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水厂设备管道安装常见问题与对策分析

作者

贺磊

河北省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河北省石家庄市 050000

引言

城镇供水系统是维系社会运转与公众健康的重要命脉,其核心生产单元——水厂的设备管道系统,承担着原水输送、药剂投加、工艺处理及成品水配送等关键功能。管道作为连接各处理单元与输送介质的“血管”,其安装质量直接影响水厂运行效率、水质安全、能耗水平及设施寿命。然而,在复杂多样的现场环境和工艺要求下,安装过程中常因材料、工艺、管理等因素产生诸多隐患,如泄漏、腐蚀、堵塞、振动超标等,不仅增加后期维护成本,更可能引发水质污染事故。因此,深入辨识水厂设备管道安装中的典型问题,剖析其根源,并制定科学有效的预防与改进措施,对保障供水安全、提升设施耐久性、实现水厂本质安全运行具有重要的工程价值与现实意义。本文将结合工程实践与理论分析,对水厂设备管道安装的共性难题进行系统性阐述,并探讨切实可行的解决路径。

一、材料与设备选型及质量控制缺陷

水厂管道系统的可靠性始于材料与设备的科学选型及严格质量控制。核心问题在于材质与工况适配性不足:管材及管件未根据输送介质特性(如pH 值、余氯浓度、温度)或环境因素(土壤腐蚀性、杂散电流)合理选择材质等级,典型案例如含氯环境误用低等级不锈钢诱发点蚀,或埋地钢管防腐层未按土壤电阻率选型导致过早失效。阀门、法兰等关键附件的内在缺陷同样致命——阀门密封面光洁度不足或铸造砂眼引发内漏,法兰密封面变形或垫片老化导致接口泄漏。此外,管材制造瑕疵(壁厚不均、椭圆度超标)增加安装错边风险,焊接后形成应力集中点。解决路径需建立全链条质量管控:实施供应商准入评审,强化材质证明文件(MTR)审查及入厂复验(光谱分析、无损检测);基于腐蚀试验报告优化选材;加强运输存储防护,确保防腐层完好;对关键阀门执行出厂前压力与密封性测试,从源头阻断缺陷传递。

二、焊接与接口安装工艺缺陷

焊接与接口连接是安装质量的核心风险点。焊接工艺缺陷主要表现为坡口清理不彻底引发气孔夹渣,参数失当导致未熔合或咬边,以及厚壁管焊后未消应力处理诱发裂纹。法兰连接失效多因螺栓非对称紧固致受力不均,或垫片选型错误(如高温工况误用非金属垫)。卡箍密封圈扭曲、支吊架配置失当等问题同样突出:弹簧支架选型错误会限制管道热位移,吊架偏斜则引入额外弯矩。改进需双轨并进:技术上,推行焊接工艺评定(WPS)标准化,采用自动焊提升一致性;强制使用扭矩扳手实施法兰螺栓分级紧固,引入激光对中技术优化管线布置;按热力计算精准选配支吊架类型。管理上,严格焊工资质审核与现场工艺纪律检查,对特殊连接工序实施旁站监理,通过第三方无损检测(RT/UT)实现焊缝质量可追溯,最大限度降低工艺波动风险。

三、管道清洁度控制与成品保护不足

管道内部清洁度直接关乎水质安全,安装环节的污染控制缺失危害显著。预制管段未封堵导致灰尘侵入,焊后残留焊渣氧化皮未清除(尤其阀门、仪表附近),试压污水滞留滋生微生物,构成三重污染源。成品防护短板同样严峻:碳钢工具划伤不锈钢管道引发铁离子污染,焊接飞溅损坏防腐层,交叉作业碰撞精密仪表。此类问题在调试阶段集中暴露,轻则增加冲洗难度,重则被迫拆解返工。对策需构建全过程防护体系:制定强制性清洁程序(CIP),组合应用机械刷洗、脱脂、高压水射流多级净化;预制段全程密封运输存储;设立洁净安装区并管控人员进出。防护层面实施物理隔离策略:不锈钢管专用工具包覆保护,敏感设备加装防撞罩,严格划分焊接作业区。系统冲洗阶段需设计紊流工况,结合在线浊度监测验证清洁度,确保生物与颗粒物污染双控达标。

