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整合文本教学的初中语文写作能力培养研究
杨丽霞
山西省临汾市乡宁县枣岭乡枣岭中学 042100
引言
写作能力是初中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反映学生的语言运用与思维发展水平。传统写作教学多孤立开展,与阅读文本教学衔接不足,学生难以从阅读中汲取写作养分,导致写作内容空洞、结构混乱。整合文本教学强调将阅读文本的解读、赏析与写作训练有机结合,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语言范例与思维支架。
一、基于整合文本教学的初中语文写作能力培养现状
1.1 读写整合教学模式的应用情况
读写整合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已有初步应用,但普及程度与实施深度不足。部分教师开始尝试在阅读教学后布置相关写作任务,如仿写句子、续写故事等,但多停留在简单关联层面,缺乏系统性设计。教学模式仍以 “阅读讲解 + 独立写作” 为主,阅读与写作的目标衔接不紧密,未能形成 “以读促写、以写助读” 的良性互动。多数课堂中,读写课时分配不合理,写作训练依附于阅读教学,缺乏独立的整合设计思路,导致模式应用效果不佳。
1.2 文本资源开发与写作训练的结合程度
文本资源开发与写作训练的结合较为松散,资源利用效率不高。教材中的文本多被用于阅读分析,挖掘其写作价值的意识不足,未能将文本的结构特点、表达方式、语言技巧等转化为写作训练资源。文本资源选择单一,多局限于教材内容,对课外文本、生活素材的整合利用较少,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写作需求。写作训练设计与文本资源的匹配度低,常出现文本主题与写作任务脱节的情况,无法有效引导学生迁移文本知识。
1.3 教师教学能力与学生参与状态的现实表现
教师的整合教学能力直接影响写作培养效果。多数教师具备基本的阅读与写作教学能力,但在文本整合设计、读写关联指导等方面存在不足,缺乏系统的整合教学方法。学生参与整合教学的积极性参差不齐,部分学生能跟随教师引导进行读写练习,但主动运用文本知识优化写作的意识薄弱。由于训练缺乏针对性,学生在写作中难以将阅读积累转化为实际表达能力,参与兴趣逐渐降低,形成被动学习的状态。
二、基于整合文本教学的写作能力培养核心问题
2.1 文本整合目标与写作训练脱节的问题
文本整合目标与写作训练脱节现象突出,教学目标设计缺乏连贯性。阅读教学目标多聚焦于文本理解、主题分析等,写作训练目标则侧重篇章结构、语言表达等,两者未形成统一的能力培养链条。整合目标模糊,未能明确不同文本在写作培养中的具体作用,导致写作训练随意性大,与文本学习的重点脱节。训练内容与整合目标不匹配,如分析文本的人物描写后,却布置议论性写作任务,无法实现能力的有效迁移。
2.2 文本资源利用浅表化与碎片化的问题
文本资源利用存在浅表化与碎片化问题,未能深入挖掘其写作价值。对文本的利用多停留在字词积累、句子仿写等表层训练,忽视对文本谋篇布局、逻辑结构、情感表达等深层写作规律的提炼。资源整合缺乏系统性,多为单篇文本与单一写作任务的简单对应,未形成单元整合、主题整合的资源体系。不同文体文本的写作价值挖掘不均衡,记叙文资源利用较多,说明文、议论文等文本的写作训练资源开发不足。
2.3 学生迁移运用文本能力不足的问题
学生迁移运用文本能力不足是制约写作提升的关键。多数学生能理解文本内容与写作特点,但难以将其转化为自身的写作能力,表现为 “会读不会写”。在写作中,学生缺乏主动运用文本中的表达方式、结构模式等意识,仍依赖固有经验写作。迁移方法掌握不够,不知道如何从文本中提取写作要素并灵活运用,面对写作任务时无法有效调用阅读积累,导致读写能力发展不平衡。
三、基于整合文本教学的写作能力培养优化路径
3.1 构建读写联动的教学内容体系
构建读写联动的教学内容体系需强化目标与内容的连贯性。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各学段读写整合的能力目标,将阅读目标与写作目标有机衔接,形成阶梯式培养序列。以单元主题为核心整合文本资源,围绕同一主题精选课内课外文本,梳理文本中的写作知识点与训练点,设计对应的写作任务。按照文体特点构建分类教学内容体系,针对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不同文体,开发匹配的阅读文本与写作训练组合,实现读写内容的精准对接。
3.2 创新文本整合的写作训练策略
创新文本整合的写作训练策略可提升训练实效。采用 “文本解构 —模仿运用 — 创新表达” 的三阶训练模式,先引导学生解构文本的写作技巧,再进行针对性模仿练习,最后鼓励结合自身经验创新表达。设计多样化的整合训练活动,如文本改写、视角转换、片段扩写等,增强训练的趣味性与参与度。推行单元整合训练,在单元阅读结束后布置综合性写作任务,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单元内文本的写作方法,完成具有一定深度的写作作品,强化知识迁移能力。
3.3 完善能力培养的评价与反馈机制
完善能力培养的评价与反馈机制需突出过程性与针对性。建立读写整合的评价标准,将学生对文本写作知识的运用能力纳入评价范围,关注写作中对文本资源的迁移效果。实施多维度反馈,教师反馈侧重写作技巧的运用指导,同伴反馈聚焦文本借鉴的合理性,学生自评注重读写结合的自我反思。建立写作成长档案,记录学生在不同阶段运用文本知识提升写作的过程,通过对比分析发现进步与不足,为个性化指导提供依据,形成评价 — 反馈 — 改进的良性循环。
四、结论
基于整合文本教学的初中语文写作能力培养对提升教学实效意义重大。当前存在读写整合模式应用不足、文本资源利用松散、学生迁移能力欠缺等问题。通过构建读写联动内容体系、创新整合训练策略、完善评价反馈机制等优化路径,可有效解决现存问题。
参考文献
[1]马建德.读写结合,高效整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写作资源的挖掘与生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05):88.
[2]吴慧敏.群文阅读视域下初中语文亲情类文本教学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4.
[3]胡雪琴.初中语文实用类文本教学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西华师范大学,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