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产教融合新生态下装配式建筑人才培养的挑战及分析

作者

曾福英

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07

一、装配式建筑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装配式建筑在应用初期,对装配式建筑的普遍认识,就是将现场浇筑的混凝土构件,转移至工厂进行预制,然后运到现场进行安装。因此,装配式建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也是基于构件生产和安装施工核心岗位制定的。但是,随着新型建筑工业化的持续推进,装配式建筑已经进入 4.0 时代,传统建造方式正在向智能建造方式转变,工业化、智能化、绿色化正在助推建筑业转型升级,装配式专业核心岗位能力也在悄然发生变化,随之而来,装配式建筑专业育人模式的改革与实践也势在必行。

二、产教融合新生态的内涵与特征

党的二十大提出了“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人才培养新部署,职业教育随之进入产教融合新生态的环境下,而产教融合新生态的内涵,则是要将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作为核心机制,同时通过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学校主体的协同机制,从而构建起多方资源共享互通、利益共生共赢、持续动态发展的教育产业联合体。

产教融合新生态的具备以下特征:

1)主体多元协同

传统的产教融合主要强调的是校企合作、校企二元协同,而产教融合新生态则同时强调政府、行业协会、科研机构等多方参与融合,形成多元主体协同机制,整合多方资源,同时多方资源共享,达到决策共商、利益共赢的目标。

2)资源共享集成

在产教融合新生态中,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等多方通过资源共享实现优势互补,同时各方资源汇聚集成,形成能融合教学与生产功能的资源体系。学校可以利用企业的生产设备和项目场地进行实践性教学、企业应用学校的科研能力和人才储备开展技术研究、提升创新能力,进而实现校企在项目、设备、技术、人才等方面的共通共享,推动学校的专业培养与企业需求的精准对接。

3)技术赋能驱动

随着当前数字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其也成为产教融合新生态的鲜活驱动力。将数字孪生技术、工业互联网技术、BIM技术等融入教学,重构教学场景,将实际生产过程以数字技术的方式形成教学实践场所,实现企业生产和校内虚拟工坊的实时虚实联动,将实践教学的内容覆盖全过程全流程,虚实共创沉浸式教学,提高实践教学的效率。

三、产教融合新生态下装配式建筑行业的育人新挑战当前,装配式建筑人才培养的现状存在以下挑战:

1)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不足

当前,大部分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的环节主要集中在实践教学和学生实习环节,企业并未参与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过程,缺乏校企深度协同的育人机制,从而导致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脱节的现象。

2)企业参与育人的动力不足

对于企业来说,完成生产任务,为企业创造效益才是其首要任务,而参与产教融合需要投入大量人力、资源、资金,例如提供实习岗位、设备支持和师资培训等都需要成本,但这些投入往往得不到相应的经济补偿或回报,从而导致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

3)课程体系滞后于技术更新迭代

装配式建筑、智能建造等领域技术更新迅速,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需及时更新,但多数院校缺乏动态调整机制,专业设置仍较滞后。例如,传统建筑课程未及时纳入智能建造、数字技术等前沿内容,导致学生技能与岗位需求脱节。

4)师资队伍建设滞后

由于装配式建筑技术日新月异,但教师队伍对新技术的学习与了解不够及时,无法第一时间掌握装配式建筑行业的最新技术和标准,往往是等到教师把一项新技术掌握并带入课堂,这项已经不新了甚至已经被迭代了。

四、装配式建筑行业对人才的新需求

随着装配式建筑从“制造”向“智造”升级,装配式建筑行业的人才需求也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从传统施工向智能化、数字化、全链条管理的转变将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装配式建筑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必将向重点培养具备跨学科知识、掌握新兴技术、适应产业协同的复合型人才转变,在这过程中,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多元协同将会是培养优秀人才的关键路径。

五、装配式建筑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综上存在的一些挑战及问题,应通过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保障体系,推动校企深度融合、多元协同育人、多方利益共赢的模式,来应对这些挑战,推动产教融合向纵深发展,为装配式建筑行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

基于以上形势与要求,装配式建筑人才的培养对高职院校提出了新要求:要求院校联合装配式建筑公司等行业龙头企业,将产教融合具体化。院校与装配式企业之间,坚持“深融合”“同治理”“共发展”原则,依据绿色建筑行业岗位需求,开展校企合作人才“接力培养”。借助企业提供的技术、设备、产业经验、施工项目等资源优势实现教师实践锻炼、学生就业创业、课程优化设置、工匠精神传承等等方面的深度合作。企业也可以依靠高职院校的科研力量和教学优势,在员工继续教育、企业科技创兴、科技成果转化、企业转型升级等方面进行反哺。这样企业才能真正享受到产教融合工作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学校也能提高毕业生就业创业竞争力,实现政府、企业、学校、学生共赢。

同时,在产教融合新生态的形势下,对接装配式建筑产业链,主动适应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的动态需求,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引入企业承担教学任务,对接行业企业认证、技能竞赛和等级证书的能力素养要求,将课程体系整合为“基本、专项、核心、岗位”四大模块。分模块、分阶段嵌入装配式建筑智能建造等竞赛标准,装配式建筑构件制作与安装等职业技能标准,实现“课程教学—技能竞赛—资格证书—岗位需求”进阶式培养探索。.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与相关专业产业深度融合的教学模式,教学与产业密切结合,强调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深度融合。协同育人则是通过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推动职业教育更好地服务于产业的发展。在装配式建筑专业中,产教融合不仅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必然选择,也是推动装配式建筑行业发展的关键举措。

六、结语

在国家和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高职院校应积极响应政策号召,探索“订单式培养”、“工学交替”、“校企联盟”等模式,形成以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深度耦合为核心的“四链融合”协同育人生态系统,校企共同培养装配式建筑技能型人才,缩短人才适应周期,助力企业降低培训成本,推动装配式建筑行业良性发展,促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的落地。

参考文献:

【1】郭变.打造产教融合新生态,构筑人才培养新模式.上海质量.2025.04

【2】王志勇.产教融合背景下装配式建筑智能建造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现代盐化工 . 2025 .02

【3】竹宇波.基于产教融合的装配式建筑中国特色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究.福建建材 . 2025 .03

【4】冯依锋.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职业院校装配式建筑产业学院协同育人研究.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24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