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力发电电气与电力营销协同发展策略
纪永强
陕西黄陵发电有限公司
一、引言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火力发电企业面临着市场竞争加剧、环保要求提高、新能源替代等多重挑战。在这一背景下,火力发电企业的电气专业(负责发电设备运行、维护、调度等)与电力营销专业(负责市场开拓、客户服务、电量交易等)不再是相互独立的环节,而是需要紧密协同、形成合力,以应对复杂的市场环境。
当前,部分火力发电企业存在电气专业与电力营销 “各自为战” 的现象:电气部门专注于设备稳定运行,对市场需求变化响应迟缓;营销部门缺乏对发电设备运行状态的了解,难以制定精准的营销策略。例如,某火力发电厂因电气部门未及时将机组检修计划告知营销部门,导致营销部门签订的供电合同无法按时履约,造成客户流失。因此,探索火力发电电气与电力营销的协同发展策略,对于提升企业运营效率、保障电力供应稳定性、增强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二、火力发电电气与电力营销协同发展的必要性
2.1 适应电力市场化改革的需要
电力市场化改革打破了传统的计划供电模式,电量价格、交易方式等由市场主导。火力发电企业需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发电量,这要求电气部门与营销部门密切配合:营销部门及时反馈市场需求和价格信号,电气部门据此优化机组运行方式,实现 “以销定产”。例如,在电力需求高峰时段,营销部门获取高电价交易机会后,需与电气部门协同调整机组出力,确保电量供应,提升企业收益。
2.2 提升企业运营效率的需要
电气专业与电力营销的协同能够减少信息传递壁垒,降低运营成本。电气部门掌握的机组运行数据(如发电效率、能耗指标)可为营销部门制定报价策略提供依据;营销部门的客户需求信息(如用电负荷特性)可帮助电气部门优化机组调度,减少启停次数和能耗。某火力发电企业通过协同优化,机组非计划停机次数减少 15% ,营销报价精准度提升 20% ,综合运营成本降低 8% 。
三、火力发电电气与电力营销协同发展存在的问题
3.1 信息共享不畅
电气部门与营销部门的信息系统相互独立,数据格式不统一,导致信息传递滞后、失真。电气部门的机组运行数据(如实时出力、检修计划、能耗指标等)无法及时同步至营销部门,营销部门的市场需求、交易合同等信息也难以被电气部门有效利用。某火力发电厂因信息共享不及时,营销部门在制定月度供电计划时,未考虑电气部门的机组维护安排,导致计划执行率不足 70‰ 。
3.2 业务流程衔接不紧密
电气专业与电力营销的业务流程存在脱节现象:在电量交易环节,营销部门签订合同后,未与电气部门共同制定详细的发电执行计划;在机组检修环节,电气部门未提前与营销部门沟通检修时间和影响范围,导致营销部门无法及时调整客户供电方案。业务衔接不畅易造成供电合同履约率低、客户满意度下降等问题。
3.3 目标协同性不足
电气部门的核心目标是保障设备稳定运行、降低故障发生率,而营销部门的核心目标是开拓市场、增加发电量和收益,二者目标存在一定差异。在实际工作中,可能出现为追求设备稳定而牺牲市场机会,或为抢占市场而忽视设备运行安全的情况。例如,某企业营销部门为争取高电价交易,要求电气部门让机组超负荷运行,导致设备出现故障,造成更大损失。
四、火力发电电气与电力营销协同发展策略
4.1 构建信息融合平台,实现数据共享
搭建统一的信息融合平台,整合电气部门与营销部门的数据资源,实现实时共享。平台应包含以下功能:
⋅ 数据集成:将电气部门的机组运行数据(实时出力、电压、电流、能耗、检修计划等)与营销部门的市场数据(电量交易价格、客户需求、合同履约情况等)进行标准化处理,统一数据格式和接口。
⋅ 信息推送:设置自动推送机制,当机组运行状态发生变化(如出力调整、故障预警)时,及时推送至营销部门;当市场需求或交易价格出现波动时,同步至电气部门。
⋅ 数据分析: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集成的数据进行深度挖掘,为机组运行优化和营销策略制定提供决策支持。例如,通过分析客户用电负荷曲线与机组发电成本的关系,制定最优的供电方案。
