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拉萨河城区段水质监测指标筛选及污染特征研究

作者

益西卓玛

西藏自治区水文水资源勘测局 西藏 拉萨 850000

河流域位于自治区的市,是的母亲河,对该地区的生态系统、经济发展以及居民生活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随着城市化的推进,河城区段的水质问题逐渐显现,污染负荷加重,尤其是溶解氧浓度下降、氨氮和化学需氧量超标等问题,影响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和生态功能。水质监测作为水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对于及时发现水质变化和预测污染趋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针对河城区段的水质特征及污染源,现有的研究还存在一定的不足。本研究通过筛选适用于该区域的水质监测指标,并深入探讨污染特征,旨在为河的水质管理与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对水质现状的分析和污染源的剖析,可以为今后改善水环境质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提供参考,并助力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1. 河城区段水质现状与污染问题

1.1 河城区段水质现状分析

河城区段的水质状况近年来引起了广泛关注。根据现有水质监测数据,部分关键水质指标的变化趋势反映了该区域水质的不稳定性。溶解氧(DO)是评价水质健康的重要指标,在城区段的水体中,溶解氧水平普遍偏低,特别是在污染较为集中的区域,水体的自净能力受到显著影响。化学需氧量(COD)则反映了水体有机污染的程度。当前,河城区段的 COD 浓度在一些监测点超出了正常范围,尤其在雨季,河水中的有机物浓度显著上升。氨氮(NH₂₂-N)浓度也是一个重要的水质指标,表征水体的富营养化水平。城区段的氨氮浓度显示出逐步上升的趋势,尤其在排污口附近,水体的氨氮浓度明显增高,反映了生活污水和农业面源污染对水质的负面影响。其他水质指标,如总磷(TP)和总氮(TN),也显示出一定的污染趋势,进一步加剧了水体的富营养化问题。

1.2 主要水质污染问题及影响

河城区段面临着若干突出的水质污染问题。首先,溶解氧水平较低,尤其是在水体较为封闭或排污较重的河段,水体的自净能力大打折扣。水中氧气含量不足,不仅抑制了水生生物的正常生长,还导致了水体生态系统的退化。富营养化问题同样不容忽视。随着氮、磷等营养盐的过量输入,河城区段出现了水华现象,水体浑浊,光照透过率降低,进一步影响了水中的植物和动物。高浓度的氨氮和总磷对水体中的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带来严重压力。此类污染不仅影响水质,还威胁到水生物种的多样性,破坏了河流的生态平衡。水体污染还可能影响周边地区的居民健康,水质恶化可能导致水源短缺,并增加水处理的成本,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一定威胁。

2. 水质监测指标筛选及其科学依据

2.1 水质监测指标筛选原则与方法

在河城区段的水质监测中,选择恰当的水质监测指标是确保水质管理科学性的关键。筛选水质监测指标时,首先需要考虑指标的代表性和敏感性。代表性强的指标可以真实反映水体的整体状况,而敏感性高的指标能够及时反映水质的微小变化。此外,监测指标还需具有操作性,便于长期监测和数据积累。对于河城区段来说,COD 和 DO 是两个关键指标,分别反映水体的有机污染水平和氧气供应状况。氨氮、总磷等指标则能准确反映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尤其是在污水排放较为集中的区域。选择这些指标,不仅有助于及时发现污染物质的变化,还能为水质保护和治理提供数据支持。最后,结合地理、气候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监测点位和频率,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代表性。

2.2 指标与污染特征的关联分析

水质监测指标的变化反映了污染源的分布与特性。COD、DO、氨氮等指标直接与污染源的特征紧密相关。例如,COD 的升高通常与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及农业径流等有机污染源密切相关。特别是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地区,生活污水和工业排放对水体的有机污染产生了较大影响。溶解氧的降低则往往是由于有机物的分解消耗了大量氧气,这与水体中的有机负荷量有直接关系。氨氮和总磷的增加反映了水体的富营养化现象,这与农业施肥、污水排放等活动密不可分。通过对这些指标的分析,能够揭示污染源的主要来源及其对水质的具体影响。水质监测指标不仅为污染源追踪提供了数据依据,还能够指导污染治理措施的制定,确保水质保护工作更加科学有效。

3. 河城区段污染特征及其生态风险

3.1 污染物的种类与来源分析

河城区段的水质污染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农业面源污染以及局部工业污染。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氮磷化合物,是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来源之一。尤其是人口密集区域,污水处理设施不完善的地方,污水的排放直接导致了氨氮和总磷等污染物的浓度升高。农业面源污染同样对河城区段水质产生了显著影响。施用化肥和农药的流失,使得河流中氮、磷等营养盐的浓度增加,进一步加剧了富营养化现象。工业污染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虽然城区内大规模的工业排放较少,但部分小型工业设施仍可能排放未经处理的废水,带来有害物质的直接污染。所有这些污染源的作用,使得河城区段的水质逐渐恶化,影响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和生态稳定性。

3.2 水质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与风险评估

污染物的积累对河城区段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深远的影响。溶解氧的降低使得水生生物,尤其是一些对氧气需求较高的物种,面临生存压力。水生植物和浮游生物的生长也受到了抑制,导致生态系统的功能逐步丧失。富营养化的水体常常促进蓝藻的暴发,水华现象使得水质变得浑浊,光照无法有效到达水底,影响了底栖生物的生存环境。更严重的是,这些污染物还可能通过食物链进入到更高层次的生物,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长期以来,水质污染将对河的生物多样性造成威胁,进而影响生态服务功能的发挥。水质污染的生态风险,不仅限于水体的健康,也可能带来周围环境的连锁反应,造成不可逆的生态损失。

4.结语

河城区段作为市的主要水体之一,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水质污染问题。通过对水质现状的分析,本研究揭示了河城区段在溶解氧、化学需氧量、氨氮等指标上的异常变化,这些变化不仅反映了水体受到污染的严重性,也暗示了生态系统的潜在危机。在水质监测指标筛选方面,选择 COD、DO、氨氮等指标的分析为准确识别污染源和水质变化提供了科学依据。这些指标与污染特征的密切关联,进一步揭示了生活污水、农业污染及局部工业污染对水质的影响。污染物的种类和来源的分析表明,河城区段水质污染主要源自城市化进程中的生活污水排放、农业面源污染和一些工业排放。水质的恶化对水生生态系统构成了显著威胁,尤其是水生生物的栖息环境和水体自净能力受到压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出现隐患。综合来看,河城区段的水质污染问题不仅影响生态健康,也制约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未来,随着对污染特征和源头的进一步认识,水质监测与治理措施的不断优化,河的水质有望得到改善。该研究为今后的水质管理和环境保护提供了宝贵的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也为相关部门制定有效的水质保护措施提供了实践指导。

参考文献:

[1] 乔丽.河流域主要水文生态要素对气候变化的响应[D].长安大学,2020.

[2] 贾悦.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大学,2023

[3] 孙晶.河流域下游湿地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和生态风险评价[D].大学,2022.

[4] 汤轶明.区域水环境评价及可持续发展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24.

[5] 陈歆,靳甜甜,苏辉东,等.河河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J].生态学报,2019,39(03):799-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