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高混凝土坝温度应力试验检测方法及防控技术

作者

刘新昱

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陕西 西安 710065

高混凝土坝作为现代水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大规模水库、堤坝和水电站等项目。然而,由于施工过程中水泥水化热的积累及外界气温变化,高混凝土坝在早期阶段容易产生温度应力,进而引发裂缝、变形等问题,影响其安全性和耐久性。温度应力问题的有效检测与控制对保障大坝的稳定运行至关重要。近年来,随着试验检测技术的发展,温度应力的监测手段日益多样化,而防控技术也不断取得新的进展。本文旨在系统分析温度应力的检测方法与防控技术,为高混凝土坝的安全施工和长期使用提供技术支持与理论依据。

1、高混凝土坝温度应力的产生与影响

1.1 温度应力的产生机制

水泥水化反应是混凝土硬化过程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在水泥与水的反应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热量,形成水化热。这些热量在混凝土内部聚集,导致不同位置的温度升高。当温度变化不均匀时,混凝土各部分的膨胀与收缩程度不一,进而引发温度应力。尤其是在大规模混凝土结构中,水化热的影响更为显著,尤其是对于高混凝土坝这类大体积工程,水化热堆积效应明显。再者,外部环境的气温波动也会加剧这一问题。当气温骤升或骤降时,坝体外层与内部的温差更为明显,温度梯度加大,从而导致坝体内部不同部位产生不同程度的应力。这些应力累积,不仅影响坝体结构的安全性,还可能加速裂缝的生成与扩展。因此,混凝土内部温度梯度与外界气温波动之间的相互作用,往往是温度应力产生的根本原因之一。

1.2 温度应力对大坝结构的影响

温度应力一旦在混凝土中产生,随之而来的就是对结构的影响,尤其是裂缝与变形问题。裂缝的产生往往是温度应力积累的直接后果,随着裂缝的逐渐扩大,坝体的整体稳定性会受到严重威胁。特别是在大坝的关键承重部位,裂缝的存在不仅影响力学性能,还会影响大坝的水密性,进而影响水坝的使用功能。随着时间推移,这些裂缝会通过水流和温度变化继续扩展,可能导致更大的结构性损害。此外,温度应力对坝体的使用寿命也带来了隐患。温度循环变化较大的地区,温差的反复作用使得混凝土反复膨胀与收缩,加剧了材料的疲劳老化,从而影响大坝的长期耐久性。因此,温度应力的影响并非短期问题,它直接关联着大坝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2、高混凝土坝温度应力试验检测方法

2.1 温度监测方法

高混凝土坝的温度监测方法通常包括温度传感器和热电偶的应用,这些设备广泛用于测量混凝土内部各层次的温度。通过在坝体不同深度和位置布设传感器,能够实时采集不同位置的温度数据,进而为分析温度场提供有效依据。这些传感器不仅能测量温度变化,还能揭示水泥水化反应中的热量分布情况。然而,随着监测深度的增加,传统的传感器在大坝中的适应性受限,出现了新的挑战。在此背景下,温度场的数值模拟与分析成为了补充手段。通过先进的计算机仿真技术,可以模拟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分布和变化趋势,为坝体的温度监控提供更加精确的数据支持。这一方法能够有效预测坝体在不同施工阶段、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温度变化情况,从而帮助工程人员制定更加合理的施工和养护方案。

2.2 应力监测方法

应力监测技术对于高混凝土坝的安全性分析至关重要。在当前的监测技术中,常用的设备有应变计和光纤光栅技术。应变计可以在坝体不同位置监测混凝土的应变变化,从而反映出内部温度变化引发的应力。光纤光栅技术则具有更高的精度与抗干扰能力,能够实时采集坝体应力数据,尤其适用于监测大坝的复杂结构和高风险区域。这些应力监测手段为温度应力的实时跟踪提供了有效手段。然而,单一的监测方法难以全面反映坝体的受力状态,综合监测系统应运而生。综合监测系统能够集成温度、应力、位移等多项数据,通过实时数据采集与分析,进行全方位的监控,确保不同监测指标间的协调性与一致性,进而提升应力监测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3、高混凝土坝温度应力的防控技术

3.1 温控措施

高混凝土坝的温控措施对温度应力的有效控制起着决定性作用。除了优化混凝土配合比和选用低热水泥、矿物掺合料以外,施工过程中的温度控制也尤为关键。浇筑过程中,分层浇筑不仅能确保每一层的温度较为均匀,而且还能有效避免因温度差异过大引发的裂缝。特别是在大坝结构的深部,温度波动较为剧烈,通过在混凝土内部设置冷却管道,能够实现温度的快速调节,减少因水化热积聚产生的温度应力。此外,合理设计冷却系统,保持水流的循环流动,也能进一步提高温控效果,防止大坝体内温度差异过大,最终降低温度应力对坝体结构的潜在威胁。

3.2 裂缝控制与修复技术

裂缝的控制和修复是温度应力防控技术中的关键环节。由于温度应力会导致混凝土发生裂缝,提前监测裂缝的形成并对其进行有效管理至关重要。现代裂缝监测技术,如应变计和光纤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控坝体内部微小裂缝的变化,及时发现潜在问题,防止裂缝进一步扩展。养护措施在裂缝控制中也占有重要地位,通过适当的表面保温,减少混凝土表面温度的剧烈变化,可以有效防止裂缝的发生。对于已产生的裂缝,常见的修复方法如灌浆修复技术,可以及时填补裂缝并确保坝体的密实性,防止水渗透。此外,采用粘接修复技术,结合材料特性与裂缝状况,能够有效避免混凝土内部钢筋的腐蚀,延长大坝的使用寿命,保障结构稳定性。

4、结语

高混凝土坝在建设过程中,由于温度应力的作用,容易导致结构性裂缝、变形等问题,影响坝体的整体安全性和耐久性。温度应力的产生主要与水泥水化反应引发的水化热、外界气温波动及浇筑过程中的温度不均等因素密切相关。通过对温度和应力监测技术的应用,尤其是温度传感器、应变计和光纤光栅技术的结合,能够有效监测和分析坝体温度应力的变化,进而为预防与控制提供数据支持。同时,针对温度应力问题,本文提出的防控技术,如优化混凝土配合比、分层浇筑、冷却管道的使用以及裂缝修复技术等,能够有效减缓温度应力的产生与扩展,保障大坝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通过合理的监测与防控措施,高混凝土坝的温度应力问题能够得到有效控制,进一步延长坝体的使用寿命。未来,在高混凝土坝施工及养护过程中,温度应力的研究仍需不断深化。随着技术的进步,新的监测手段和防控措施将不断涌现,为保障大坝的安全运行提供更加科学的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 赵志方,王哲,朱敏敏,等.基于温度—应力试验的混凝土温度应力仿真[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24,52(05):487-491.

[2] 赵志方,郑智宏,赵志刚,等.碳纳米管增强面板混凝土的早龄期自收缩研究[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22,50(06):639-645.

[3] 赵志方,吴旭,张振宇,等.碳纳米管增强堆石坝面板混凝土早龄期热膨胀系数研究[J].硅酸盐通报,2021,40(02):465-472+512.

[4] 赵志方,张广博,施韬.超高掺量粉煤灰大体积混凝土早龄期热膨胀系数[J].水力发电学报,2019,38(06):41-48.

[5] 崔溦,冀天竹,吴甲一.热膨胀系数对早期混凝土性态影响试验及数值模拟[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44(03):355-36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