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时代中职会计教学模式改革的策略探讨
王川美
攀枝花市经贸旅游学校 四川攀枝花市 617000
引言
数字经济浪潮下,数据逐步成为关键生产要素,数字化技术也日益成为重要依托,在这一进程中,诸多行业的发展态势正经历着潜移默化的转变。会计作为经济活动中重要的管理工具,在数字技术的持续影响下,其工作模式也呈现出一系列新变化。中职会计教育旨在为中小企业培育出纳、会计核算等基层岗位人才,当前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仍围绕“手工账+传统软件”展开。由此,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当下,探索中职会计教学模式的革新路径,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1 数字经济对中职会计岗位的能力新要求
1.1 基础能力:数字化工具操作
随着数字技术在会计领域的深度渗透,会计核算的作业方式正经历从传统手工记账向数字化处理的转型。这一趋势使得市场对中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技能要求发生显著变化,熟练掌握智能财务软件(如用友U8Cloud、金蝶K/3WISE)、电子发票管理系统及税务申报系统等数字化工具,完成凭证自动化生成、智能化对账、便捷化税务申报等基础工作,逐渐成为行业用人的重要考量。从某制造企业公布的招聘数据来看,具备独立操作财务共享平台能力的应聘者,相较仅掌握传统会计技能的求职者,获得录用的可能性高出约 40% 。
1.2 核心能力:数据处理与分析
在数字经济的发展趋势下,会计人员的职能转变逐渐显现,从传统的“核算员”角色向“数据分析师”转型成为一种值得关注的方向。掌握基础的数据清洗、筛选以及可视化技能,或能为职业发展带来新的契机。以实际工作场景为例,借助Excel数据透视表对销售数据进行分析,挖掘其中潜在的趋势;运用财务软件内置的BI模块生成成本分析报表,这些操作或许可以为企业的库存管理、定价策略等决策环节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值得留意的是,不少中小企业在人才需求上,对“业财融合”能力的重视程度日益提升,期望会计人员能够通过数据洞察,对企业经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读与剖析。
2 当前中职会计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2.1 课程体系滞后于数字技术发展
教学内容迭代节奏待优化:当前教材体系仍将手工记账流程(如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等传统内容)作为核心模块,而智能财务、电子税务等数字化转型关键领域的内容仅作为辅助章节呈现,在教材整体占比中相对较低。同时,大数据分析、区块链技术等前沿技术应用在教学内容中的体现较为有限,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对数字化工具应用场景的全面认知。
课程体系协同性可进一步提升:现有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多聚焦单一软件的基础操作,在财务共享中心流程设计、跨系统数据交互等实际应用场景的教学覆盖上有所不足。此外,与《经济法基础》《企业管理》等相关课程的协同教学模式尚未充分构建,导致学生在培养业财融合思维的过程中面临一定挑战。
2.2 教学方法与数字化环境脱节
教学模式以讲授引导为主:当前课堂教学多以PPT展示结合习题讲解推进,学生在知识吸收过程中主动参与度有待提升。在数字化场景教学实践方面,尚有优化空间。例如在讲解"费用报销"内容时,教学内容更多聚焦于传统手工审批流程,对于电子报销系统中智能审核、影像归档等数字化功能的模拟与实践教学开展较少。
实践教学环节可进一步深化:校内实训多采用预设模拟账套开展教学,数据及流程相对固定简化,与企业实际数字化工作场景存在一定差异;校外实习受会计岗位保密性要求影响,学生接触企业核心财务系统的机会有限,在实践教学深度和广度上还存在拓展可能。
3 数字经济时代中职会计教学模式改革策略
3.1 重构课程体系,融入数字化内容
3.1.1 模块化课程设计
基础模块(建议占比 40% ):可考虑保留会计基础、税法等核心内容,适度精简手工账流程教学,加强学生对会计原理的理解;数字模块(建议占比 40% ):或许可以新增《智能财务软件操作》《电子税务实务》《Excel数据分析》《财务共享中心模拟》等课程,其中智能软件教学可覆盖用友、金蝶等主流系统;
拓展模块(建议占比 20% ):不妨开设《区块链与会计应用》《数据安全基础》等选修课程,助力学生了解前沿技术发展。
3.1.2 跨学科知识融合
可以探索会计与信息技术、企业管理的交叉教学路径。例如,在《成本会计》教学中,可引入生产管理系统(MES)的数据对接案例;在《财务管理》课程里,结合电商平台数据,分析客户消费行为对现金流的影响。据某中职学校教学实践反馈,采用此类融合教学方式后,学生“业财融合”能力测评通过率有所提升,增幅约为 25% 。
3.2 创新教学方法,模拟数字化场景
3.2.1 项目式教学与情境模拟融合
“电商企业月度核算”项目:学生分组模拟财务、业务、仓储等岗位角色,借助虚拟电商平台(如仿照“京东店铺”搭建虚拟场景)获取销售数据,在金蝶系统中尝试完成智能对账、电子发票校验、税负测算等系列操作流程;“财务共享中心运营”项目:设置费用报销、应收应付核算等模拟模块,引导学生探索处理系统自动识别的“异常发票”“超预算报销”等实际问题。
3.2.2 虚拟仿真与直播教学应用探索
可考虑运用VR技术搭建虚拟财务共享中心场景,让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了解不同岗位的协同作业流程;同时,可以尝试邀请企业会计人员通过直播形式,展示电子税务局的最新功能(如“全电发票”开具流程),并针对学生在数字化操作过程中遇到的困惑进行解答。据部分中职学校反馈,开展直播教学后,学生对税收政策更新内容的知晓程度有较为明显的提升,知晓率从约 50% 提高至 85% 左右。
3.3 搭建“三位一体”实践平台
3.3.1 校内仿真实训中心
基础操作区:配备用友、金蝶等较为常用的财务软件,能够模拟中小企业全流程核算工作;共享业务区:设置费用报销、资金结算等相关岗位,尝试模拟财务共享中心的分工协作模式;数据分析区:配置Excel高级应用、PowerBI等分析工具,帮助学生从销售数据中挖掘财务信息。
3.3.2 校企协同实践基地
线上:借助企业授权的云财务系统(如畅捷通好会计),为学生创造远程参与真实企业票据录入、纳税申报等基础工作的机会;线下:安排学生定期前往企业财务部门,观察学习数字化工作流程(如智能记账机器人的操作),并适当参与数据整理等辅助性工作。
结束语
在数字经济浪潮下,中职会计教学模式的革新存在优化空间。若尝试从传统核算核心的固有模式,向融合数字化操作、数据分析与岗位适配能力培养的方向探索,或能为教学发展带来新的可能。展望未来,随着元宇宙、大模型等前沿技术在会计领域的逐步渗透,中职会计教学或需保持动态革新。在不断适应数字经济发展趋势的过程中,中职会计教育将更有机会培育出兼具会计专业知识、数据处理能力与技术应用素养的复合型技能人才,为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赵慧玲.数字经济背景下中职会计专业教学创新改革分析[J].老字号品牌营销,2024,(20):225-227.
[2]陈欣欣.数字经济时代中职会计高效课堂的构建研究[J].财会学习,2024,(27):149-151.
[3]陈妍.数字经济环境下中职会计专业课程改革研究[J].老字号品牌营销,2024,(16):206-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