四、施工组织与管理体系不完善

管理缺陷是安装质量问题的深层诱因。设计阶段图纸会审流于形式,未能发现管道与电气结构碰撞或选型错误;技术交底笼统,未明确特殊材料焊接参数及清洁标准;过程监控薄弱导致隐蔽工程验收缺失。人员技能短板突出:焊工持证项目与实际需求错配,缺乏双相不锈钢等特殊材料操作培训。协同管理混乱表现为材料混放锈蚀、赶工牺牲质量、专业衔接不畅引发返工。优化路径在于体系重构:深化 BIM 技术应用,施工前完成全专业碰撞检测;推行分层级交底制度,对关键工艺制作可视化作业指导书;建立 PDCA 循环质控体系,嵌入第三方检测与隐蔽工程联合签证机制;利用移动端质量管理系统实现问题闭环跟踪。同步强化分包商考核,实施材料溯源编码管理,通过进度预警机制规避非理性赶工,实现技术规范与管理流程的深度融合。

五、精细化全过程控制策略

提升安装质量需实施全周期精细化管控。设计采购阶段严控材料合规性:建立基于腐蚀图谱的选型数据库,关键设备开展工厂监造。施工过程聚焦工艺标准化:焊接参数数字化监控,法兰连接扭矩值数据库化,支吊架采用 BIM 模型预装配。清洁管理创新使用管道内窥镜检测与 ATP 生物荧光快速评估。管理维度构建“三位一体”保障:技术层面开发安装质量风险预警模型,管理层面实施工序首件样板验收制,人员层面建立技能矩阵与授权上岗机制。验收阶段引入智能监测技术:采用声发射检测系统捕捉微泄漏,光纤传感网络监测管道应力分布。通过质量数据包(IDP)实现全过程数据归集与追溯,形成“源头控制-过程纠偏-终端验证”的闭环管控链,为水厂管道系统本质安全提供体系化支撑。

结论

水厂设备管道安装质量缺陷集中表现为材料适配性不足、焊接工艺失准、清洁管控缺位、支吊架配置失当及管理体系薄弱五大核心问题,这些环节相互关联形成系统性风险链。研究表明,传统局部修补难以根除隐患,需推行全生命周期精细管控:源头控制上建立基于腐蚀机理的材型选配数据库,强化材料入厂复验;过程优化中实施焊接参数数字化监控、法兰连接扭矩标准化及 BIM 驱动的支吊架热力仿真定位;清洁防护环节执行多级净化程序(CIP)与敏感设备物理隔离策略;管理升级层面融合 PDCA 循环质控、第三方无损检测与智能预警模型。通过技术规范与管理流程的深度耦合,形成“设计-施工-验收”闭环管控体系,可显著提升管道结构完整性与水质安全性,降低泄漏、腐蚀及振动风险。未来需深化物联网实时应力监测与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的工程应用,推动水厂管道安装由经验导向向数据驱动转型,为供水系统本质安全提供可持续支撑。

参考文献:

[1]周伟,牛斌,曾德光,等.浅埋暗挖法隧道下穿管线施工控制标准及控制措施研究[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21,(9).

[2]郭殊伦,雷俊卿,黄祖慰.双面焊 U 肋内侧焊缝初始裂纹特性研究[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10).

[3]徐涛,王凯.顶管工程施工对邻近轨道交通高架结构的变形影响分析[J].现代隧道技术.2021,58(Z2).

[4]王洲.工程项目中的设备验收要点[J].油气田地面工程.2014,(8).103-103.

[5]孙广滨,尉洪利.高海拔高温差地区冬季施工混凝土的质量控制[J].公路.2013,(10).275-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