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协同、精准对接”装配式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育人模式的探究
曾福英
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07
装配式建筑专业设置之初,是作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一个专业方向,沿袭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大部分课程体系,仅在专业课中增设了装配式建筑施工、设计等课程。在育人模式上,积极探索了现代学徒制、工学交替等模式,但校企合作“合而不深”“校热企冷”,专业人才与产业链需求无法精准匹配。随着省政府对产教融合的更多政策支持,以及建筑工业化的进一步推进,建筑的装配化、智能化、信息化对装配式建筑人才提出了新的需求,校企协同,精准对接装配式建筑产业链,探索建筑转型及建筑工业化需要的装配式建筑人才的培养模式,是当下建筑类高职院校应当担起的责任。
二、“校企协同、精准对接”育人研究的意义
通过“校企协同、精准对接”的途径,构建主动对接产业链的教学运行机制,实现专业育人模式与产业链的无缝对接,系统构建装配式建筑人才培养新体系,全面提升装配式建筑人才培养质量。
通过构建及实践产教融合新生态下装配式建筑专业“校企协同、精准对接”的育人模式,在当前建筑业转型升级背景下,探索一条土建大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乃至建筑相关专业优化升级改造可参考的实践路径。
三、“校企协同、精准对接”育人模式构建的核心理念
“校企协同、精准对接”育人模式以产业链需求为导向,以教育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为核心,通过“双主体协同、多维度赋能、全流程贯通”的路径,构建“需求导向-资源整合-能力递进-动态反馈”的闭环育人体系。
其核心理念包括:
(1)需求精准锚定:以装配式建筑行业岗位能力标准为基准,结合企业技术升级需求动态调整培养目标。
(2)资源深度耦合:整合校企双方在技术、设备、师资、数据等领域的资源,形成“教学-生产-研发”一体化平台。
(3)能力阶梯递进:通过对装配式行业岗位能力的分析,将能力培养分为“基础技能-专项能力-综合素养”三阶段,提升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和后续职业发展的潜能。
(4)评价动态反馈:建立多主体参与的实时评价机制,确保育人过程与产业需求同步迭代。
四、“校企协同、精准对接”育人模式的具体内容
1.“知识-能力-素质”精准对接三维度模型
基于建筑产业现代化转型的大背景下,构建“知识-能力-素质”三维度精准对接模型框架,框架通过系统化课程重构与产教深度融合,形成“基础扎实、能力贯通、素质全面”的人才培养新模式,着力培养适应智能建造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2.“四链融合”协同育人生态系统
基于产教融合新生态下,构建“四链融合”协同育人生态系统。建筑类专业“四链融合”协同育人生态系统以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深度耦合为核心,通过“需求对接、资源互通、利益共赢”实现育人体系闭环运行。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与创新链的深度融合,通过打破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传统壁垒,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通过“四链融合”,四链资源互嵌、标准互认、成果互哺,形成"教学-生产-研发-就业"一体化、动态、开放且可持续发展的协同育人生态系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职业成长创造更广阔的空间。
3.“平台+模块 + 方向”课程结构体系
根据装配式建筑行业及专业特点,重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形成“平台+模块+方向”专业课程结构体系。通过"平台筑基-模块强技-方向拓新"的递进式培养,形成课程内容与产业标准同步更新、教学项目与企业工法深度绑定的特色体系,实现学生从基础能力到专项技能再到前沿拓展的递进式培养,精准对接装配式建筑行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4.“三真三阶”项目化教学流程
根据装配式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特点,依托产教融合基地建设,形成装配式建筑专业“三真三阶”项目化教学流程。“三真”教学以“真项目、真流程、真评价”为核心理念,贯穿装配式建筑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真项目驱动教学、真流程还原实践、真评价反馈优化。“三阶”能力进阶路径是遵循学生的成长认知规律,从“基础认知→实践深化 $$ 综合创新”的逐层递进教学顺序,逐步提升人才培养的深度。
5.“四维联动”教学标准更新机制
装配式建筑行业新技术新标准日新月异,为保证教学内容的及时更新调整,制定装配式建筑专业“四维联动”教学标准更新机制:
1)政策维度:锚定行业规范与国家标准
以政策导向为顶层设计基准,动态追踪《“十四五”建筑业发展规划》《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等文件要求,将“双碳目标”“智能建造”等战略目标融入课程体系。
2)技术维度:对接智能建造与工艺革新
围绕技术发展构建动态知识库,整合BIM协同设计、物联网施工监控、3D打印预制构件等新技术应用场景。
3)市场维度:响应企业需求与就业导向
建立校企协同的“需求-供给”匹配模型,定期采集头部企业(如中建科技、暴雨)岗位能力图谱,量化分析构件深化设计师、装配化施工项目经理等岗位的技能缺口。
4)反馈维度:构建动态评价与持续优化体系
依托“三向反馈”机制(学生能力测评、教师教学反思、企业用人评价),建立教学标准迭代数据库。
四维联动实施路径,即政策维度提供方向牵引,技术维度注入创新动能,市场维度确保供需平衡,反馈维度驱动精准优化。
6“虚实融合”的教学资源平台
整合学校和企业资源,构建“虚实融合”教学资源平台。虚拟资源体系构建:技术赋能精准教学;实体资源优化:校企共建真实生产场景。
通过虚实场景的有效结构,突破建筑行业部分工艺教学痛点,数字孪生技术的使用,使学生在虚拟实操时可进行复杂工艺的反复试错、反复调整,实操场景又为学生提供了与岗位操作完全一致的实践场景,锤炼学生实操技能。
7.“需求导向、双元多维”评价体系
“需求导向、双元多维”的评价体系,评价标准以企业需求为核心,围绕装配式建筑行业的实际岗位要求和职业素养标准,以学校老师和企业为双主体,从理论基础、实操技能、职业素养、增值成长等方面对学生开展评价。这种“需求导向、双元多维”的评价体系让学生评价更客观、更多元,提高学生与岗位能力的适配度,实现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的高效衔接。
五、结语
“校企协同、精准对接”育人模式就是要将校企深度融合、深度合作,从而实现学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社会服务等方面的深度合作,构建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的有效机制。为装配式建筑、智能建造等新兴专业提供可复制的校企协同范式,助力装配式建筑行业人才培养与输送。
参考文献:
【1】舒芳杰等.装配式建筑专业校企双元育人的实践与探索.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 2025 .04
【2】朱张峰等.装配式建筑施工产业人才培养路径探讨.高等建筑教育 .2025 .03
【3】朱叶.行业转型升级背景下高校装配式建筑人才培养现状及对策.石材 . 2023 .12
【4】吕娟娟等.专业转型升级背景下装配式建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营销界 . 2023 .18