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运用多样化情境提高高中思政课教学效果的策略研究

作者

郭媛 李秀华 张晓娇

长春市九台区营城第一高级中学 132000

引言:

高中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形成与确立的关键时期。思想政治课作为实施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肩负着培养学生理性精神与社会责任感的重要使命。然而,目前仍有不少高中思政课在教学过程中存在“重理论轻体验”、“重知识轻感知”的问题,导致学生对课程产生距离感,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基于此,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和研究者开始关注如何通过创设丰富、多样的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力。教学情境的多样化,不仅能够提高课堂参与度,更有助于促进理论与现实的对接,实现价值观的内化与转化。本文拟通过具体策略分析,探讨如何在思政课堂中有效运用多样化情境,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和育人实效。

一、创设贴近生活的真实情境

1.1 紧扣学生生活经验构建教学内容

高中生具有较强的生活参与感和现实敏感度,若教学内容与其日常生活毫无关联,极易导致学生产生“学而无用”的疑虑。因此,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将教材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连接起来。例如,在讲授“社会规范与秩序”时,可以引导学生回顾校园中常见的规则现象,如课堂纪律、手机管理、公平评比等,进而引申出对法治、道德及制度价值的理解。这样既增强了教学的现实感,也促使学生在具体问题中体会政治制度的意义。

1.2 结合热点社会事件提升课堂吸引力

时代热点是连接学生与社会的重要桥梁,思政课教师应善于将热点事件转化为教学资源。如在讲授“国家制度优势”时,可引入疫情防控、科技抗疫、脱贫攻坚等重大社会实践,让学生通过分析现实案例,理解中国制度背后的运行逻辑和价值追求。这不仅丰富了课堂内容,还能增强学生对国家发展成果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进一步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

1.3 运用角色扮演法增强代入感

思政课并不排斥教学创新,角色扮演作为一种模拟情境的方法,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思维深度。教师可设计诸如模拟法庭、道德辩论、班级公约制定等任务,引导学生扮演不同社会角色,在互动中分析问题、权衡利弊。例如,在讨论“正义与权利”议题时,让学生分组辩论“是否应为道德让位于法律”,可以促使其站在多角度思考问题,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营造立体化情境

2.1 利用影视素材提升情感共鸣

影视作品因其情节真实、生动感人,在思政教学中具有较强的情感渗透力。教师可以选取与课程内容契合的影视片段,如《建国大业》《觉醒年代》《我不是药神》等,作为课堂导入或教学辅助资料。例如,在讲授“人民民主专政”时,可通过《建军大业》的片段展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艰难与奋斗,从而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国家政权的来之不易。这种感性与理性交织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形成情感认同和价值认同。

2.2 构建虚拟仿真环境实现交互学习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虚拟现实(VR)、仿真模拟等新型教学工具逐渐走进课堂。教师可以通过数字化平台搭建虚拟议事场所、模拟社会制度运行,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政治参与和制度设计过程。例如,在模拟联

合国项目中,学生以代表身份参与议题讨论,不仅锻炼了其表达与思辨能力,也加深了对国际政治结构与外交博弈的理解。这种交互式学习,有助于学生实现“从知道到认同”的转变。

2.3 多元化课件设计提升教学效率

一份设计合理的多媒体课件不仅能整合多种信息资源,还能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应避免“文字堆砌”式课件,尝试结合动态图表、短视频、声音素材等多元形式将抽象概念具象化。如讲授“国家机构体系”时,可通过结构图对比展示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关系,使学生在视觉刺激中建立知识框架,提高理解与记忆效果。

三、拓展实践性情境增强思政课现实联系

3.1 开展校外参访活动拓宽视野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思政课的生命力不仅在课堂之内,更在社会之中。教师可组织学生参观法院、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博物馆等公共场所,让他们通过实地观察,感受社会制度的实际运作。如参观法院审判过程,能让学生直观理解法律的权威性与程序性,有效补充课堂知识,增强法治观念。

3.2 引导学生参与社会调查与志愿服务

鼓励学生投身社会实践,是激发其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教师可引导学生围绕身边问题,如垃圾分类、老年照护、交通安全等开展问卷调查或街头采访,让学生在调研中掌握数据,在分析中认清现实。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如社区环保、敬老院陪伴等,也有助于学生在奉献中体会“为人民服务”的核心理念。

3.3 融入项目式学习提升综合素养

项目式学习强调任务驱动与团队合作,特别适合思政课复杂议题的探究。如以“共同富裕”为主题,布置小组课题,从经济发展、教育公平、乡村振兴等角度收集资料并进行展示,不仅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维度,也提高了其批判性思维与表达能力。这种学习方式强调主动性和创造性,更贴合学生的成长需求与社会发展趋势。

总结:多样化情境的创设不仅丰富了高中思政课的教学手段,更有效提升了课堂的生动性与感染力。通过贴近生活的真实情境,可以让学生在熟悉中学习、在体验中反思;借助多媒体技术构建的立体化情境,有助于加强感官刺激与情感共鸣;而拓展到实践层面的开放情境,则是实现知行合一、内外统一的关键路径。总之,思政教师应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主动转变教学思维,不断探索情境创设与课程内容的有机融合,真正实现思政课从“知识传授”向“价值引导”转变,从而培养出既有理想信念、又具实践能力的新时代青年。

参考文献

[1]李树雷. 巧借多样化教学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J]. 中学数学,2023, (18): 45-46.

[2]丁小明. 设置多样化的情境,多方式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J]. 华夏教师, 2016, (04): 58. DOI:10.16704/j.cnki.hxjs.2016.04.045.

[3]王建. 创设多样化情境 提高小学生数学认知能力 [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5, (01): 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