能够有效降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认知负担,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理解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1.2 情感支架

情感支架的应用则强调在学习过程中对幼儿情绪的关注与调动。对于许多幼儿来说,面对新知识或复杂问题时可能会感到焦虑或沮丧。教师可以通过及时的鼓励、积极的反馈以及建立安全和支持的学习环境,来增强幼儿的学习自信心。例如,教师在幼儿成功解决一个问题后,可以给予及时的表扬,以强化他们的成就感。同时,通过练习和游戏的结合,使学习过程更加轻松愉快,消除幼儿的紧张情绪,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1.3 社会支持支架

社会支持支架则更加强调同伴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在幼儿教育阶段,合作学习不仅能够增强幼儿的社交技能,还能促进他们的集体问题解决能力。教师可以设计小组活动,让幼儿在小组中互相协作解决数学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仅起到引导的作用,还可以鼓励幼儿进行讨论与分享,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通过这种方式,幼儿可以从同伴的思考中获取不同的视角和解题策略,从而进一步丰富他们的数学理解。

2 实例研究:教师支架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

研究选择了一所幼儿园的数学课堂作为案例,通过观察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来获取数据。研究者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系统观察,并记录教师在解决数学问题时采用的不同支架类型。同时,对参与学习的幼儿进行个别访谈,以了解他们对所用支架的感受和反馈。研究结果表明,教师支架在幼儿数学问题解决过程中起到了显著的积极作用。首先,认知支架帮助幼儿理清了数学问题的结构,使他们在面对复杂知识时更具信心。其次,情感支架有效改善了幼儿的学习态度,许多孩子表示在受到鼓励和支持后,他们对难题的尝试更为积极。最后,社会支持支架促进了幼儿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激励他们共享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教师支架对幼儿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影响

1 提高幼儿数学理解能力

教师支架的有效应用显著提高了幼儿的数学理解能力。通过提供认知支架,教师能够帮助幼儿理清数学概念之间的关系,解释复杂的数学问题。这种支持让幼儿在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能够逐渐构建起更加扎实的知识网络,从而增强他们的理解力。例如,当教师使用图示和示范帮助幼儿解决加减法问题时,儿童能够更好地掌握数字之间的联系,提升解决问题的信心与能力。

2 促进幼儿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支架的另一重要影响在于促进幼儿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当教师在教学中提供必要的支持时,幼儿能够逐步学会有效的解决策略,独立面对各种数学挑战。通过逐步撤出支架,教师能够培养幼儿的思考能力和自学能力,使他们在面对新问题时,不再依赖成人的帮助,而是勇于尝试、自主探索。这种能力的发展对幼儿后续的学习至关重要,有助于他们在未来的学习中不断借助自身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

3 培养幼儿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教师支架还在促进幼儿的合作与沟通能力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通过社会支持支架,教师鼓励幼儿在小组活动中共同探讨和解决数学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幼儿不仅能够通过讨论、分享不同观点而互相学习,还能培养出良好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这种合作学习的模式使孩子们在互动中感受到集体的力量,提升了他们的社交技能,为将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基础。

四、总结

本研究充分探讨了在核心素养框架下,教师支架对幼儿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作用。通过分析不同类型的支架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指出教师支架能够显著提升幼儿的数学理解能力、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与沟通能力。最后,针对教师实践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旨在推动幼儿数学教育的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1] 方芳. 幼儿教师“ 支架教学” 问题分析及改善路径[J]. 早期教育,2022,(51):29-32.

[2]李毅恒.幼儿记录:教师支架下的自主建构[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35(05):70-77.

[3]王妤,谭颖晖,王卉.幼儿园中幼儿有效学习互动和教师支架的关系[J]. 教育导刊(下半月),2020,(04):1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