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工程施工中的技术难点与技术创新
高迎
身份证号码:370303199210116643
摘要:随着人们对于电力能源需求量与日俱增,电力工程施工规模不断扩张,相关施工技术的强化对于提升工程质量、保障施工安全、提高施工效率具有重要意义,科学合理开展施工,能提高工程项目施工建设水平,保障施工稳定性。基于此,文章重点论述了电力工程施工中的技术难点与技术创新。
关键词:电力工程;技术难点;技术创新
引言
一直以来,电力工程项目作为我国基础项目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贯彻落实标准化工艺方案对于预防潜在质量风险、提升项目工艺施工效果有重要意义,但在实际上,现阶段电力工程项目呈现出施工技术水平难度高、工程量增多等特征,导致整个施工阶段面临更多的风险。因此为有效预防电力工程项目施工中的质量风险问题,则需要进一步完善标准化工艺方案,并寻找科学可行的技术创新手段,这也是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
1电力工程施工中的技术难点
1.1电缆线路施工技术难点
(1)城市中的地下空间常常已被多种管线占用,如水管、燃气管和其他通信线路,使新的电缆线路敷设需精确规划路径以避免与现有设施冲突。
(2)地下环境的不确定性,如不同区域的土壤类型和含水量,会对电缆敷设造成影响,特别是在需要深埋电缆的情况下,施工团队必须进行详尽的地质勘探和评估。
(3)长距离电缆敷设对设备的定位精度和施工技术要求极高,误差控制成为施工过程中的一大挑战。
1.2变电站施工技术难点
(1)变电站内的主要设备(如变压器、断路器及隔离开关等)需要精确安装在预定位置,且对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要求极高。这些设备的安装误差必须控制在极小范围内,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电磁干扰的控制对于保障变电站设备的正常运行和降低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至关重要,需要采用高效的屏蔽和接地技术。
(3)由于变电站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热能,如何有效地进行热管理,确保设备不因过热而损坏或降低效率,成为施工过程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技术难点。
2电力工程施工技术创新
2.1虚拟现实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技术
在电力工程施工环节,使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通过对不同时间段产生的数据进行有效地收集和分析,为工作人员提供精准的设计方案。通过对历史数据信息和设备运行性能进行有效地收集和提取,能够进一步优化电力设备配置方案,切实提升系统运行效率。依托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技术,还能够实现对整个电力系统运行故障的实时监测,进而制订科学合理的维护策略,尽量减少设备故障引起的损失,切实提升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虚拟现实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技术都能够将收集的信息数据更加直观地呈现给管理人员,实现对电力工程建设全过程的模拟,以进一步优化施工方案,切实提升工程项目建设效率。通过对收集的海量信息进行全面分析,能够及时发现现场潜在的风险因素和创新点,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手段和新型材料,为电力企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持。此外,数据分析技术的应用还能够为施工团队调整工作策略,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通过仔细对比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对现有的施工方案进行优化和改进,显著提升电力工程建设效率。
2.2BIM建模技术
在电力工程施工中,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技术的运用为项目带来了全新的运行模式。施工人员在建立BIM模型后,可精确模拟出电力设施三维结构,实现设计、施工、运维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化呈现。随着项目进展,BIM模型可以持续更新,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可以运用BIM技术进行碰撞检测和优化设计,在BIM系统中模拟设备间的空间关系,提前发现设计中的潜在冲突,避免施工过程中的返工和延误;通过智能化的设计优化,提高施工效率,降低项目成本。此外,数字化智慧工程项目的构建也是电力工程施工中的重要内容。借助数字化方式,能提高施工过程的透明度,为项目的决策和优化提供有力支持。
2.3自动化与机器人技术
在电力工程施工中应用自动化与机器人技术可从根本上提高工程项目建设效率,切实降低施工成本,同时规避现场潜在风险因素。在施工环节,将机器人搭载于变压器、继电器、开关等机械设备上,通过精准操控机器人能够确保各设备连接稳固,保障设备安装位置的精准度。无人机技术可精确获取施工现场的数据图像,为后续电力设备的维护管理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在电力施工现场的重物搬运环节,运用机器人技术能有效减轻工作人员的作业负担,提高施工效率。自动化系统主要用于实时监控现场设备的运行状态,及时察觉潜在异常。自动化系统通过全面采集电力设备的运行数据并加以有效分析,进而制订计划性维护策略。在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自动化和机器人技术能够执行一些重复性指令。由于机器人技术精准度更高,不仅能确保任务执行效果,有效减少人为操作误差,还能显著降低人力成本。综上所述,在电力工程施工环节运用自动化与机器人技术可大幅提升工程项目建设效率,降低成本支出,推动电力工程建设事业朝着更加智能化、自动化的方向持续发展。
2.4智能监控与安全保障技术
在电力工程施工中,智能监控与安全保障技术的应用至关重要。通过视频监控系统的智能化升级,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现对施工现场的全面监控。当检测到不规范行为或异常情况时,系统会立即触发实时预警,并启动应急响应机制,保障施工安全和效率。同时,基于物联网的人员定位系统可以实时追踪施工人员的位置和轨迹。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快速掌握施工人员的分布情况,优化施工流程。在紧急情况下,系统能够快速定位并引导救援人员到达现场,缩短响应时间,提高救援效率。此外,针对关键施工环节,可以建立专项监控系统,利用集成传感器和远程监控系统实时监测设备的工作状态和参数。结合数据分析技术建立预警机制,能提前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并采取相应措施,保证施工过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为电力工程施工提供有力保障。
2.5数字孪生技术
在电力工程施工环节,使用数字孪生技术能够极大地提升电力行业发展速度,通过对整个施工环节进行有效模拟,能够为电力工程规划设计、施工流程提供有效的优化策略,提前发现可能潜在的问题。使用数字孪生技术通过对收集的实时数据进行有效的反馈和模拟,还能帮助管理人员正确决策。在数字孪生模型的大力支持下,能够对现场的各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提升资源利用率,切实提升电力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结语
电力工程施工中的技术难点涵盖多个方面,这些挑战直接影响施工质量和系统运行的可靠性。通过采纳前沿技术和创新策略,如虚拟现实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技术、BIM建模技术、自动化与机器人技术、智能监控与安全保障技术、数字孪生技术,不仅能有效解决诸多施工难题,还能提升施工效率和环保性能。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力工程施工将在智能化与可持续性方向迈向更高的水平,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吕泓燃.克南电力工程项目施工过程成本管理研究[D].沈阳:沈阳建筑大学,2023.
[2]张思锦.变电站安装施工过程中电气安装技术探讨[J].电站辅机,2024, 45(4):23-26,50.
[3]滕骁睿.数字化技术在高压输电线路施工中的应用[J].电子技术,2025,54(1):248-249.
[4]邓闯.电力工程配电线路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探讨[J].电力设备管理, 2024(21):213-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