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谈高职院校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教学质量的提升策略

作者

黄波

安徽汽车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合肥 230601

近几年来,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汽车保有量持续增长,截至 2025年 6 月底,全国汽车保有量为 3.59 亿辆,其中新能源汽车占比为 10.27% ,保有量约 3689 万辆。如此庞大的汽车保有量以及巨大的潜在市场需求,都为汽修人才的未来就业和良好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机会,也让高职院校的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教学拥有非常光明的前景,当然,更对汽修人才的知识结构、服务意识、理念创新与技能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我国,高职院校目前作为主要的培养汽修人才的“摇篮”,一直肩负着教书育人、培养优秀汽修人才的重任,然而,仍有部分高职院校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存在课程设置滞后、教学理念落后、实践教学薄弱、师资结构失衡、毕业就业率低等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导致高精尖的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与汽车保养、维修市场需求严重脱节,给汽车用户带来很大的不便。对此,为了最大化满足汽车用户的多元化需求,如何提升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教学质量,培养适应行业变革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成为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高职院校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教学现状与问题

(一)教学方式较单一,学生学习兴趣差

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是一门极其讲究理论与实践紧密相结合的学科,该教学要将书本理论知识和学生的动手实践联系起来,在实践中学,将所学应用于实践。而很多高职院校的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教学,主要以课堂理论讲授为主,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反而让学生成为被动接受知识的人,导致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差,再加上很多课堂教学缺乏项目化、任务驱动等互动式教学手段,很难最大化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导致了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二)课程设计有局限,与岗位需求相脱节

高职院校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教学,要以就业为导向,要通过系统全面的课堂教学让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学生切实熟练掌握各种先进的汽修技术,顺利就业走上工作岗位,帮助学生们成为深受市场青睐的新型技工人才。可是,不少高职院校在课程设计上缺乏创新,较多教师仍旧按部就班,没能做到教学的与时俱进,课堂教学以机械维修为核心,明显缺乏新能源汽车技术、电子控制诊断等新兴的教学内容,而且,教材更新周期长,部分院校仍使用老旧车型案例教学,明显与汽车行业的发展相脱节,导致学生学习的知识过时,这也为他们今后的就业产生了阻碍。

(三)优秀教师欠缺,教学资源不足

受经费、人才、硬软件设施设备的限制,部分高职院校实训设备陈旧,新能源汽车检测仪器、ADAS 标定设备等教学资源严重不足,学生动手操作机会有限。特别是优秀教师团队建设滞后,严重影响了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教学水平,据相关数据显示:师资队伍“双师型”比例低,专业教师中具备企业工作经验的不足 30% ,部分教师对新技术掌握滞后,难以胜任实训指导。再加上,多数高职院校与学科教学仍以笔试为主要考核方式,未能有效评价学生的故障诊断、团队协作等综合动手能力,对课堂教学的评估效果不科学,也影响了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课堂教学方案的及时优化与调整。

二、高职院校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提升教学质量的策略

笔者作为一名高职院校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教师,结合自己的汽车技术教学实践,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系统化、科学化思考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教学质量提升的可行性策略:

(一)优化教学方案和课程设计

高职院校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教学,一定需要有市场就业的远瞻性,要以服务学生未来的顺利就业为主,因此,在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教学时,教师要以岗位需求为导向,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譬如可以联合区域内的龙头企业(如江淮汽车、大众汽车、蔚来汽车等)以及途虎养车、京东养车等众多汽修门店,实地开展人才需求调研,切实了解车企和汽修门店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从而将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教学项目,进行教学方案的优化,为学生教学先进的汽修理念和实用的汽修技巧,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与此同时,在课程的科学设计方面,高职院校教师也需要大力构建“模块化 +. 项目化”课程体系,譬如将专业教学课程分为“基础模块”(如机械基础、电工电子)、“核心模块”(如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拓展模块”(如智能网联技术)等多个部分,再对各个教学模块进行针对性考核;并实现教学动态更新机制,加强校企联合,例如联合合作汽车企业,根据车企实际需求来定期修订课程标准,为车企定点培养专业汽修人才。

(二)重点加强师资人才培养与引进

在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仍处于关键的核心地位,虽然在新课改的指导下,学生是教学的中心,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就离开大量优秀的师资力量,这也直接关乎着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教学质量的提升。对此,很多高职院校都在师资力量的培养与引进方面加大投入,并不断努力打造“双师型”结构化师资队伍,以此提高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比如实行汽车企业工程师驻校制度,或聘请品牌汽车 4S 店技术总监担任兼职教师,承担“汽车常见故障诊断”“汽车专业维修与保养”等课程的实训部分教学;还可以每年指派优秀的教师到知名车企参加短期实践轮训或到合作汽车企业挂职一段时间,帮助他们积累更多实用的实战经验,然后再回到课堂,将这些经过实践检验过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提高专业教学质量。

(三)科学推进教学方法改革与考核评价

高职院校科学推进教学方法改革与考核评价也是一个直接影响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环节,特别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任何学科的教学都需要积极创新。对此,高职院校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教师,可以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方法,即一方面,高职院校加强线上资源建设,利用人工智能、多媒体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等前沿科技,开发“汽车故障案例库”在线平台,收录众多汽车典型故障和维修处理相关教学视频,方便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教师随时调取,学生也可自行扫码反复观看,这样教学效率大大提高。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线下翻转课堂,譬如课前学生通过微课学习“自动变速箱阀体结构”,课堂以小组为单位实车拆解阀体,教师针对共性错误集中讲解,加深学生对常见性错误的认知。此外,建立“多元多维”的科学考核评价体系对提升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教学质量也是大有裨益的。

三、结语

总之,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高职院校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教学质量的提升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能急于求成,而是需要广大教师根据该学科教学的内在特点,循序渐进,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教学水平,加快教学方式的创新,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唯有如此,方能培养出既掌握传统机械维修技艺、又精通新能源汽车技术,还深受汽修市场欢迎的复合型技能人才,提高学生就业率,并努力为我国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秦磊.论如何提高中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教学质量[J].科技风,2019(22):65.

[2]于永康.浅谈中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教学质量的提升策略[J].职业教育,2020(37):124.

作者简介:黄波,1983 年 10 月 8 日出生,男,汉族,湖北襄阳人,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学士本科,单位:,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汽车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