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建设工程科学安全管理的发展趋势

作者

刘桂甫

身份证号码:37068119790825223X

引言

建设工程行业作为推动国家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重要力量,其规模不断扩大,项目复杂程度日益提高。在这一背景下,安全管理成为建设工程领域不可忽视的关键环节。安全事故不仅会导致人员伤亡,给家庭带来巨大痛苦,还会使企业遭受经济损失,影响企业声誉和可持续发展,甚至对社会稳定造成负面影响。近年来,尽管行业在安全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安全事故仍时有发生,这表明建设工程安全管理面临诸多挑战,亟待通过探索新的发展趋势来实现突破与完善。

1 建筑工程施工常见的事故隐患分析

在建筑工程中,如何确保安全生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由于其潜在的危险因素,对劳动者的生命财产构成了极大的威胁。所以,如何找出危险源及安全隐患,并采取有效措施,就成了保证工程安全施工的关键。建筑工程施工常见的事故隐患主要分为以下几点:(1)高空坠落是建筑工程施工中常见的安全事故之一。在一些高处作业施工过程中,比如外脚手架的搭设和大型机械设备的安装。在作业时,如果没有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很容易造成设备件或者作业人员高空坠落;(2)坍塌事故是建筑工程施工中一旦发生常常会造成较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事故。在施工过程中,基坑坍塌的原因主要有放坡系数不符合要求、边坡防护不到位、运输车辆的超重、土质不良、排水不畅等;(3)触电事故是建筑施工中常见发生的事故之一。施工现场通常存在着大量的用电设备和电缆线路,如果电箱安装不当、电缆线路的绝缘不良、用电设备的维修维护不到位,就可能会发生触电等事故;(4)火灾事故,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消防安全是一个严重的安全问题。建筑工地往往有很多易燃、易爆的物质以及火源,比如模板、保温板、防水卷材等,如果不好好管理,不提前采取有效的防火措施,很有可能会引发火灾,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 建设工程科学安全管理的发展趋势

2.1 大数据技术的应用

大数据技术可以对施工过程中的各种安全数据进行收集、分析与处置工作,为安全管理决策提供科学的支撑依据。通过对历史安全事故数据的分析,可以探寻事故发生的内在规律并剖析成因,进而制订与之匹配的预防策略。同时,大数据技术还可以对施工现场的实时安全数据进行分析,预判潜在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预先部署针对性的防范举措,提高安全管理的前瞻性和科学性。

2.2 加强一体化问题识别机制的构建

安装班组结构在建筑工程项目前期阶段不稳定,新人员多、经验差,对设备性能与风险点缺乏掌握,导致质量隐患与作业安全风险交织。为实现快速识别与预警,建筑工程项目部组织技术负责人与安全专员联合建立交叉风险识别模板,以设备结构参数、作业空间约束、电气接口复杂度为核心要素,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分类预设,提前形成可视化风险清单。同时基于现场节点制定作业前技术交底制度,将每道关键工序的质量控制点与安全防控点整合为双维巡检表单,实现一次巡查、双重识别,提升隐患发现效率。

2.3 构建全面的安全文化体系

安全文化是安全管理的灵魂,构建全面的安全文化体系是解决安全问题的根本之道。企业应将安全文化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通过制定安全行为规范和价值导向,明确员工在安全管理中的责任和义务,使安全行为成为员工的自觉行动。例如,制定员工安全行为准则,明确在施工现场必须遵守的安全规定,如正确佩戴个人防护用品、严禁违规操作等,并通过培训和宣传,使员工深入理解并自觉遵守这些规定。同时,企业应积极开展安全文化活动,通过多种方式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例如,定期举办安全知识讲座、安全技能竞赛等活动,增强员工对安全文化的认同感和参与度。此外,企业领导应以身作则,带头遵守安全规定,积极参与安全文化活动,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引领员工共同构建安全文化。

2.4 严格执行与监督机制建立健全

为确保安全管理标准得到有效执行,将建立健全严格的执行与监督机制。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将明确各自在安全管理中的职责和义务,形成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工作关系。建设单位在项目招标阶段,将把施工单位的安全管理能力和业绩作为重要的评标指标,优先选择安全管理水平高的施工单位承接项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建设单位将定期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对不符合安全标准的行为及时提出整改要求,并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复查。施工单位将建立内部安全管理责任制,将安全管理责任层层落实到每个部门、每个岗位和每个施工人员。制定详细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确保施工人员熟悉并严格遵守安全标准和操作规程。同时,施工单位将设立专门的安全管理机构,配备足够数量的安全管理人员,加强对施工现场的日常巡查和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安全违规行为。监理单位将充分发挥其监督职能,严格按照安全管理标准对施工过程进行监理。在施工前,对施工单位提交的施工组织设计、安全专项方案等进行严格审查,确保方案符合安全标准要求。在施工过程中,对施工现场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和违规行为,及时下达监理通知单,要求施工单位限期整改。对拒不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及时向建设单位和相关主管部门报告,依法依规严肃处理。通过建立健全严格的执行与监督机制,保障安全管理标准在建设工程中的有效实施,提高安全管理的规范化水平。

2.5 建立事故隐患排查记录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加强对危险源进行定期检查和分析,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建立一套标准的记录表,并将每一次的危险检查记录都记录下来。记录表必须包含下列各项:(1)基本资料,如检查的时间、地点及检查人员。同时,对已查明的危险隐患进行了详细的记载,包括隐患的种类、地点、程度及可能造成的危害;(2)对存在的危险源进行处置,包括所采取的措施、处置结果等。对隐患的处理应采取“五定”的原则;(3)对建筑工程施工存在的问题要进行监控、追踪,以确保能够得到及时的处理。通过对危险源的分析,并对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笔者以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事故报告为研究对象,挖掘其致因信息,揭示其共现特征。

结语

随着科技的持续迭代升级以及对安全管理要求的提升,建设工程科学安全管理正朝着信息化、人性化、绿色化、全过程化和国际化的方向发展。建设工程施工企业需紧随时代发展的节奏,积极应用信息化技术,深入贯彻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理念,加强绿色施工与安全管理的融合,强化全过程安全管理,加强国际化合作与交流,不断提高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水平,为建设工程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和谐作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张休.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管理和现场安全管理分析[J].砖瓦世界,2024(7):169-171.

[2]李国瑞.加强建筑工程现场施工安全管理的应急措施[J].建筑•建材•装饰,2025(4):22-24.

[3]唐中伟.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与事故预防策略[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5(06):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