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基于需求导向的党校后勤服务提升研究

作者

韩燕峰

中共菏泽市委党校 274000

引言:

党校是培养党员干部的重要阵地,后勤服务水平直接影响教育培训质量和学员学习体验。传统党校后勤管理模式以供给为主导,缺乏对学员真实需求深度挖掘和精准回应。需求导向理念的引入,为党校后勤服务改革提供了新视角和路径。当前,党校教育培训呈现参训人员多样化、培训形式多元化、服务需求个性化态势,要求后勤服务从被动向主动、从标准化向个性化转变。党校在后勤服务实践中的有益探索,为需求导向的党校后勤服务提升研究提供重要实践样本。

1 党校学员后勤服务需求的层次性特征

党校学员后勤服务需求呈现出明显的层次性分布特征。基础层面需求包含住宿环境、餐饮服务以及交通便利等基本生活保障内容,具备普遍性和刚性的特点。发展层面需求涵盖学习环境优化、文化氛围营造以及休闲娱乐设施等方面,体现出学员对培训质量的更高期待。自我实现层面需求表现为个性化服务定制、专业化支持保障和人文关怀体验等,反映学员对服务品质的深层追求。需求层次之间存在着递进关系,低层次需求的满足是高层次需求产生的前提,这种层次性特征为党校后勤服务精准化提升提供了理论基础,要求服务供给依据需求层次特点采取差异化的提升策略。

2 需求驱动的党校后勤服务供给优化

2.1 基础性服务的规范化提升

基础性后勤服务的规范化提升要求建立统一的服务标准体系和操作流程规范[1]。党校通过制定《学员住宿管理制度》《餐厅管理制度》等制度框架,确立服务供给基本准则与质量底线。规范化进程着重执行标准化操作流程,在食材采购、入库检验、餐食制作、环境维护等各环节建立明确操作规范与责任机制。这种制度化管理模式有效降低服务质量波动性,确保基础性服务供给的稳定性和可预期性,为学员培训活动提供可靠基础保障。规范化管理采取量化考核标准、细化岗位职责、强化过程监督等措施,实现服务供给从经验依赖向制度约束转变,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服务供给模式。

2.2 适应性服务的个性化提升

适应性服务在个性化方面进行提升体现为精准识别不同类型学员群体差异化需求并定向满足[2]。党校学员构成具有多样性这决定服务需求存在差异性,年龄结构、职务层级、培训周期以及地域背景等因素,对学员具体的服务偏好产生影响。个性化服务供给机制通过细分学员群体特征,有针对性地去调整服务内容与提供方式,如为不同年龄段学员配置适宜的住宿环境,为不同地域学员提供饮食习惯适应性安排。这种差异化的服务配置模式能更好契合学员实际需求,可提升服务供给的精准度以及满意度。个性化服务供给需建立学员需求档案管理体系,经过对需求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和动态更新,形成个性化的服务配置方案,使服务供给与个体需求实现精准匹配。

2.3 拓展性服务的品质化提升

拓展性服务的品质化提升着重于开发超越基本需求满足的增值服务并优化其品质[3]。党校采取打造“学员之家”、设置公共阅读空间、建设文化长廊等举措,为学员提供丰富学习交流与休闲体验的场所。在品质化提升过程中注重挖掘服务内容文化内涵和创造体验价值,将党校教育功能延伸到后勤服务领域,形成具有党校特色的服务品牌。这类服务的提供不仅满足学员高层次需求,更通过优质服务体验增强学员对党校培训整体认同感和归属感。品质化服务要求在配置硬件设施基础上,加强软性服务能力建设,通过提升服务人员素质、优化服务流程以及美化服务环境等途径,营造高品质服务体验氛围。

3 党校后勤服务需求响应的持续改进

3.1 需求变化的监测预警机制

需求变化的监测预警机制是建立在对学员需求动态演变规律深度把握基础之上。党校培训对象构成不断变化、培训内容持续调整更新以及社会环境不断发展变迁,使学员需求产生相应变化,要求后勤服务得具备敏锐的需求感知能力与快速的响应调整能力。监测预警系统通过建立常态化的需求调研机制、设置多元化的信息收集渠道以及构建需求变化的趋势分析框架,实现对需求变化趋势的前瞻性识别和预判。这种主动式的需求监测模式能够为服务供给的及时调整提供决策依据,避免出现服务滞后于需求变化的被动局面,有效的监测预警机制需要整合线上线下多种信息采集手段,建立需求变化的关键指标体系,形成定期分析研判和即时预警响应相结合的工作机制。

3.2 服务绩效的评估反馈机制

服务绩效的评估反馈机制是构建系统性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建立持续性改进循环机制,确保后勤服务水平实现螺旋式上升。党校采取召开座谈会与发放满意度测评表等方式收集学员反馈,建立较为完善服务评价信息采集系统。评估机制要有效运行就需要建立科学评价指标体系、规范评估实施流程以及及时反馈处理机制,确保评估结果能真实反映服务质量状况,反馈信息能有效转化。这种闭环式评估反馈体系为后勤服务持续优化提供动力源泉与方向指引,绩效评估应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评价方法,建立涵盖服务效率、服务质量、服务满意度多层次评估指标框架,通过第三方评估、同行评议等方式增强评估结果客观性和公信力。

4 结语

构建需求导向的党校后勤服务体系是系统工程,在理论指导基础上结合实践探索,不断完善发展。通过需求层次识别、服务分类提升以及持续改进机制建设,可有效提升后勤服务水平来更好满足党员干部教育培训需求。面向未来,党校后勤服务需进一步强化需求导向理念,深化对学员需求层次性特征的认识,完善服务提升的分类推进模式,确保不同层次服务协调发展。通过持续开展改进机制创新,推动党校后勤服务朝着更加精准、高效的方向发展,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事业提供有力服务支撑。

参考文献

[1] 李建彬. 党校后勤管理机制创新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1,(18):107-108.

[2] 邱曼丽. 交通运输行业基于需求导向的培训模式创新与应用[J].交通企业管理,2021,36(03):95-97.

[3] 张伟. 不断提升铁路党校后勤保障能力和服务质量[J].理论学习与探索,2020,(02):86-8

8.案例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LjWk4BvBQ84OPPVSFGV9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