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DCS控制系统在化工产线自动化中的应用与改进

作者

李洪岩

中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省杭州市311100

本文从化工生产需求出发,分析 DCS 的自动化架构特性与功能定位,重点探讨其在单元过程控制、安全联锁执行及质量能源优化中的工程化应用,并针对控制算法滞后、数据孤岛等问题提出改进路径,为化工产线自动化升级提供技术参考。

1DCS 核心功能与化工生产需求分析

DCS(分布式控制系统)的核心在于其分层分布式架构通过计算机网络 modbus 等网络将这个工厂串联起来。物理层由控制站、操作站等组成,其中控制站包含 CPU 以及对应卡件,卡件直接连接温度变送器、调节阀等设备,实现毫秒级实时控制。操作层通过工程师站和操作员站提供人机界面(HMI),集中监控全厂数据。关键的是控制网络层,采用工业以太网或专用总线(如 Profibus),总要设备被通过双冗余设计确保信号传输零中断(如控制器、IO 总线、重要设备卡件等)。这种架构既分散了单点故障风险(某台控制器故障不影响其他区域),又通过集中数据库实现全流程协调。

2DCS 控制系统在化工产线自动化中的应用

2.1 单元过程自动化控制实现

化工单元设备的自动化控制是 DCS 的核心应用场景。针对反应釜温度控制,系统采用串级控制结构。具体是主回路以物料温度为基准,副回路实时调节蒸汽调节阀开度。当进料流量突变时,前馈补偿模块会提前调整阀门位置,抵消扰动影响,将温度波动控制在工艺允许范围内。精馏塔控制则需解决多变量耦合问题,例如塔压波动会导致沸点变化,进而影响组分分离效果。DCS 通过解耦算法协调再沸器加热量、回流比和塔顶压力三个关键参数,在维持塔压稳定的前提下自动微调其他变量。对于批量生产过程,系统依据预设配方执行时序逻辑,过程为启动阶段自动开启进料阀并按流量比例控制,反应阶段动态调整搅拌速率与温度,出料阶段联动泵阀完成物料转移。全过程无需人工干预,仅需操作员在 HMI 确认阶段切换指令。

2.2 安全联锁自动化执行机制

化工生产的安全保障高度依赖 DCS 与安全仪表系统(SIS)的协同。当反应器压力传感器检测到超压风险时,信号通过硬接线直连 SIS 控制器,触发毫秒级响应,首先关闭进料切断阀中断反应物料输入,同时开启紧急泄放阀降低压力。上述动作执行后,DCS 自动弹出报警画面并记录事件序列,操作员需现场确认设备状态方可手动复位系统。对于关键设备保护,DCS 配合智能诊断逻辑,具体为当循环水泵运行时振动值超标,系统自动启动备用泵,待运行稳定后停运故障泵并生成维修工单。此外,可燃气体探测器的信号会同时送入 DCS 和 SIS,低浓度报警时 DCS 启动排风机。高浓度联锁则触发 SIS 紧急停车,确保多重防护机制有效运行。

2.3 质量闭环与能源优化控制

产品质量的稳定控制需构建闭环自动化体系。在反应工序中,DCS 集成在线成分分析仪数据(如近红外光谱),通过模型预测控制(MPC)动态调整反应时间或温度设定值。若催化剂活性衰减导致反应速率下降,自适应 PID 模块会自动增大蒸汽阀门开度补偿热量损失。对于无法实时测量的关键质量指标,系统采用软测量技术,即为利用温度、压力等过程变量建立推断模型,替代离线化验的滞后分析。能源优化方面,DCS 实时采集全厂用能数据,蒸汽系统通过管网压力反馈自动调节锅炉负荷;冷却水回路根据换热器出口温差控制变频泵转速。压缩机站则采用负载分配算法,依据用气需求变化自动启停机组或调整导叶开度,减少空载能耗。所有优化指令均由控制层直接下发至执行机构,无需中间人工干预。

3 改进措施分析

3.1 控制算法升级路径

针对化工产线中传统 PID 控制难以应对非线性工况的问题,需推进算法升级。自适应模糊 PID 是可行方案,即为系统实时辨识被控对象特性(如反应釜传热系数变化),动态调整比例带和积分时间。例如精馏塔进料组分波动时,算法自动减弱耦合变量间的相互干扰,减少人工重调参数频次。对于多变量强耦合场景,应嵌入先进过程控制(APC)模块,采用模型预测控制(MPC)协调关键参数。以乙烯裂解炉为例,MPC 根据原料气流量、炉管温度预测出口组分,提前调整风煤比设定值。长期看,需建立控制性能评估系统,自动诊断振荡或响应滞后问题并推荐优化方案。

3.2 系统集成架构优化

现有 DCS 与第三方系统(如 MES、PLC)的数据孤岛制约了协同自动化能力,随着技术发展,也有了相应的解决方法。PLC:DCS 和 PLC 数据交互常见的协议为 MODBUSRTU 协议(一些场合采用 TCP 协议)DCS 做主站 PLC 做从站,数据可以很好解决。MES:DCS 同 MES 数据交互或者实现 APC 先进控制,也是现在工业发展的大方向,就 MES 而言是连接企业计划层和生产现场,APC 控制是通过大数据基座进行控制优化,实现自动优化控制,也为工业 AI 提供了数据接口。首先部署 OPCUA 或者 OPCDA(根据实际情况定协议类型,跨平台一般 UA)再进行相应的 MES 或者 APC控制搭建。DCS:DCS 和不同厂家 DCS 通讯,因 DCS 的特殊性(DCS 相对而言更偏向于主体)DCS 一般只能做主站,两个 DCS 厂家则无法实现直接通讯,现在的解决办法是 DCS 之间增加网关模块,网关模块在两方都做从站,在网关内部进行数据交互,DCS 侧都做主站。需要注意的是网关选择,某些网关技术不是很成熟通讯会偶发性中断。

3.3 智能维护与安全增强

提升系统可靠性的关键在于预测性维护与安全防护强化,基于数字孪生的故障诊断是有效手段。在 DCS 中建立关键设备(如压缩机)的虚拟模型,通过对比实时振动、温度数据与模型预测值,自动识别轴承磨损或转子失衡早期征兆,提前两周生成检修计划。安全层面需深化 SIS 与 DCS 的联动逻辑,除硬接线紧急联锁外,增加安全参数动态校准功能。同时强化网络安全,比如,控制网部署工业防火墙过滤异常访问请求,并对 USB 端口实施物理密封。

4 结束语

DCS 控制系统通过分层分布式架构与协同控制逻辑,为化工产线提供了坚实的自动化基础。面对复杂工况与安全要求,需持续优化控制算法(如APC 与自适应 PID 融合)、打通异构系统数据链路(基于 OPCUA 的厂级集成)、并引入智能维护手段(数字孪生预测性诊断)。未来可结合边缘计算与 AI 技术,在保障实时性与可靠性的前提下,实现工艺参数自动寻优与能效动态平衡,全面提升生产效能与安全水平。

参考文献:

[1]陈建鑫.基于 PLC 技术的石油化工装置电气控制系统优化方案[J].石化技术,2025,32(05):68-69.

[2] 王杰.DCS 控 制系 统在精 细化 工中 的应用 研究 [J]. 石化技术,2025,32(02):16-18.

[3]张进堂,王永爱.电气自动化在化工机械设备控制系统中的应用[J].造纸装备及材料,2025,54(02):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