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林业技术在森林保护中的作用分析

作者

曹鹏程

康平县自然资源事务服务中心 辽宁沈阳 110500

引言

林木技术是林业生产的基础,技术品质直接影响造林成活率和林木生长,培育优良技术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林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作为重要的林业技术生产基地,多年来在良种选育和技术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但仍存在问题。因此,系统总结林业技术要点,旨在构建完整的技术体系,为提高林木技术培育质量和效率提供技术支撑。

1 林业发展的价值

1.1 保护与修复生态系统

保护与修复生态系统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具有十分重要的生态功能。林业发展需要加强对天然林的全面保护,严禁乱砍滥伐,切实维护森林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同时,针对退化林分和受损生态系统,应积极推进植树造林、封山育林等生态修复工程,提升森林的水源涵养、土壤保持、防风固沙及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力。采取科学的森林经营措施,优化森林结构,可以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服务功能,为构建美丽中国的生态安全屏障奠定坚实基础。

1.2 应对气候变化

应对气候变化森林作为重要的碳汇载体,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并固定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林业应通过扩大森林面积和提高森林质量来增加碳储量,缓解全球气候变暖。一方面,积极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在宜林荒山荒地、沙化土地等区域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另一方面,加强森林经营,促进林木生长,提升单位面积森林的碳汇能力。同时,必须加强对森林火灾、病虫害的防控,减少灾害导致的碳排放,确保森林碳库的稳定性。在国际气候合作中,林业碳汇将成为我国履行减排承诺、参与全球生态治理的重要途径,充分展现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大国担当。

1.3 推动绿色发展与促进生态服务供给

推动绿色发展与促进生态服务供给林业产业必须摒弃传统粗放的发展模式,发展生态友好型林产品加工业、森林旅游业、林下经济等产业,实现生态与经济的良性互动。森林是人们休闲娱乐、亲近自然的重要场所,需进一步加强对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积极提升生态服务品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态环境的向往和对优质生态产品的需求,从而增进公众的生态福祉和提高生活质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让林业发展成果更加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2 林业技术在森林保护中的效果

2.1 推广轻基质容器育苗技术,提高苗木移栽成活率

轻基质的选择和配比需要根据不同的树种和生长环境进行优化,但目前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和指导方案,导致部分育苗基质的理化性质不稳定,影响苗木的生长质量,轻基质容器育苗对水分和养分的调控要求较高,如果缺乏精准的水肥管理技术,容易出现水分供应不足或过量、养分失衡等问题,影响苗木的根系发育和整体生长。轻基质容器育苗的成本相对较高,尤其是在大规模推广过程中,基质材料、容器设备和人工管理的投入较大,这对经济条件有限的地区或企业构成了较大的负担,轻基质容器育苗技术的推广还面临技术培训和普及的难题,许多基层林业工作者对该技术的掌握程度有限,导致技术应用效果不理想。

2.2 维护生态环境稳定

林业技术在维护生态环境稳定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森林资源的有效管理和科学规划,可以减少自然环境中的人为干扰,维护生物多样性。精细化管理措施的应用,如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实现对森林资源的动态监测,快速识别生态环境变化,并采取相应的管理策略。这些技术手段不仅提高了森林管理的科学性,还能预防和控制环境污染及土壤侵蚀,维持生态平衡。通过优化森林结构,增加森林覆盖率,林业技术在提升碳汇能力、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效,进一步促进了全球气候的稳定。林业技术的应用是保障生态系统功能和稳定性的关键,为生态环境

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2.3 开发林木专用

微生物菌剂,促进贫瘠土壤肥力提升微生物菌剂的研发需要针对不同树种的生长特性和土壤环境进行定制化设计,但目前对林木与微生物相互作用机制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导致菌剂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足,微生物菌剂的生产和保存技术要求较高,菌种的筛选、培养和稳定性控制需要先进的生物技术和设备支持,而许多地区缺乏相关技术和资源,难以实现规模化生产,微生物菌剂在施用过程中容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如温度、湿度、土壤 pH 等变化可能导致菌剂活性降低甚至失效,影响其肥力提升效果,微生物菌剂与化学肥料、农药等其他农业投入品的兼容性较差,不当使用可能导致菌剂功能受损或土壤微生态失衡,微生物菌剂的推广和应用还面临成本较高的问题。

3 林业技术在森林资源保护的措施

3.1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是林木种植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林业的质量。防治工作应针对病虫害发生特点采取相应措施。首先,在林业阶段要重视环境保护,消除病虫害滋生条件;其次,需定期巡查林木生长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病虫害问题;最后,应建立病虫害预测预报机制,根据监测结果采取科学的防治措施。通过以上系统性防治手段,可有效控制病虫害发生发展,保障林木健康生长。

3.2 防火设施建设

没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就无法在火灾发生时进行快速有效的应对。在森林火灾高发区,需要设置足够的防火隔离带。这些隔离带通过清除植被或种植阻燃植物,能够有效阻止火灾蔓延。同时,还需要建设必要的水源设施,例如蓄水池、消防水管网等,以确保扑火时能够迅速获取水源。在交通条件较差的山区和林区,修建防火通道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可以方便巡护人员的日常巡查,还能在火灾发生时为消防车辆提供通道,保障扑火人员和设备快速到达火场。此外,林区还应配备必要的防火设备和物资,如便携式灭火器、消防泵、高压水枪等,并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3.3 森林采伐管理

在保障社会木材供给的同时,合理的采伐管理能够有效防止过度砍伐,保护森林的生态功能。采伐管理的核心在于平衡采伐强度和森林的自然恢复速度。为此,国家和地方政府通常会制订严格的采伐限额和采伐计划,确保采伐活动可持续发展。在实际操作中,采伐前需要进行详细的调查和评估,确定适宜采伐的区域、树种和数量;采伐过程中的技术要求也十分严格,应减少对周围未采伐林木及地表植被的破坏;采伐后的森林恢复同样是一个关键环节,通常要求进行人工补植或自然更新,以确保森林资源的可持续性。合理的采伐管理不仅能够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森林生态更新和结构优化。

结束语

林业技术管理及间伐技术是林业工程中的重要环节,对优化林木生长空间、提高林木生长速度及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分析了林场森林林业技术的基本情况及中林业技术管理要点进行研究,为林场森林管理积累经验,从而提高林木质量,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雷孝龙.新时代背景下林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策略研究[J].造纸装备及材料,2024,53(06):115-117.

[2]司绍军.新时代背景下固原市林业高质量发展现状及对策[J].南方农业,2024,18(02):252-254.

[3]尚丽萍.论新时代背景下加快推动林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策略[J].种子科技,2021,39(14):13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