某火力发电企业通过构建信息融合平台,使电气与营销数据传递时间从 24 小时缩短至 1 小时内,供电合同履约率从 75% 提升至 95% 。
4.2 优化业务流程,加强衔接协同对电气与营销的业务流程进行梳理和优化,建立闭环协同机制:
⋅ 电量交易环节:营销部门在参与市场交易前,需向电气部门确认机组最大可发电量、运行成本等信息;签订合同后,与电气部门共同制定发电执行计划,明确各时段出力安排,并定期跟踪执行情况。
⋅ 机组检修环节:电气部门提前制定检修计划(包括时间、范围、影响电量等),提交营销部门;营销部门根据检修计划调整客户供电方案,协调替代电源或调整用电时间,并及时向客户说明情况,减少客户投诉。
⋅ 应急处理环节:建立联合应急响应机制,当电气设备出现突发故障时,电气部门立即通报营销部门,共同制定应急供电方案,优先保障重要客户用电;营销部门及时与客户沟通,争取理解和支持。
4.3 统一目标导向,建立协同考核机制
明确电气专业与电力营销的共同目标是提升企业综合效益,在此基础上制定协同考核机制:
⋅ 目标分解:将企业整体目标分解为电气部门与营销部门的具体指标,如电气部门的设备可用率需与营销部门的电量完成率挂钩,营销部门的客户满意度需与电气部门的供电可靠性挂钩。
⋅⋅ 联合考核:设立协同考核指标(如供电合同履约率、协同响应速度、客户投诉处理效率等),纳入两个部门的绩效考核体系,权重不低于 20% 。考核结果与绩效奖金、评优评先直接关联,激励两个部门主动协同。
五、案例分析
某大型火力发电企业(装机容量 2000MW)曾因电气与营销协同不足,出现多次供电合同无法履约、客户投诉率高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该企业实施了协同发展策略:
⋅ 信息融合:搭建 “电气 - 营销” 一体化信息平台,实现机组实时出力、检修计划与市场交易数据的实时共享,平台上线后,信息传递准确率达 100‰
⋅ 流程优化:在电量交易前,营销部门与电气部门联合开展机组出力测算;在机组检修前,双方共同制定客户供电调整方案,2023 年供电合同履约率从 72% 提升至 98% 。
⋅ 考核激励:将协同指标纳入绩效考核,两个部门的协同工作得分与绩效奖金直接挂钩,员工协同意识显著增强。
⋅ 人才培养:选派 5 名电气骨干参加营销培训,3 名营销骨干到电气部门轮岗,复合型人才占比从 10% 提升至 30‰ 。
实施一年后,该企业客户投诉率下降 60% ,市场化交易电量增长 25% ,机组运行效率提升 5% ,综合效益显著提升,验证了协同发展策略的有效性。
六、结论
火力发电电气与电力营销的协同发展是适应电力市场化改革、提升企业综合效益的必然要求。通过构建信息融合平台实现数据共享,优化业务流程加强衔接协同,建立协同考核机制统一目标导向,加强人才培养提升协同能力等策略,能够有效解决二者协同中存在的问题,推动电气专业与电力营销深度融合。
案例实践表明,协同发展策略可使火力发电企业的供电合同履约率提升 20‰ ,客户投诉率下降 50% 以上,市场化交易电量增长 15-25% ,为企业应对市场挑战、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未来,随着智能化技术(如人工智能、物联网)在电力行业的深入应用,火力发电电气与电力营销的协同将向更高效、更精准的方向发展,进一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王颖。电力市场营销管理 [M].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20
[2] 李军。火力发电厂电气设备运行与维护 [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21.
[3] 张立华。电力市场化改革下发电企业营销策略研究 [J]. 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22 (3): 56-59.
[4] 赵亮。火力发电厂协同运营管理模式探究 [J]. 新视线。建筑与电力,2021 (6): 45-47.
[5] 陈明。电力企业跨部门协同机制构建研究 [J]. 电力技术,2022, 21(4): 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